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顧文曉:孔子學堂走進鄉村 美德新風撲面來

“從命不忿, 微諫不倦, 勞而不怨, 可謂孝矣”……走進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顧沙溝村協和三路, 朗朗書聲不絕於耳, 循聲近前, 一座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普通農家磚瓦宅院浮現眼前, 只見古色古香的巨幅匾額懸掛門楣, 上書“孔子學堂”四個鎏金大字, 兩隻大紅燈籠映襯下的“禮儀忠孝傳承清新世風, 誠信和諧營造良好家訓”的大紅對聯顯得格外顯眼, 這裡便是北京英貝教育集團董事長、山東臨沂協和國際學校校長顧文曉創辦的“孔子學堂”了。

學堂由兩間陋室改造而成, 步入學堂, 孔子畫像懸於正堂中央,

“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的字畫、二十四孝的圖文故事由內向外整齊分列兩旁, 室內整齊地安放著20餘對桌椅, 學生們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環境莊嚴肅穆, 他們大部分都是兩鬢髮白的中老年人, 時而齊聲誦讀儒家經典, 時而專心致志地聽從老師教誨, 置身其中, 仿佛穿越到了古人的私塾課堂上……

時代呼喚美德 鄉村渴望回歸

作為成功的教育企業家, 顧文曉是從顧沙溝村走向臨沂, 走向北京, 走向全國的。 他經常說在家要孝敬父母, 在外不忘家鄉, 出國不忘祖國。 感恩之心對他來說, 不是一個亮閃閃的詞, 而是沉甸甸的責任, 是應為之事, 應擔之責!

數年來, 顧文曉捐資扶貧濟弱。 時值隆冬臘月, 冰雪覆地、寒風刺骨,

他探望家鄉的一位孤寡老人, 驚訝地看到老人家中又破又髒的桌子上放著一碗被凍實的稀飯, 旁邊擺滿了兩天前兒女送的節禮。 在床上, 一位80多歲耳聾眼花的老人兩天沒有喝過一口熱水,嘴唇乾裂得都出了血……淚水打濕了顧文曉的眼眶, 他不敢相信, 也不能相信有兒有女的家庭還會上演這樣的人間悲劇。

顧沙溝村過去有4條泥濘難行的路, 顧文曉於2005年捐資20萬修築了兩條, 2016年再次捐資70萬高標準修好了剩餘的兩條路。 2016年修的路有20公分厚, 已經夠結實了, 但是修路過程中, 有的村民卻又用水泥把自家門口加高了些, 有人告訴顧文曉, 他們就是想讓水從自家門口流到其他家低的地方;修路後剩了點沙和石子, 被個別村民一哄而搶。

這幾件小事深深刺痛了顧文曉:為什麼有的兒女對健在的父母不管不問, 卻在父母去世後大張旗鼓地鋪張辦喪事、比排場?為什麼個別村民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卻不斷損害他人的正當利益?為什麼曾經民風淳樸的鄉村, 卻在當今上演著這麼多悲喜劇?顧文曉發現村民的心不平比路不平更可怕, 他認為教化比施捨更有意義, 故土村民的精神家園缺少了“魂”, 醇厚民風失去了“源”, 文明禮儀之“根”在鄉村缺乏賴以厚植的沃土。 百善孝為先, 行善乃為人之本。 顧文曉想從人之本源開始, 從“孝”字入手, 從吃飯、問候禮儀等小事善事來“注魂”, 正本清源, 尋找並回歸鄉村文化之根。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中落地生根、茁壯成長,

必須汲取儒家聖賢文化的營養, 因此, 他下決心把孔子學堂引進顧家沙溝村, 用聖賢教誨喚醒鄉村的傳統美德, 他用短短的兩天就把大伯留下的老宅修葺一新, 2016年12月26日, 孔子學堂正式開學授課。

創建學堂 教化育人

“我創辦這所孔子學堂, 主要是通過弘揚民族優良傳統美德, 培育向善、尚孝、感恩的民風, 讓家鄉變成一個有文化信仰、有道德追求的‘好村’, 讓這裡的村民都成為‘好人家’。 ”2017年1月18日, 在孔子學堂揭牌典禮上, 顧文曉的眼中滿是期待。 “孔子學堂要實現三大目標, 第一個是顧沙溝村506戶人家每家出一個人讀3年孔子學堂, 通過分批分次學習, 為他們鑄魂, 帶動全村村民風氣的改善。 第二個是3年後, 禮儀運用方面,

無論什麼場合,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熟練運用鞠躬禮、接物禮、吃飯禮等禮儀;孝敬老人方面, 全村要達到90%的村民知道必須孝敬老人, 30%以上的村民知道如何孝敬老人, 5%的村民時刻為老人著想;向善感恩方面, 村民們要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 時刻為對方著想, 時刻為美好的未來著想。 第三個是更長時間後, 要實現真正的精神富有, 達到村民人格放大、心胸寬廣, 全家尊老愛幼、和諧幸福, 全村向善尚孝、‘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

“我們每天下午六點進行‘六點禮’拜至聖先師儀式, 接下來, 第一節課是禮儀的學習與鞏固, 第二節課是學習《孝心百句》、《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 本村村民都可以免費入學, 每天學堂裡都擠得滿滿當當的。 ”孔子學堂的王美芝老師說。

在孔子學堂每天都進行的學分考核,與識文斷字毫無關係,而是針對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下午6點鐘教室準時鎖門,遲到者無法進入;行問候禮時彎腰要達到30度,謝謝老師完全說完後才能深鞠躬;坐姿、站姿、讀姿、行為禮儀、物品擺放等一些很細節的東西都有具體考核標準……“我們不比窮富、孬好、胖瘦、黑白、吃穿,只比感恩、比行善,過去村民和不孝敬不善良的人比自我感覺良好,現在是跟孔子、孟子等聖人的標準比。”顧文曉說。孔子學堂學分每天一公佈,根據學分對學的好、起模範帶頭作用的學生予以重獎,於是,學生每天比出義工多少,比行為禮儀做的是否標準到位,比幫老人洗衣做飯等做家務的勤快程度……

短短幾天,參與學習的村民們的精神面貌、言行舉止便出現了明顯變化。“過去公媳關係不和的孫如蘭,如今每天主動為老公公洗腳、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十分孝敬。村民顧洪銀道出了眾多村民的心聲,過去一直認為自己很孝順,通過學習,才發現自己只是物質給予的多,但精神上付出的少,對老人應多一些精神層面和實際行動的關愛……”第二期班長、學生曾慶雲感觸頗深。

行善事永不止步

談及未來,顧文曉希望能捐資建設容納5000餘人的更大的孔子學堂,讓全冊山街道、甚至全羅莊區的群眾都能分批次免費接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從家鄉走出的顧文曉,正以春風化人的擔當和胸懷,讓孔子學堂成為星星火炬,用中華傳統美德,點亮了鄉村一顆顆迷茫的內心,引領著村民向文明出發。

(王戈 王慶龍 付媛)

”孔子學堂的王美芝老師說。

在孔子學堂每天都進行的學分考核,與識文斷字毫無關係,而是針對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下午6點鐘教室準時鎖門,遲到者無法進入;行問候禮時彎腰要達到30度,謝謝老師完全說完後才能深鞠躬;坐姿、站姿、讀姿、行為禮儀、物品擺放等一些很細節的東西都有具體考核標準……“我們不比窮富、孬好、胖瘦、黑白、吃穿,只比感恩、比行善,過去村民和不孝敬不善良的人比自我感覺良好,現在是跟孔子、孟子等聖人的標準比。”顧文曉說。孔子學堂學分每天一公佈,根據學分對學的好、起模範帶頭作用的學生予以重獎,於是,學生每天比出義工多少,比行為禮儀做的是否標準到位,比幫老人洗衣做飯等做家務的勤快程度……

短短幾天,參與學習的村民們的精神面貌、言行舉止便出現了明顯變化。“過去公媳關係不和的孫如蘭,如今每天主動為老公公洗腳、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十分孝敬。村民顧洪銀道出了眾多村民的心聲,過去一直認為自己很孝順,通過學習,才發現自己只是物質給予的多,但精神上付出的少,對老人應多一些精神層面和實際行動的關愛……”第二期班長、學生曾慶雲感觸頗深。

行善事永不止步

談及未來,顧文曉希望能捐資建設容納5000餘人的更大的孔子學堂,讓全冊山街道、甚至全羅莊區的群眾都能分批次免費接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從家鄉走出的顧文曉,正以春風化人的擔當和胸懷,讓孔子學堂成為星星火炬,用中華傳統美德,點亮了鄉村一顆顆迷茫的內心,引領著村民向文明出發。

(王戈 王慶龍 付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