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2017年聲譽最高的製藥公司TOP10,艾伯維奪冠

本周回顧, Forbes官網羅列出2017年聲譽最高的製藥公司, 艾伯維奪冠。 2015年11月, 與抗PD-1/PD-L1療法有關的組合療法研發專案有215項。 如今, 這一數字已經飆升到了765, 增長了3倍有餘。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再次明確了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方向。 ……更多資訊, 請跟隨小編一起回顧。

產業動態

TOP10:2017年聲譽最高的製藥公司, 艾伯維奪冠

近期, 依據聲譽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最新的調研結果, Forbes官網羅列出“2017年聲譽最佳的10大醫藥公司”, 分別是艾伯維、諾和諾德、武田製藥、羅氏、楊森製藥、吉利德、拜耳、默沙東、賽諾菲和禮來。

最新報告!5分鐘看懂765項在研腫瘤免疫組合療法

短短的1年半裡, 行業的變化印證了這一趨勢。 2015年11月, 與抗PD-1/PD-L1療法有關的組合療法研發專案有215項。 如今, 根據美國臨床試驗相關網站(Clinicaltrials.gov)提供的資訊, 這一數位已經飆升到了765, 增長了3倍有餘。

《“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重磅發佈!基因測序、免疫療法、幹細胞等又雙叒“上榜了”

日前, 又一個“十三五規劃”正式出爐!這一由國家六部委聯合印發的《“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再次明確了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方向。 一方面, 《規劃》再次“點名”基因測序、基因編輯、幹細胞、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熱門領域, 另一方面, 《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強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研發。

十年磨一劍!“蘇州生物納米園”正式更名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

“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歷經十年發展的蘇州生物納米園, 產業化的勢頭蒸蒸日上。 6月8日, 在蘇州工業園區桑田島區域的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B區集中簽約儀式上, 8家創新企業的產業化基地正式簽約落戶, 另有一批早期簽約的項目集中開業。

同時,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二期C區工程啟動開工, 將作為高端醫療器械與新藥製劑的產業化基地, 進一步完善園區從孵化、中試到產業化的完整產業鏈條的搭建。

盛京醫院成為東北地區第一家開展國際領先的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醫療機構!

2017 年 6 月 5 日,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召開了胚胎植入前染色體(俗稱三代試管嬰兒技術, 即PGS/PGD)臨床啟動會。 基於高通量測序的三代試管嬰兒技術(PGS/PGD)目前在國內只有少數中心能夠開展。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是東北地區第一家開展國際領先的三代試管嬰兒技術的醫療機構。

新疆首家獲三代試管嬰兒技術資質醫療機構!新疆佳音醫院將產前診斷前移到孕前

6月4日, 新疆佳音醫院胚胎移植前遺傳學診斷技術(俗稱第三代試管嬰兒技術)新聞發佈會在烏魯木齊市舉行。 5月10日, 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正式下發檔批准新疆佳音醫院試運行PGD技術, 新疆佳音醫院成為新疆首家獲得該資質的醫療機構, 表明該區輔助生殖技術反覆運算升級到第三代。

ASCO重磅:這家研發「廣譜抗癌藥」的小公司火了, 精准醫療又下一城

在舉世矚目的ASCO上,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David Hyman博士公佈了由Loxo Oncology研發的抗癌藥物larotrectinib的三個早期臨床試驗資料。 國外媒體爭相報導, 引起了各界的極大關注。

中國正式加入ICH, 最受益的居然是跨國藥企?

日前, 中國加入ICH的消息傳出。 在ICH尚未給出正式消息的情況下就引起了廣泛而熱烈的討論。

ICH是一個以制定創新藥研發、臨床實驗、註冊標準的組織, 所直接影響的是新藥研發。 而這一塊, 並不是中國醫藥工業擅長的領域。

GEN:生物醫學領域中10位青年才俊

近日, 美國知名網站GEN(Genetic Engineering&Biotechnology News)盤點10位在生物醫學領域中的40歲以下的“科研黑馬”, 他們懷抱著把追求科學當作終身事業的熱情, 致力於解決醫學科研領域中常見的重大問題, 推動生物科學的突破性創新研究, 同時也活躍在生物商業活動的前線, 可以說是目前最具才華、潛力和影響力的青年醫學科研領域的從業者。

CFDA:探索藥品GMP認證與生產許可證“兩證合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發佈2016年度藥品檢查報告, 標誌著藥品監督管理模式發生重要轉變。 食藥監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丁建華就此指出,未來藥品監管的重心將向監督檢查方向進一步轉變,“我們考慮在未來探索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GMP)認證與藥品生產許可證‘兩證合一’,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研究進展

登上Science!創下里程碑!PD-1抗體成“廣譜抗癌藥”論文出爐

上個月,FDA批准PD-1抗體Keytruda成為首款不依據腫瘤來源,而依據生物標誌物進行區分的抗腫瘤療法。本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進一步證實了Keytruda作為“廣譜抗癌藥”的實力。86位攜帶MMR缺陷的癌症患者在接受Keytruda治療後,53%的患者實現客觀緩解,21%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

NEJM:我們是否過度診斷乳腺癌小腫瘤?

據耶魯癌症中心的專家分析乳腺癌的資料顯示:許多小乳腺癌腫瘤預後良好,因為它們天生生長緩慢。通常,這些癌症腫瘤不會長得大到在病人的生命中成為重要影響因素,研究人員說隨後的早期檢測可能導致過度診斷。相比之下,導致大多數乳腺癌死亡的大腫瘤往往生長得非常迅速,以致於在乳房X光篩查之前就被侵入了。

Nature深度好文:讓CAR-T療法更“牛”,這10個方向或許你該看看

作為癌症免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CAR-T“這輛小車”開的並沒有PD-1/PD-L1抗體順利。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Nature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關於CAR-T療法的綜述文章。作者們從10大方向講述了如何讓這類療法變得“更好”,造福更多患者。

Cell:無需開顱就能刺激大腦深部!“升級版”TMS有望治療帕金森等多種神經疾病

深部腦刺激是一種在腦內特定靶點植入電極進行電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一種新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打開顱骨植入電極。近日,一項發表於Cell上的研究通過放在頭皮上的電極就能刺激大腦深處的區域,降低深部腦刺激的風險和成本,更易於患者使用。

Cell重要發現:一種常見化學物質會“增加癌症風險”

日前,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證實,一種隨處可見的化學物質能夠增加癌症風險。這類化學物質存在於汽車尾氣、煙、建築材料、傢俱、化妝品和洗髮精中。

ASCO | 20年來,人類如何改變了癌症治療?

6月3日,廣受業內關注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芝加哥正式召開。這場一年一度的抗腫瘤領域盛會,讓全球數千名腫瘤學家齊聚一堂,分享腫瘤護理的新模式、創新療法的新突破、以及前路面臨的新挑戰。在ASCO年會召開前夕,業內湧現出了不少關於腫瘤學的精彩總結報告。報告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精准醫學概念的提出,以及腫瘤免疫療法的問世,癌症治療的範式已經出現了巨大改變。

祝賀!耶魯陳列平教授榮獲2017沃倫·阿爾珀特獎

6月7日,世界知名的沃倫·阿爾珀特獎(Warren Alpert Prize)公佈了2017年的獲獎人名單,腫瘤免疫療法先驅、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陳列平教授是獲獎人之一。陳教授也是繼前美國血液學會(ASH)會長簡悅威教授,以及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教授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三名華人。

Nature報導安德森癌症中心重大突破:外泌體還能用於胰腺癌治療

6月7日Nature線上發表了安德森癌症中心RaghuKalluri教授新的研究進展:修飾過後的外泌體可以遞送iRNA,用於胰腺癌的治療。外泌體上的CD47避免其被免疫細胞吞噬,在這項研究之前,直接特異性靶向KRAS一直很難做到。

美國貝勒醫學院PNAS證實:卵泡抑素缺乏,小鼠受孕概率降低!

近期,《PNAS》期刊發表一篇文章,揭示了在胚胎植入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蛋白質——卵泡抑素(follistatin)。來自于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科學家們以小鼠為模型證實,卵泡抑素是胚胎成功在子宮內著床的關鍵因素。

ASCO最新抗癌進展搶先看

近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正在芝加哥火熱進行。短短幾天內,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令人欣喜的抗癌新成就。我們在這篇盤點中,為大家送上一些廣受業內關注的資料。

關於BioWeek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更深入地瞭解前沿生物技術研究和生物行業內的成功商業模式。生物探索推出BioWeek資訊回顧欄目。通過匯總生物圈內一周的產業動態和研究前沿,來讓您更充分地認識生物業內的“生態圈”。

食藥監總局藥化監管司司長丁建華就此指出,未來藥品監管的重心將向監督檢查方向進一步轉變,“我們考慮在未來探索藥品生產品質管制規範(GMP)認證與藥品生產許可證‘兩證合一’,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研究進展

登上Science!創下里程碑!PD-1抗體成“廣譜抗癌藥”論文出爐

上個月,FDA批准PD-1抗體Keytruda成為首款不依據腫瘤來源,而依據生物標誌物進行區分的抗腫瘤療法。本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進一步證實了Keytruda作為“廣譜抗癌藥”的實力。86位攜帶MMR缺陷的癌症患者在接受Keytruda治療後,53%的患者實現客觀緩解,21%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

NEJM:我們是否過度診斷乳腺癌小腫瘤?

據耶魯癌症中心的專家分析乳腺癌的資料顯示:許多小乳腺癌腫瘤預後良好,因為它們天生生長緩慢。通常,這些癌症腫瘤不會長得大到在病人的生命中成為重要影響因素,研究人員說隨後的早期檢測可能導致過度診斷。相比之下,導致大多數乳腺癌死亡的大腫瘤往往生長得非常迅速,以致於在乳房X光篩查之前就被侵入了。

Nature深度好文:讓CAR-T療法更“牛”,這10個方向或許你該看看

作為癌症免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CAR-T“這輛小車”開的並沒有PD-1/PD-L1抗體順利。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Nature雜誌最新發表的一篇關於CAR-T療法的綜述文章。作者們從10大方向講述了如何讓這類療法變得“更好”,造福更多患者。

Cell:無需開顱就能刺激大腦深部!“升級版”TMS有望治療帕金森等多種神經疾病

深部腦刺激是一種在腦內特定靶點植入電極進行電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一種新方法。但是,這種方法需要打開顱骨植入電極。近日,一項發表於Cell上的研究通過放在頭皮上的電極就能刺激大腦深處的區域,降低深部腦刺激的風險和成本,更易於患者使用。

Cell重要發現:一種常見化學物質會“增加癌症風險”

日前,發表在《細胞》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證實,一種隨處可見的化學物質能夠增加癌症風險。這類化學物質存在於汽車尾氣、煙、建築材料、傢俱、化妝品和洗髮精中。

ASCO | 20年來,人類如何改變了癌症治療?

6月3日,廣受業內關注的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芝加哥正式召開。這場一年一度的抗腫瘤領域盛會,讓全球數千名腫瘤學家齊聚一堂,分享腫瘤護理的新模式、創新療法的新突破、以及前路面臨的新挑戰。在ASCO年會召開前夕,業內湧現出了不少關於腫瘤學的精彩總結報告。報告指出,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隨著精准醫學概念的提出,以及腫瘤免疫療法的問世,癌症治療的範式已經出現了巨大改變。

祝賀!耶魯陳列平教授榮獲2017沃倫·阿爾珀特獎

6月7日,世界知名的沃倫·阿爾珀特獎(Warren Alpert Prize)公佈了2017年的獲獎人名單,腫瘤免疫療法先驅、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陳列平教授是獲獎人之一。陳教授也是繼前美國血液學會(ASH)會長簡悅威教授,以及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教授之後,獲此殊榮的第三名華人。

Nature報導安德森癌症中心重大突破:外泌體還能用於胰腺癌治療

6月7日Nature線上發表了安德森癌症中心RaghuKalluri教授新的研究進展:修飾過後的外泌體可以遞送iRNA,用於胰腺癌的治療。外泌體上的CD47避免其被免疫細胞吞噬,在這項研究之前,直接特異性靶向KRAS一直很難做到。

美國貝勒醫學院PNAS證實:卵泡抑素缺乏,小鼠受孕概率降低!

近期,《PNAS》期刊發表一篇文章,揭示了在胚胎植入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的蛋白質——卵泡抑素(follistatin)。來自于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科學家們以小鼠為模型證實,卵泡抑素是胚胎成功在子宮內著床的關鍵因素。

ASCO最新抗癌進展搶先看

近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正在芝加哥火熱進行。短短幾天內,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令人欣喜的抗癌新成就。我們在這篇盤點中,為大家送上一些廣受業內關注的資料。

關於BioWeek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更深入地瞭解前沿生物技術研究和生物行業內的成功商業模式。生物探索推出BioWeek資訊回顧欄目。通過匯總生物圈內一周的產業動態和研究前沿,來讓您更充分地認識生物業內的“生態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