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

中國畫家從未停止過對藝術生命的探索, 其中包含著人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對自然奧秘的追尋, 對不可言狀的生命律動的感知, 以及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精神契合。 因為只有這些, 創作中才能去除自然表像的迷惑和干擾, 才能獲得最有價值的發現, 並激發深刻的審美理想和創作的智慧。 那麼, 面對繪畫中各種複雜的問題, 中國繪畫形而上的傳統藝術精神究竟有哪些?又如何感悟、如何踐行呢?

許文邠作品欣賞

唐代張璪說:“外師造化, 中得心源”, 這是最有中國古典畫學特色的—句話。 造化是自然中孕化萬事萬物緣生緣滅的玄機,

心源則是人對自然的精神感悟。 畫家要表現宇宙之生機, 天地之造化, 首先要走進大自然, 飽遊沃看, 妙悟自然。

許文邠作品欣賞

古人畫山水時融入大自然、遍歷廣觀的事例很多。 例如北宋畫家范寬, 他學畫起初學李成, 摹仿來摹仿去總不能得其要, 於是便下決心整日居於山林間。 在陝西南部的終南山和太華山, 終日危坐之地, 時而“覽其雲堌慘澹, 風月陰霽, 難狀之景, 默與神遇, 一寄於筆端之間”;時而“縱目四顧, 以求其趣, 雖雪月之際, 必徘徊凝覽, 以發思慮”。

許文邠作品欣賞

正因在自然中"默與神遇”, 他的許多畫如《溪山行旅圖》才成為傳世佳作。 後來他不無感慨地說:“畫山水而不親臨極高極深,

徒摹仿舊人棧道瀑布, 終是模糊丘壑, 未可便得佳境”。 《廣川畫跋》雲:“世人不識真山而求畫者, 疊石累土以自詫也, 豈知心放於造化爐錘者, 遇物得之, 此其為真畫者也”。 所以“心放於造化爐錘”煉, 才有可能遷想妙得, 睜眼閉眼滿腦子全是山, 不管它是真是幻, 下筆時自有靈氣。

許文邠作品欣賞

石濤《畫語錄》中說:“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質也, 得筆墨之法者山川之飾也”。 意思是說不僅山水畫的筆墨技法源於天地山川, 而且山水畫的畫理也本源於天地山川。 畫家們只有到大自然中悉心觀察, 才能把握山川之“質”, 才能滋養提升畫家的筆墨, 筆墨之法是深入自然觀察而體悟出來的方法。 所以畫家應該“以萬物為師, 以生機為運,

見—花一萼, 諦視幫熟察之, 以得其所以然, 則韻致豐彩, 自然生動, 而造物在我矣”。

許文邠作品欣賞

繪畫是畫家心中意象的組合, 沒有意象就沒有繪畫。 就是說繪畫行為不是在形象上模仿對象, 而是在用意上摸擬造化的生物機制。 意象就是人們有—種與自然若即若離的虛擬的意識。 人因為動念而產生了意, 有了意就生出了象。

許文邠作品欣賞

明代高僧紫柏說:“意不存而象無待”, 主觀的意消失了, 象也不會出現。 “象”“是托物寓意”, 任何現象都被人們的主觀意象所反映, 意象就是象徵。 兩個人同在一處寫生, 畫出的作品卻迥然不同, 這是因為各自有著不同的氣質與學養。 面對同樣的山川, 眼光和感受卻大不—樣。

許文邠作品欣賞

當人們遠望高山峻嶺, 身處林泉雲壑時, 同樣用眼晴看, 但畫家的眼睛卻不是“照像機”, 而是“意象機”。 為何?因為畫家要把眼前的景象必須通過去粗取精的取捨, 加上自己的審美情趣, 再用筆墨語言轉換到紙上。 “意象機”, 就是用夢幻的眼睛看山看水, 用詩的眼睛去尋覓自然之美, 用筆墨的眼睛“置陣佈勢”、“調兵遣將”。 置陣佈勢即是構圖, 調兵遺將則是根據畫面的要求選取和調動眼前的景物。

許文邠作品欣賞

對景寫生是從事創作的必修之課。 寫生不是去畫風景, 首先它是一種體悟天人合一的靈魂之旅, 其次是一種從物象到筆墨交融轉換的研練。 目的是最後達到“山情即我情, 山性即我性”的“物”“我”兩融的狀態。

許文邠作品欣賞

意象觀察法就是從簡單的“看”變成內心的體驗。 《書畫傳習錄》中說:“觀者先看氣象, 後辯清濁, 定賓主之朝揖, 列群峰之威儀。 多則亂, 少則慢, 不多不少, 要分遠近。 遠山不得連近山, 遠水不得連近水”。 可以說什麼樣的觀察法就會有什麼樣的繪畫樣式。 傳統山水畫有“七觀法”之說:步步看, 面面觀, 以大觀小(推遠看);以小觀大(拉近看), 專一看, 取移視, 合“六遠”。 七觀法相互聯繫, 可有所側重。 總之, 畫家的觀察是一種詩意的、想像性的觀察;是—種“即入乎其內, 又出乎其外”的心物感應。

許文邠作品欣賞

寫生的步聚應該先由一石一木、—丘—嶺的局部開始, 然後再擴大到大山的整體, 進入到意象寫生的狀態。 這個過程, 畫家人人都要過。 物象到意象的生成, 意象與筆墨的轉換,這是畫家洞悉和師法自然的重要環節,缺一不可謂寫生,缺一不可謂畫家。

許文邠作品欣賞

意象寫生貴在“以形寫神”、“舍形取意”,以抽象的筆墨來象徵所畫物的意韻。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取捨,一切的物象和筆墨都要服從畫面的需要,服從畫者意蘊世界的需要。取捨即是去粗取精,提取大自然最美的影像,捨棄那些不美的、與畫面要求無關的東西。寫生即師法自然,又不為自然表像所困。像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雖取材于富春山,並不就是富春山的環境地理圖,它表現的是畫家理想化了的境界。

許文邠作品欣賞

清人方薰說:“筆墨之妙,畫著意中之妙也。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這裡的意的妙、奇、遠、深在一幅畫裡的呈現就是意境。

“大美無言,唯智者得見”。智者即是對大自然的神會,對生命精神的深刻理解。人類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微塵而己,一切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無視造化威嚴的行為終會遭天遣、被滌除。畫家只有胸懷—顆敬畏、感恩的心,去師法那充滿無限生機和神秘力量的自然造化,其作品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

觀墨閣 客廳裝飾畫國畫山水畫掛畫字畫書法手繪中國畫宣紙花鳥牡丹風水畫聚寶盆三尺四尺 寫意牡丹-富貴吉祥 四尺 78CM X 182CM/橫 ¥208 購買

意象江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君瑞油畫作品(2000-2010) 繪畫 書籍 ¥31.4 購買

意象與筆墨的轉換,這是畫家洞悉和師法自然的重要環節,缺一不可謂寫生,缺一不可謂畫家。

許文邠作品欣賞

意象寫生貴在“以形寫神”、“舍形取意”,以抽象的筆墨來象徵所畫物的意韻。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取捨,一切的物象和筆墨都要服從畫面的需要,服從畫者意蘊世界的需要。取捨即是去粗取精,提取大自然最美的影像,捨棄那些不美的、與畫面要求無關的東西。寫生即師法自然,又不為自然表像所困。像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雖取材于富春山,並不就是富春山的環境地理圖,它表現的是畫家理想化了的境界。

許文邠作品欣賞

清人方薰說:“筆墨之妙,畫著意中之妙也。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這裡的意的妙、奇、遠、深在一幅畫裡的呈現就是意境。

“大美無言,唯智者得見”。智者即是對大自然的神會,對生命精神的深刻理解。人類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微塵而己,一切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無視造化威嚴的行為終會遭天遣、被滌除。畫家只有胸懷—顆敬畏、感恩的心,去師法那充滿無限生機和神秘力量的自然造化,其作品才會有鮮活的生命力。

觀墨閣 客廳裝飾畫國畫山水畫掛畫字畫書法手繪中國畫宣紙花鳥牡丹風水畫聚寶盆三尺四尺 寫意牡丹-富貴吉祥 四尺 78CM X 182CM/橫 ¥208 購買

意象江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王君瑞油畫作品(2000-2010) 繪畫 書籍 ¥31.4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