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電視劇裡面滿人的辮子迷惑了你,其實它應該是這樣的

90年代的《戲說乾隆》後, 引領了一大批清宮電視劇, 這些影片中再現了清代的服飾和髮型, 被人稱為辮子戲。 可是, 也不知道是編劇的大意還是嫌麻煩, 整個清朝的辮子幾乎都是一模一樣:前額到頭頂都是一個大光頭, 後面則梳成一根大辮子。 其實不是這樣子的, 清朝人的辮子也經歷了一個演化的過程。

清朝入關以後, 多爾袞三令五申, 要求漢族人的髮型和服飾與滿人保持一致。 漢族人歷來信奉“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 ”但是胳膊拗不過大腿, 歷經江陰十日、嘉定三屠等等, 漢族人終於屈服,

改變成和滿族人一樣的髮型:在頭頂只有金錢大小一片頭髮, 做成手指粗細的小辮子, 須得能穿過清銅錢的方孔才算合格。 滿人稱之為“金錢鼠尾”, 所以廣大影視迷所鍾愛的四爺應該是上圖這種髮型。

當時對髮型的要求非常嚴格, 如果大於銅錢, 則要殺頭。 而隨著時局的穩定, 到了嘉慶初期之後, 頭頂頭髮的面積遠遠不止一個金錢大小, 而是足有四、五個金錢大, 相當於一巴掌的面積。 這樣蓄髮面積的增多, 也讓頭髮留得更多, 辮子變粗了。

這種髮型沒有持續多久, 到了大概就是嘉慶一朝。 乾隆開始, 男子的髮型又逐步演變為將頭頂四周邊緣只剃去一寸多一點, 而中間保留長髮、分三綹編成辮子, 再做成一條垂在腦後,

這時候的名字就叫做辮子或髮辮。

到了清朝末年, 大多數的年輕知識份子受到西方的影響, 毅然決然減去辮子, 也不是明朝人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那樣, 而是完全西式髮型, 也就是我們今天這個模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