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從心靈雞湯洞察時代之變遷

心靈雞湯, 就是“充滿知識與感情的話語”, 柔軟、溫暖, 充滿正能量。 心靈雞湯是一種安慰劑, 可以怡情, 作閱讀速食;亦可移情, 挫折、抑鬱時, 療效直逼“打雞血”;一碗雞湯洞察出了時代變遷。

熬湯者們的“封神”

80年代末90年代初, “汪國真熱”掀起了心靈雞湯體的寫作, 使其迅速成為“精神領袖”和“青年導師”, 而以《讀者》、《青年文摘》為代表的雜誌, 其中的名人軼事或勵志故事濃濃的雞湯味, 伴隨著無數少男少女度過了懵懂的青春期。 各路演講“大師”也趁勢勃興, 圍繞青年面臨的問題展開, 如理想、成才、婚戀、家庭、自我修養……中心思想無非勵志、人性、真善美。 一時間, 全國各地湧現出一大批演講者, 他們可謂中國第一批“雞湯大師”, 所到之處, 受到青年學生、商業精英等擁躉的熱烈歡迎。 彼時, 稍微有點手藝的雞湯熬制者, 經過商業包裝, 都被大家輕易“封神”。

個性時代, “疑難雜症”不再靠雞湯

伴隨著文化的日益開放和網路的普及, 信息量不斷增加乃至爆炸, 個人自治的時代已然來臨。 公眾不需要誰來手把手地教自己做人, 也不需要千篇一律的“心靈按摩”。 浩如煙海的資訊和APP, 個性化而帶著娛樂氣質的文本, 反諷、幽默、調侃的文風才是令消費者傾心的主流,

這是羅振宇、咪蒙、六神磊磊們大行其道的世界。 他們總是與讀者平等對話, 分享體驗和知識, 不再有打雞血的引導與被引導關係。 畢竟, 這個時代裝B的“導師”模樣, 是不太討人喜歡。

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 認知能力的提升和自我意識的增強, 都在衰減對心靈雞湯的依賴心理。 說到底, 傳統的雞湯怎麼也繞不開“引導”、“撫慰”、“鼓勵”等主題。 當一個人心智趨於成熟, 閱歷趨於豐富, 再回頭去看曾經喝過的雞湯, 難免會發現它們不切實際甚至牛頭不對馬嘴。

好雞湯的配方是什麼?

那些充滿了正能量、勵志成功學的小段子雖還廣泛傳播。 但是不可否認, 在具有消費活力的年輕人群體中, 這類心靈雞湯基本失去了生存市場。 豆瓣、知乎上的各種反雞湯聯盟、網路上見雞湯便吐槽的輿論調子, 便是證明。 難道, 雞湯真的走到窮途末路了嗎?

其實好的心靈雞湯, 更需要用心熬。 我們愛喝湯是因為它們都不缺乏這些元素:經得起推敲的現實邏輯、經得起玩味的美學細節和經得起考驗的普世情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