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故宮學院上海分院將重點關注建成遺產保護與研究

故宮博物院日前與同濟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協定, 雙方聯合成立故宮學院。 這是這是故宮學院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開設的第5家分院。 就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合作成立故宮學院的情況, 澎湃新聞

2017年5月26日, 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協定, 雙方聯合成立故宮學院。 這是故宮學院繼蘇州、景德鎮、西安和深圳分院後開設的第5家分院。

同濟大學方面表示, 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計畫依託故宮學院(上海), 在科技合作、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展開合作:

首先, 雙方將申報國家各類、各級別與建築和城市遺產保護相關的科研專案,

合作開展故宮古建保護修繕及相關科研專案等;

其次, 雙方互邀專家和教授進行講學, 並舉辦面向專業領域和面向社會的系列講座和高端論壇。 也會基於雙方博士後流動站, 依託重點實驗室的開放課題, 促進雙方青年專業學者的學術交流;

第三, 在人才交流互動方面, 雙方互薦優秀學生或員工攻讀對方所在領域的研究生, 互聘兼職導師, 互薦優秀博士畢業生到對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

雙方還合作支援同濟大學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領域學生的實習和就業, 為故宮遺產保護事業輸送人才。

就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合作成立故宮學院的情況,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了故宮方面相關負責人。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故宮學院(上海)的揭牌儀式上做了講座。

為博物館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援, 推動文博科研學術發展

澎湃新聞:請介紹一下“故宮學院”的性質與人才培養模式?

故宮博物院:2013年11月4日, 故宮學院成立。 故宮學院是故宮博物院下屬的非建制類業務培訓和教育機構。 旨在根據我國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的需要, 圍繞故宮博物院整體事業的發展, 面向自身、面向行業、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開展多層次、多管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訓及文化傳播項目, 為博物館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持, 推動文博科研學術發展, 踐行博物館公眾教育和社會服務的使命。 故宮學院主要圍繞以下四個基本層面展開:一是面向故宮博物院員工培訓;二是面向國內文博業界培訓;三是面向國際文博業界培訓;四是面向公眾教育培訓。

成立後, 充分發揮教育培訓和文化傳播功能, 為文博系統、社會大眾服務。

故宮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採取與相關高等院校如清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工業大學等聯合培養專業人才。 與清華大學聯合建立“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 故宮博物院導師開展對於碩士研究生的實踐過程、項目研究、課程與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 依託故宮博物院在古代書畫、器物保護與鑒定, 古建築保護與研究等文物修復與鑒定方面的專業特長, 結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的藝術人才培養強項,

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美術學系設置“書畫鑒定及文物保護”藝術專業碩士方向, 聯合培養相關人才。 此外, “故宮博物院/美國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WMF)/清華大學:傢俱與內簷裝修保護培訓班”面向故宮博物院學員招生, 進一步提升專業人才的國際視野。 從2014年至今, 故宮學院還協助北京國際職業教育學校開展文物保護專業人才培養, 探索中職教育階段的文博教育新模式。 由故宮博物院的多名專家為學生開設文物保護基礎等課程, 為我國傳統技藝的傳承培育技術人才。

5個分院各有特色

澎湃新聞:故宮學院在各地的建設與開展情況如何?

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以開放式的平臺, 建立多家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組織的培訓中心,

在國內成立多家分院, 輻射國內外業界及公眾, 並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 2013年7月1日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成立;2015年9月20日國際文物修護學會培訓中心成立。 此外, 故宮學院與盧浮宮學院、法國國家文化遺產學院、美國博物館聯盟等建立合作關係。 2014年6月28日, 故宮學院(蘇州)成立;2016年1月26日, 故宮學院(景德鎮)成立;2016年5月21日, 故宮學院(西安)成立;2016年10月29日, 故宮學院(深圳)成立;2017年1月7日, 故宮學院(徽州)成立。 2015年, 成為國家文物局首批文博人才培訓示範基地。

故宮學院各地建設依據合作物件不同、培訓需求不同而各有特色。 景德鎮分院的特色是禦窯瓷器文化的傳播, 蘇州分院特色是傳統工藝的傳承, 西安分院特色在於文物保護, 深圳分院著眼于故宮文化的傳播,徽州分院特色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上海分院則重點關注建成遺產保護與研究。

同濟大學在建成遺產保護領域擁有優質人才與高端技術資源

澎湃新聞: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的合作的緣起與合作歷程是怎樣的?

故宮博物院: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保護和開放一直是備受挑戰與關注的熱點問題。故宮博物院設立故宮學院的初衷,即為提升故宮在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方面的功能,為故宮遺產的保護事業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

同濟大學依託上海這座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的國際都市,在建成遺產保護領域擁有優質人才與高端技術資源,多年來引領理論前沿,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已成為該領域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高技術研究和輻射的重要基地。

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我國古代建築價值特色及遺產保護和利用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進一步促進科學研究的創新和科技成果的發展,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本著合作互惠的原則,經認真友好協商,決定聯合成立故宮學院(上海)。

故宮學院(上海)將以國際學科前沿為目標,聚集國家重大課題,構建課題研究先行、教育普及為輔的“雙輪驅動”發展格局。

2017年5月26日,同濟大學的故宮學院(上海)揭牌儀式現場。

澎湃新聞:故宮學院(上海)就定位與面向是如何考慮的?計畫開展哪些主要活動?

故宮博物院:迄今為止,故宮學院已先後在蘇州、景德鎮、西安、深圳和徽州開設了分院,調動各地資源成功實現了“因地制宜”的發展。故宮學院(上海)的獨特定位則在於彰顯“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的海派特色與智慧,借助同濟大學在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領域的前沿優勢,打造多學科、跨領域的國際化交流與推廣平臺。

依託故宮學院(上海),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擬展開的合作內容主要包括科技合作、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

第一,計畫開展科研項目和實踐項目的合作。

申報國家各類、各級別與建築和城市遺產保護相關的科研專案,合作開展故宮古建保護修繕及相關科研專案等。同濟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團隊將發揮他們在專精人才、特色實驗室和多學科交叉方面的資源優勢,從建成遺產的修舊存真到歷史環境的與古為新,從保護規劃、設計、管理,到維護、修復、活化技術,多方面、多維度地助推以故宮為代表的國家遺產保護事業。

第二,計畫建立長期的學術交流機制。

雙方互邀專家和教授進行講學,舉辦面向專業領域和面向社會的系列講座和高端論壇。基於雙方博士後流動站,依託重點實驗室的開放課題,促進雙方青年專業學者的學術交流。

第三,計畫推進人才的交流互動。

雙方互薦優秀學生或員工攻讀對方所在領域的研究生,互聘兼職導師,互薦優秀博士畢業生到對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雙方合作支持同濟大學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領域學生的實習和就業,為故宮遺產保護事業輸送人才。

澎湃新聞:同濟大學的“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情況如何?故宮學院(上海)在其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故宮博物院:同濟大學於2003年在中國高校中率先創辦了“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搭建了該領域成系列的本碩博高端人才培養體系。

“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實施四年制培養計畫,教學主幹由一、二學年的建築學基礎課程和三、四學年的保護類專業課程兩大部分構成,其中保護類專業課程可分為歷史與理論、保護設計、保護技術三大類,讓學生既接受了建築學的專業基本功訓練,又系統掌握了歷史建築保護的知識和技術要領,體現了歷史建築保護專業涉獵面廣,多學科交叉整合的特質。在長達14年的辦學過程中,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已培養了200余名畢業生,成為該領域專業發展的繼承人。

故宮學院(上海)的成立,將推進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的人才交流與互動。

深圳分院著眼于故宮文化的傳播,徽州分院特色在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上海分院則重點關注建成遺產保護與研究。

同濟大學在建成遺產保護領域擁有優質人才與高端技術資源

澎湃新聞: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的合作的緣起與合作歷程是怎樣的?

故宮博物院: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故宮的保護和開放一直是備受挑戰與關注的熱點問題。故宮博物院設立故宮學院的初衷,即為提升故宮在文化傳播和社會教育方面的功能,為故宮遺產的保護事業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

同濟大學依託上海這座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的國際都市,在建成遺產保護領域擁有優質人才與高端技術資源,多年來引領理論前沿,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已成為該領域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高技術研究和輻射的重要基地。

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推動我國古代建築價值特色及遺產保護和利用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進一步促進科學研究的創新和科技成果的發展,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本著合作互惠的原則,經認真友好協商,決定聯合成立故宮學院(上海)。

故宮學院(上海)將以國際學科前沿為目標,聚集國家重大課題,構建課題研究先行、教育普及為輔的“雙輪驅動”發展格局。

2017年5月26日,同濟大學的故宮學院(上海)揭牌儀式現場。

澎湃新聞:故宮學院(上海)就定位與面向是如何考慮的?計畫開展哪些主要活動?

故宮博物院:迄今為止,故宮學院已先後在蘇州、景德鎮、西安、深圳和徽州開設了分院,調動各地資源成功實現了“因地制宜”的發展。故宮學院(上海)的獨特定位則在於彰顯“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的海派特色與智慧,借助同濟大學在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領域的前沿優勢,打造多學科、跨領域的國際化交流與推廣平臺。

依託故宮學院(上海),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擬展開的合作內容主要包括科技合作、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

第一,計畫開展科研項目和實踐項目的合作。

申報國家各類、各級別與建築和城市遺產保護相關的科研專案,合作開展故宮古建保護修繕及相關科研專案等。同濟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的專家團隊將發揮他們在專精人才、特色實驗室和多學科交叉方面的資源優勢,從建成遺產的修舊存真到歷史環境的與古為新,從保護規劃、設計、管理,到維護、修復、活化技術,多方面、多維度地助推以故宮為代表的國家遺產保護事業。

第二,計畫建立長期的學術交流機制。

雙方互邀專家和教授進行講學,舉辦面向專業領域和面向社會的系列講座和高端論壇。基於雙方博士後流動站,依託重點實驗室的開放課題,促進雙方青年專業學者的學術交流。

第三,計畫推進人才的交流互動。

雙方互薦優秀學生或員工攻讀對方所在領域的研究生,互聘兼職導師,互薦優秀博士畢業生到對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雙方合作支持同濟大學建成遺產研究與保護領域學生的實習和就業,為故宮遺產保護事業輸送人才。

澎湃新聞:同濟大學的“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情況如何?故宮學院(上海)在其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故宮博物院:同濟大學於2003年在中國高校中率先創辦了“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搭建了該領域成系列的本碩博高端人才培養體系。

“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實施四年制培養計畫,教學主幹由一、二學年的建築學基礎課程和三、四學年的保護類專業課程兩大部分構成,其中保護類專業課程可分為歷史與理論、保護設計、保護技術三大類,讓學生既接受了建築學的專業基本功訓練,又系統掌握了歷史建築保護的知識和技術要領,體現了歷史建築保護專業涉獵面廣,多學科交叉整合的特質。在長達14年的辦學過程中,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本科專業已培養了200余名畢業生,成為該領域專業發展的繼承人。

故宮學院(上海)的成立,將推進故宮博物院與同濟大學“歷史建築保護工程”專業的人才交流與互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