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梁冬|當大部分人註定沒什麼用的時候,我們還能有什麼用?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

莊子曰:“然。 ”

惠子曰:“人而無情, 何以謂之人?”

莊子曰:“道與之貌, 天與之形, 惡得不謂之人?”

惠子曰:“既謂之人, 惡得無情?”

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 吾所謂無情者, 言人之不以好惡內傷其身,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 也。 ”

惠子曰:“不益生, 何以有其身?”

莊子曰:“道與之貌, 天與之形, 無以好惡內傷其身。 今子外乎子之神, 勞乎子之精, 倚樹而吟, 據槁梧而瞑。 天選子之形, 子以堅白鳴。 ”

”《莊子》原文

不以美醜好惡為意的人反而魅力無窮

在《德充符》裡, 莊子列舉出許多忘記自己形象、忘記自己情緒的人。 他們忘掉自己的形象, 不以美醜為意;忘記自己的情緒, 不以好惡為意, 反而產生了一種奇怪的魅力。

所以, 在《德充符》的後面, 莊子講了一段特別有意思的話:“聖人不謀, 惡用知?不斫,惡用膠?無喪,惡用德?不貨,惡用商?”原來, no zuo no die中的“zuo”, 不是我們平常寫的“作”, 應該寫成“斫(zhuó)”。

那一些人類行為藝術家, 在古代被稱為聖人的人, 他們能夠做到這四點:

第一, 他們無所圖謀, 所以用不著智巧;

第二, 他們不求分離(割裂萬物), 所以不需要膠漆;

第三, 他們沒有可失去的, 所以不需要去獲取;

第四, 他們不追求牟利, 所以用不著經商賺錢。

吃飽穿暖以後, 人該幹什麼呢

《未來簡史》的作者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 就是再過一二十年, 最多三十年, 這個地球上將會出現一個階層, 叫作“無用階層”。

從理論上說, 以現在的物質產能來看的話, 如果分配得當, 大家都能夠吃飽、穿暖、有地方住, 一小部分人生產的產品, 就足以應付大家的需求——因為一個人對物資和能量的消耗總是差不多。

那麼, 大部分人該做什麼呢?其實, 大部分人都沒什麼用。

我們以前也討論過, 沒有用以後, 人該幹什麼呢?那個時候, 人就開始去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 或者乾脆就不思考了。 也許, 大部分人會成為遊戲玩家, 玩各種遊戲。

然後, 作者列舉了很多神職人員, 他們不工作, 也不太消費, 或消費得不多, 每天做一些他們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 比如祈禱、按照教條生活, 等等。 如果符合自己的標準了, 就獲得積分;不符合, 就減少積分。 當積分達到一定程度的話, 他們就可以通關, 也就是獲得某種福利。 不管在哪個教派裡面, 無論有著什麼樣的許諾, 總之, 按照這一套行為規則做就可以了。

以前, 我總是想這種人是在做什麼呢?他們為什麼這樣生存?這樣有意思嗎?後來, 我發現,

這樣生活真的很有意思。

比如, 我觀察到我們家領導, 她既不用工作, 也不需要生產勞動, 甚至不想著怎麼掙錢, 每天只需要做功課。 有一天, 她跟我吵架吵到一半, 說:“不跟你說了, 今天功課還沒做完呢。 ”接著就開始念各種經文。 我覺得這樣特別好, 因為她修得臉都慈祥了很多。 有時候看看她, 我會覺得這還真是有返老還童之功。 而且有個最典型的好處就是, 她睡眠品質特別好, 經常兒子還沒睡著, 她都已經睡著了。

我一定要說, 我們家領導, 總是做出很英明的決策, 關鍵是她用自己修“積分”的方法, 福澤全家。 其實, 表面看似沒有用的人, 卻有很大的“用”。

不想得到, 也不怕失去

以前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從事遊戲行業, 他們有自己的積分系統和升級體系。

以後, 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做出往這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是因為稅那麼高, 你也賺不到多少錢, 另一方面是因為國家總是要養著你的, 即使你不努力, 也不至於餓死。

你想放棄點兒什麼吧, 也沒什麼好放棄的, 反正都不是你的;你想獲得點兒什麼吧, 也得不到, 反正最終都要和它們說“拜拜”。

在不遠的將來, 當社會進步到一定程度時, 相當一部分朋友, 以及我們的子女, 都會成為莊子提到的聖人, 他們不想得到、不怕失去、不想賺錢、不用努力、不需要刷存在感……什麼都不需要, 這就叫“無用之人”。

技術多麼偉大呀!它促使人類大規模地成為聖人——既沒有用也沒有害的人, 沉浸在自己的遊戲體系裡面。 不管這個遊戲是VR的、夢境的, 還是處於某種體系內的,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有意思嗎?我認為這樣的生活有意思。

現在,我幾乎都快要成為這樣的人了。因為我目睹我們家領導的生存狀態之後,我心生羡慕。她既不需要去想股票漲不漲、跌不跌,也不需要去關心對台海局勢、貨幣、人民幣匯率、人工智慧,等等。她只需要活在自己完美的體系中,有自己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功課。反正就是攢積分,等積分攢夠了,乘願再來。

起初我不以為然;現在,我內心充滿對她的羡慕。原來,一個人真的不需要什麼——戒指,二十年前的碎鑽戴上也挺好看;衣服,到尼泊爾去,花幾十塊錢扯上好幾十米布,隨便打個轉兒就變成裙子,還會被當成波西米亞風格。

她完全不需要像我一樣焦慮,整天思考需不需要重新學習三角函數,也不用擔心如果有一天兒子問問題,我們答不出來該怎麼辦。

自在的人,睡得好、吃得好、長不胖,無需擔心增肥,也無需擔心減肥。大家是不是已經看出我隱隱的羡慕呢?起初,我只是在調侃,但是,認真想一下,這難道不是我追求的生活嗎?

多餘的錢,總是要用來做多餘的事

我目睹了身邊很多人,他們真的也不是很努力。關鍵是,他們沒有要求多麼高的物質生活。多餘的錢,總是要用來做多餘的事。

說到此處,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以前是做電視傳媒的,所以認識很多電視臺的朋友。現在,電視臺惡性競爭非常厲害,需要花很多錢,去做大型活動、大型直播、大型真人秀節目;明明一個主持人就能說完的話,非要四個主持人站在那兒你一言我一語不可;為了顯得佈景宏大,還要弄一些航拍機器,租非常大的庫房來做演播室;為了顯得有很大的陣仗,還跑到大學裡面,拖來面容姣好的大學生做觀眾,怕他們不高興,要專門找一名副導演,挖空心思地在中場休息的時候給他們講段子;把長得漂亮的同學的面部特寫拍下來,甚至讓他們刻意做出悲傷、激動等表情,當然,電視臺要多給這些被拍特寫的同學一些勞務費。

雖然把舞臺弄得很大、做很複雜的事情,但是收視率還是變得越來越差,差到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幾乎為零,因為人們都已經不開電視了,不是嗎?你上一次開電視,是什麼時候?我連家裡電視機的搖控器都找不到了。

多餘的錢只能做多餘的事,多餘的人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欲望只能產生多餘的憤恨。

能追求到“不會不快樂”,就已然很了不起

在《德充符》的結尾,有一段莊子和惠子的對話。

惠子問莊子:“人本來就沒有情嗎?”

莊子說:“是啊。”

惠子說:“人若沒有情,怎麼能夠稱為人呢?”

莊子說:“大道賦予人容貌,天賦予人形體,怎麼不能稱為人?”

惠子說:“既然已經稱為人了,怎麼能夠沒有情呢?”

這時,莊子說了一句很高級的話:“我說的無情,是指人不會因為好惡,而損害自身的本性。隨順自然,而不隨意增加或者減少什麼。”

惠子就問:“不添加什麼,怎麼來保護自己的形體?”

莊子說:“大道賦予人容貌,天賦予人形體,不要因為外在的好惡而損耗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心神、耗費精力,在大樹底下高談闊論、精神疲憊,還被迫靠著樹打瞌睡。天給了你一切,你卻抱著堅白之論爭鳴不休,有什麼意思呢?”

我們可以觀察到,天天有人在互聯網上打嘴炮:我們公司怎麼樣了,你們公司怎麼樣了,我發個公告,你發個公告,你當時怎麼說的,我怎麼說的……互相截屏,折騰了半天,最後又怎樣呢?

唉,這些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有一天,馮鐘雲老師來我這裡喝酒。喝到高興處,他說自己認識一個朋友,這個朋友的爸爸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被查出得了胃癌。然而,他保持恬淡虛無的心境,開心快樂、天天喝酒,一直喝到現在七八十歲。給他看過病的醫生都不在了,他卻還活著。他說:“你們那些搞衛生的人,天天在外面擦酒精,還不如我自己在裡面擦酒精呢。”

聽到後,我目瞪口呆,這老頭活得多明白、多透徹啊!

我講這件事的重點不在“擦酒精”,而是不能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喜惡,不能因為有了病的名字而把自己嚇到,損害了內在叫“全德”的東西。

這件事情,讓我再次想到《德充符》講的,“忘形”和“忘情”。

我的一個好朋友,晚上來“喜舍”喝酒。我認識他很多年了,大家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他永遠笑呵呵的,沒有太多主意,也不反駁對方。但他永遠讓我們覺得,如果把錢給他,就不用擔心。我們相信他、把秘密告訴他或幫助他。認真地觀察他的一切後,我得出的結論就是,他之所以一輩子不折騰、不累,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光不在嘴上批評人,連心裡都不曾批評別人。

看到這裡,有些嗔心比較重的朋友,立刻就會說:“梁冬,你這樣說的話,世界還能進步嗎?”

其實,無論你有沒有對抗和反駁,世界都在進步;無論你有沒有批判,地球照樣在轉。我們每個人都一定要明白,這個世界多我們不會多,少我們不會少。

但我們卻把自己當做一件大事兒,如果不批評、不反對、不表達、不刷存在感、不恣意、不推演的話,好像自己就不是人了,就像惠子說“那還是人嗎”?

而莊子卻說:“天地賦予我們形體,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是人呢?”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懷著情緒,懷著自己的價值判斷,讓自己一會兒高興,一會兒不高興,一會兒痛苦,一會兒難過呢?追求快樂很危險,能夠讓自己“不會不快樂”,就已然很了不起了。

也許同學們會覺得我有點兒消極。你可以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已經活到八十歲了,你會怎麼看待人世間的種種?今天的股票漲跌十個點,與你又何干呢?反正買了像茅臺或者海天味業這樣的股票,只要這個公司不倒,股價終究會漲回來的。

羅傑斯曾經說過,他炒股票那麼多年,無數次割肉,最後發現股票總是漲得更高,當然有一個前提,他買的是不會破產的公司,或者比較難以破產的公司的股票。

一方面,你沒有那麼重要,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另一方面,你非常重要,只有你才可以讓自己保持不重要的心態,這才是讓自己得以“全”的最好方法。

試想一下,

當你不用為了物質生活

去努力的時候,

你會想去做什麼?

還是處於某種體系內的,你覺得這樣的生活有意思嗎?我認為這樣的生活有意思。

現在,我幾乎都快要成為這樣的人了。因為我目睹我們家領導的生存狀態之後,我心生羡慕。她既不需要去想股票漲不漲、跌不跌,也不需要去關心對台海局勢、貨幣、人民幣匯率、人工智慧,等等。她只需要活在自己完美的體系中,有自己的老師,也有自己的功課。反正就是攢積分,等積分攢夠了,乘願再來。

起初我不以為然;現在,我內心充滿對她的羡慕。原來,一個人真的不需要什麼——戒指,二十年前的碎鑽戴上也挺好看;衣服,到尼泊爾去,花幾十塊錢扯上好幾十米布,隨便打個轉兒就變成裙子,還會被當成波西米亞風格。

她完全不需要像我一樣焦慮,整天思考需不需要重新學習三角函數,也不用擔心如果有一天兒子問問題,我們答不出來該怎麼辦。

自在的人,睡得好、吃得好、長不胖,無需擔心增肥,也無需擔心減肥。大家是不是已經看出我隱隱的羡慕呢?起初,我只是在調侃,但是,認真想一下,這難道不是我追求的生活嗎?

多餘的錢,總是要用來做多餘的事

我目睹了身邊很多人,他們真的也不是很努力。關鍵是,他們沒有要求多麼高的物質生活。多餘的錢,總是要用來做多餘的事。

說到此處,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以前是做電視傳媒的,所以認識很多電視臺的朋友。現在,電視臺惡性競爭非常厲害,需要花很多錢,去做大型活動、大型直播、大型真人秀節目;明明一個主持人就能說完的話,非要四個主持人站在那兒你一言我一語不可;為了顯得佈景宏大,還要弄一些航拍機器,租非常大的庫房來做演播室;為了顯得有很大的陣仗,還跑到大學裡面,拖來面容姣好的大學生做觀眾,怕他們不高興,要專門找一名副導演,挖空心思地在中場休息的時候給他們講段子;把長得漂亮的同學的面部特寫拍下來,甚至讓他們刻意做出悲傷、激動等表情,當然,電視臺要多給這些被拍特寫的同學一些勞務費。

雖然把舞臺弄得很大、做很複雜的事情,但是收視率還是變得越來越差,差到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幾乎為零,因為人們都已經不開電視了,不是嗎?你上一次開電視,是什麼時候?我連家裡電視機的搖控器都找不到了。

多餘的錢只能做多餘的事,多餘的人只能帶來多餘的煩惱,多餘的欲望只能產生多餘的憤恨。

能追求到“不會不快樂”,就已然很了不起

在《德充符》的結尾,有一段莊子和惠子的對話。

惠子問莊子:“人本來就沒有情嗎?”

莊子說:“是啊。”

惠子說:“人若沒有情,怎麼能夠稱為人呢?”

莊子說:“大道賦予人容貌,天賦予人形體,怎麼不能稱為人?”

惠子說:“既然已經稱為人了,怎麼能夠沒有情呢?”

這時,莊子說了一句很高級的話:“我說的無情,是指人不會因為好惡,而損害自身的本性。隨順自然,而不隨意增加或者減少什麼。”

惠子就問:“不添加什麼,怎麼來保護自己的形體?”

莊子說:“大道賦予人容貌,天賦予人形體,不要因為外在的好惡而損耗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心神、耗費精力,在大樹底下高談闊論、精神疲憊,還被迫靠著樹打瞌睡。天給了你一切,你卻抱著堅白之論爭鳴不休,有什麼意思呢?”

我們可以觀察到,天天有人在互聯網上打嘴炮:我們公司怎麼樣了,你們公司怎麼樣了,我發個公告,你發個公告,你當時怎麼說的,我怎麼說的……互相截屏,折騰了半天,最後又怎樣呢?

唉,這些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有一天,馮鐘雲老師來我這裡喝酒。喝到高興處,他說自己認識一個朋友,這個朋友的爸爸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被查出得了胃癌。然而,他保持恬淡虛無的心境,開心快樂、天天喝酒,一直喝到現在七八十歲。給他看過病的醫生都不在了,他卻還活著。他說:“你們那些搞衛生的人,天天在外面擦酒精,還不如我自己在裡面擦酒精呢。”

聽到後,我目瞪口呆,這老頭活得多明白、多透徹啊!

我講這件事的重點不在“擦酒精”,而是不能因為別人對自己的喜惡,不能因為有了病的名字而把自己嚇到,損害了內在叫“全德”的東西。

這件事情,讓我再次想到《德充符》講的,“忘形”和“忘情”。

我的一個好朋友,晚上來“喜舍”喝酒。我認識他很多年了,大家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他永遠笑呵呵的,沒有太多主意,也不反駁對方。但他永遠讓我們覺得,如果把錢給他,就不用擔心。我們相信他、把秘密告訴他或幫助他。認真地觀察他的一切後,我得出的結論就是,他之所以一輩子不折騰、不累,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光不在嘴上批評人,連心裡都不曾批評別人。

看到這裡,有些嗔心比較重的朋友,立刻就會說:“梁冬,你這樣說的話,世界還能進步嗎?”

其實,無論你有沒有對抗和反駁,世界都在進步;無論你有沒有批判,地球照樣在轉。我們每個人都一定要明白,這個世界多我們不會多,少我們不會少。

但我們卻把自己當做一件大事兒,如果不批評、不反對、不表達、不刷存在感、不恣意、不推演的話,好像自己就不是人了,就像惠子說“那還是人嗎”?

而莊子卻說:“天地賦予我們形體,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是人呢?”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懷著情緒,懷著自己的價值判斷,讓自己一會兒高興,一會兒不高興,一會兒痛苦,一會兒難過呢?追求快樂很危險,能夠讓自己“不會不快樂”,就已然很了不起了。

也許同學們會覺得我有點兒消極。你可以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已經活到八十歲了,你會怎麼看待人世間的種種?今天的股票漲跌十個點,與你又何干呢?反正買了像茅臺或者海天味業這樣的股票,只要這個公司不倒,股價終究會漲回來的。

羅傑斯曾經說過,他炒股票那麼多年,無數次割肉,最後發現股票總是漲得更高,當然有一個前提,他買的是不會破產的公司,或者比較難以破產的公司的股票。

一方面,你沒有那麼重要,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重要;另一方面,你非常重要,只有你才可以讓自己保持不重要的心態,這才是讓自己得以“全”的最好方法。

試想一下,

當你不用為了物質生活

去努力的時候,

你會想去做什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