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為什麼閩南語沒有像粵語一樣得到推廣?

1.

閩南話不能推廣, 究其原因, 缺乏梳心城市的帶動, 閩南語真正的核心, 就是北片, 以泉州府音為代表音。 大致為晉江流域。 南片, 以漳州府城音為代表, 大致為九龍江流域。 至於廈門, 是近代崛起之後, 生造了一個閩南語東片方言, 以島內音為代表為了對稱, 又生造了一個閩南語西片方言, 以龍岩城關音為代表。 以前二大片尚無法統一, 更何況現在四大口音。

2.

第一, 閩南語腔調不像粵語那麼統一, 單單各市內部都統一不了, 更別說統一整個閩南了。 第二, 沒有核心城市帶動, 粵語核心早期是香港, 現在是廣州, 這兩個核心城市要經濟實力有經濟實力, 要人口有人口, 要媒體資源有媒體資源。 反觀閩南, 人口最多的是泉州, 媒體資源最好的是廈門, 腔調最接近臺灣的屬漳州, 選誰來當這個核心, 本身就是個難題。 第三, 沒有制定標準化。 這主要由閩南人的地域性格所致。

廈漳泉彼此不服, 不懂退讓, 阻擋了閩南語派系的協調, 到今天最基本的標準化都出臺不了, 更別說推廣了。 第四, 政府研究不夠, 重視不夠, 舉個例子, 當年連戰回角美祭祖, 廈門電視臺的記者為了拉近關係, 用閩南語訪問連戰, 結果連戰聽不懂, 當場搞得很尷尬, 因為廈門電視臺選擇島內一個村落的腔調作為標準閩南語來推廣教學, 但是這種腔調普及率很低, 跟漳泉兩地口音差異很大, 導致很多電視觀眾聽不懂。 這說明了政府部門工作不到位。 其實廈門有一種口音叫海滄口音是最合適, 海滄口音是海澄口音的亞種, 海澄口音是在漳州口音基礎上溶合了泉州海口腔, 也叫漳泉濫, 海滄原屬海澄縣管轄,
是臺灣最早發源地, 是開台始祖顏思齊的故鄉。 海澄口音是最接近臺灣腔的, 也是漳泉兩地都能聽得懂的腔調。 但是並沒有被選為閩南語標準音。 目前央視和東南電視臺閩南語頻道主持人, 都來自龍海南部, 也就是原海澄縣地區, 但是泉漳廈三地閩南語主持人都是由當地人擔任, 上級政府如果有心推動, 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以上這四個原因就造成閩南語無法統一, 沒有統一當然就無法推廣, 節目少, 沒人看, 或者聽不懂, 慢慢就邊緣化。 現在當地城鎮00後的小孩很多都不會講閩南語了, 我兩個小孩都不會講。

漳泉兩地閩南語是兩個獨立發展, 又不斷融合的過程, 一個是五胡亂華, 衣冠南渡, 這一時期是逃難, 百姓自發遷移,

終點是晉江兩岸, 口音繼承於河洛地區, 漳州閩南語發展于唐末, 陳政父子平漳州, 這一次是官方主動推動, 先入潮州, 後入漳州, 口音發源於光州。 漳泉兩地閩南語各自發展, 無繼承關係, 只能說是同源, 都屬於中原古音, 語音相近。 之後漳泉兩地不斷融合, 發生四次大融合, 第一次漳人入泉(比如鄭成功祖籍龍溪, 我們村在南安有三個支系), 發生在宋末元朝, 漳人入泉主要集中在安海地區, 安溪部分地區。 漳泉口音第一次融合, 形成海口腔。 第二次, 泉人入漳, 在明朝中後期, 主要集中在海澄, 這一次融合時間長, 規模大, 形成海澄腔。 第三次是開發臺灣, 漳泉在臺灣極速融合, 第四次是改革開放, 漳泉大量進入廈門, 這一次規模也很大,
但是還在融合中, 還沒有形成腔調。 第二次融合影響最大, 因為那時候開始開墾臺灣, 出發地是九龍江出海口, 海澄腔隨後進入臺灣, 成了臺灣主導語言, 這也是台腔偏漳的原因。 臺灣影響較大, 因為改革開發後, 大量台腔節目進入閩南, 很多新名詞, 新發音也被帶了進來。 包括東南亞都受到台腔影響, 以前新加坡, 馬來西亞主要是偏泉州, 現在基本上改為臺灣腔。 閩南語除了融合, 還有一個擴散的過程, 國內主要擴散到浙南, 潮汕, 珠江東, 雷州, 海南。 浙南是由安海一帶帶入, 潮汕是莆田南遷(莆田南遷之前, 也是講閩南語), 莆田南遷後與漳州移民和古越族融合, 形成潮汕語, 之後再度南遷進入珠江東。 雷州和海南, 主要是當年的流放人員,海盜,漁民和當地的土著融合而成,音近調不同。清朝之後,全國限制遷徙,各地口音自主發展,慢慢就不同了,比如汕尾地區的閩南語,還是保存漳州古閩南語發音,短句可以聽懂,長句就聽不懂了。

3.閩南語和粵語根本不是一個層次。誰可以告訴我閩南語哪個地方為最標準,我相信無人可以給出答案。而且閩南語大家可以從閩南歌詞裡面都可以瞭解到閩南話就算直接寫成文字估計你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大量的地方俚語讓你摸不著頭腦,而且口音極重。粵語則以廣州,香港廣府語為正宗。而且粵語口音裡面須然同樣有地方方言,但粵語可以對應任何普通話,漢字的讀音,閱讀起來不會有任何障礙歧義。因此粵語流行曲能很有效的推廣,推廣開的時候,同樣能夠帶動粵語的推廣。例如黃家駒的幾首經典名曲,很多外省朋友他們就算不會講廣東話也會唱,唱起來起碼也知道歌詞意思。閩南歌就算有歌詞你也不知道它說什麼,這就是區別。

主要是當年的流放人員,海盜,漁民和當地的土著融合而成,音近調不同。清朝之後,全國限制遷徙,各地口音自主發展,慢慢就不同了,比如汕尾地區的閩南語,還是保存漳州古閩南語發音,短句可以聽懂,長句就聽不懂了。

3.閩南語和粵語根本不是一個層次。誰可以告訴我閩南語哪個地方為最標準,我相信無人可以給出答案。而且閩南語大家可以從閩南歌詞裡面都可以瞭解到閩南話就算直接寫成文字估計你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大量的地方俚語讓你摸不著頭腦,而且口音極重。粵語則以廣州,香港廣府語為正宗。而且粵語口音裡面須然同樣有地方方言,但粵語可以對應任何普通話,漢字的讀音,閱讀起來不會有任何障礙歧義。因此粵語流行曲能很有效的推廣,推廣開的時候,同樣能夠帶動粵語的推廣。例如黃家駒的幾首經典名曲,很多外省朋友他們就算不會講廣東話也會唱,唱起來起碼也知道歌詞意思。閩南歌就算有歌詞你也不知道它說什麼,這就是區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