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國產科幻,不能只等《三體》

導語

科幻電影面臨的是未來, 全世界面對的是同一個未來。 在這個依靠共同想像構建的未來中, 身為中國人, 對中國的文化、文明在未來世界中將佔據什麼地位,

這種未來想像構建是要由科幻電影來完成的。

文:王小羊

國產科幻, 不能只等《三體》。 在“科幻元年”已經淪為笑談的時候, 又有一批電影人加入拓荒者的隊伍。 甯浩聯手劉慈欣打造的《瘋狂的外星人》更靠譜了, 正式作為壞猴子影業“天宮計畫”首部作品推出, “天宮計畫”旨在打造一系列國產科幻片;導演張小北出現在上影節各大論壇上, 他執導的《拓星者》剛剛殺青;上月, 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也在青島正式開機。 正像張小北所說:“第一批拍科幻電影的人要有一個自覺性, 我們一定是給後來者領路的, 只有我們前赴後繼把坑兒都填平了, 他們才能走得更遠。 ”

作為電影殿堂上的一顆明珠,

科幻電影兼具先進技術、商業價值和哲學深度, 不過國人對科幻題材的開發能力還是未知數, 而中國的電影工業體系似乎也沒有做好迎接科幻電影的準備, 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 疑似爛尾的《三體》便是例證。

“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幻片”、“中國要怎麼拍科幻”這一話題再次被拎上檯面。

在張小北看來, 科幻類型是電影金字塔的塔尖, 它就像是造大飛機一樣。 “對中國來說, 我們遇到的最主要的問題是觀眾這麼多年一直在看好萊塢大片完成對科幻的認知。 但實際上這些年引進的好萊塢大片, 更多偏重於視覺特效和超級英雄類型, 跟我們所理解的科幻電影還是有一定的偏差。 國產科幻電影面臨的尷尬還有, 因為中國電影沒法走出國門, 它一直只能依靠中國本土市場創作回收, 所以也就意味著中國電影在製作上是有上限的, 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天花板。 怎樣通過有限的製作成本來滿足觀眾對於好萊塢電影那樣的視覺期待, 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但是我們在不斷嘗試, 就像為什麼要造大飛機一樣, 這些東西不能只靠進口來完成。 科幻電影面臨文化不同, 怎樣融合構建文化核心的問題。 因為科幻電影面臨的是未來, 不論中國、美國, 全世界面對的是同一個未來。 在這個依靠共同想像構建的未來之中,

我們身為中國人, 對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文明在未來世界中將佔據什麼地位, 這種未來想像構建是要由科幻電影來完成的。 無論如何現在就要開始往前走, 在還沒有到來的未來之中, 我們身為中國人, 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在未來那個時間點去生活, 如何去面對世界, 如何去面對我們等問題, 這個是中國科幻電影需要完成的工作。 ”

寧浩一直堅持, 無論哪種類型的電影, 賦予其現實意義非常必要。 “拍《無人區》的時候, 我看到伊斯特伍德對西部片賦予了現實意義, 我就想沒有基礎的類型片怎麼辦呢?”所以, 立足中國市場的科幻片, 故事情節一定需要真實的語境和內容, 才能和本土觀眾產生互動、共鳴。 劉慈欣透露,《瘋狂的外星人》將最世俗、最底層的生活和空靈、宏大、深遠的宇宙結合在一起,這部非常“寧浩”的電影,將生活中的荒誕與曲折通過太空文明放大了。

在《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看來,中國科幻電影的最大難題不是技術和成本問題,而是語境和美學上的。科幻片最獨特的屬性是它與國家綜合國力的匹配度,國家的真實國力決定了影片構建世界的真實度以及觀眾的信心。早在《流浪地球》開發之初,他就想清楚了,《流浪地球》註定是一個講中國人情感的故事,但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簡單。

劉慈欣透露,《瘋狂的外星人》將最世俗、最底層的生活和空靈、宏大、深遠的宇宙結合在一起,這部非常“寧浩”的電影,將生活中的荒誕與曲折通過太空文明放大了。

在《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看來,中國科幻電影的最大難題不是技術和成本問題,而是語境和美學上的。科幻片最獨特的屬性是它與國家綜合國力的匹配度,國家的真實國力決定了影片構建世界的真實度以及觀眾的信心。早在《流浪地球》開發之初,他就想清楚了,《流浪地球》註定是一個講中國人情感的故事,但想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簡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