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德川幕府治下:日本遠比清朝更早開眼看世界

日本藝伎圖

德川幕府的早期統治下的日本, 長期的和平和對外貿易以及生產力發展, 讓日本出現一波城鎮化的浪潮, 一系列城鎮圍繞著當時大名建造的城堡發展起來。

城鎮化之所以在城堡周邊興起, 是因為當時的大名在城堡有大量的駐軍, 駐軍本身不事生產, 消費皆需要購買, 於是手工業者輻輳, 漸漸形成了城鎮, 同時也出現較為發達的商業。

著名的三井家族就是在德川幕府早期決定從商。 到了1700年的時候, 三井家族的越後屋已經是日本最大的商店, 在大阪和京都都開設了分店。 部分地方出現了相當於銀行的錢莊。 1664年, 在江戶、京都、大阪甚至出現了名曰“飛腳”的面向私人的速遞業務, 這種業務的出現反映了當時商業的繁榮。

越後屋

商業的繁榮也帶動了農村的手工業發展。 這種手工業不是為了就近銷售或者自我使用所生產產品, 而是一種出售到遠方地域的商品:從絲織品到到紙張、漆器、陶器、木炭、釘子, 或者各種食物調味劑如鹽、糖、醬油、茶等等。 重要的不是產品的多樣化, 或者商品的微不足道, 而是從這裡孕育著一種企業精神:冒險投入資金, 以獲利為目的, “創辦為遠方市場服務的企業”。

在日本也和在中國一樣存在私塾, 主要針對富裕市民和富農的子弟開放, 但是除了私塾之外, 日本還有一種學習的機構, 叫寺子屋(寺塾), 則主要招收本地或農村的學生入學。 其講授的老師一般是佛教或者神道教的僧侶, 更多的是有學問的人在自己家裡講授。 授課的內容沒有私塾的深入, 主要以識字為主, 在基礎打好之後也會講授一些儒家的經典。 寺子屋的學費非常低廉, 而且學生每天只來學1個小時。 在一些大城市非常普遍, 以至於當時各主要城市中的基本每個成年人都能讀會寫。 寺子屋除了講授儒家經典之外, 其課本還有更加實用的內容, 如《農業往來》、《百商教程》, 這在那時的清朝不可想像。

寺子屋

整個德川時期的日本雖然有鎖國令, 卻並不限制西方的書籍的傳入, 只是對於基督教書籍的傳播有很大的限制, 由此日本在幕府時期就形成了一套學習西方的學術體系, 日本人稱為“蘭學”, 即來自荷蘭的學術, 其實是普遍的西洋技術。 或許是得以於這種對於技術學習,

大約在英國出現第一家絲廠幾年之後, 日本的一位工匠發明了水力撚絲機, 一種用水利帶動撚絲用的多錠絲車的方法, 使他的家鄉成為了當時日本的絲綢製造中心。

從一系列情況看似乎德川治下的日本充滿活力, 甚至是欣欣向榮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的確如此, 但這相當重要的原因是和平時期經濟處於恢復上升期的必然表現, 和中國統一王朝的盛世頗為相似, 只要維持和平穩定, 盛世可期。

大槻玄澤著《蘭學階梯》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其實遠早於中國開眼看世界,雖然清朝也有海外貿易,而且規模遠遠大於日本,但是就西方技術的學習而言,是沒有日本歷史悠久和深刻的。借著蘭學,日本得以較為系統地學習歐洲當時科學革命的大致成果,為日本早期的科學發展奠定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能夠迅速成功實現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清朝19世紀60年開始的洋務運動,其實只是在短時間內做日本在17、18世紀就已經在做的學習西方技術的事情,而彼時的日本已經開始從技術學習到制度模仿了。以倉促學習之國敵百年深蘊之邦,雖有大國體量的優勢,也難免有所不敵。究其緣由,本就是輸在起跑線,此起跑線短則說18世紀以來,長則說滿清1644入主中原便已註定中國輸了。蓋因非我族類,必兢兢業業于安內,至於槍炮此“奇技淫巧”之術,有礙於其族騎射發揮,必加以廢弛,而日本雖然鎖國卻從未落下西洋技術,此消彼長之下,自然因果不爽。

大槻玄澤著《蘭學階梯》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其實遠早於中國開眼看世界,雖然清朝也有海外貿易,而且規模遠遠大於日本,但是就西方技術的學習而言,是沒有日本歷史悠久和深刻的。借著蘭學,日本得以較為系統地學習歐洲當時科學革命的大致成果,為日本早期的科學發展奠定基礎。這也是為什麼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能夠迅速成功實現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清朝19世紀60年開始的洋務運動,其實只是在短時間內做日本在17、18世紀就已經在做的學習西方技術的事情,而彼時的日本已經開始從技術學習到制度模仿了。以倉促學習之國敵百年深蘊之邦,雖有大國體量的優勢,也難免有所不敵。究其緣由,本就是輸在起跑線,此起跑線短則說18世紀以來,長則說滿清1644入主中原便已註定中國輸了。蓋因非我族類,必兢兢業業于安內,至於槍炮此“奇技淫巧”之術,有礙於其族騎射發揮,必加以廢弛,而日本雖然鎖國卻從未落下西洋技術,此消彼長之下,自然因果不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