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義烏陶店:“桃花源”裡的文明熱土

陶店村老藝人展示手工活

廿三裡圖書館

中國義烏網6月8日訊陶店村交通便利, 村東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之墓, 東北為祝公岩和華溪森林公園。

陶店村文化禮堂坐落於何氏宗祠。 這座古老的建築是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由當時村中比較有名的大戶何懋宰發起建造的, 耗時4年完成。 建築分前後兩院, 三進五開間左右廂廡, 建築面積641平方米。 道光十二年(1832), 何懋宰的子孫又對宗祠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

陶店村的先祖在經商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財富, 建造了“繼善堂”、“十三間頭”、“慎修堂”、“墩善堂、”“何氏宗祠”等恢弘精美的傳統建築。

陶店村歷來重商重讀, 崇德尚賢, 自古人才輩出, 現在就讀清華、北大的學子就有數名。

2014年, 祠堂被改造成文化禮堂, 古祠堂煥發出新魅力。 牆上新添村情村史簡介、家族名人榜、學子榜、孝敬榜、好兒媳榜等, 格外顯眼;新設立的農家書屋、春泥活動室、書畫室、文化活動室等人氣頗旺。

可以看到, 牆上增添的榜單在“講述”著陶店好故事, 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禮堂內展示著許多“老古董”, 都是些農耕時代的民俗老物件, 非常齊全。 據說這些老物件都是陶店人自發捐獻的。

陶店村文化禮堂是陶店村人氣最高的地方, 無論學習、娛樂、小聚、休憩, 陶店村人都愛來這裡;這裡也是最莊重的地方, 陶店村曾在此舉辦過啟蒙禮、敬老禮、成人禮、村幹部就職禮等數場主題儀式,

進一步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陶冶情操。

民間手工藝人紮堆, 自然成為陶店村的另一筆無形“財富”。 每逢村裡有活動, 這些擁有一技之長的老師傅們便聚集于文化禮堂, 一展傳統文化的魅力。 捏面人、用糖作畫、手打篾席、織紅帶, 大家手藝嫺熟, 自然地展示“手上功夫”。 “雞毛換糖!雞毛換糖!”老師傅何維福重新演繹義烏貨郎擔, 年過七十的他依然能喊出當年那般洪亮的吆喝聲, 搖出清脆的撥浪鼓聲。 當村民和老匠人一同回憶崢嶸歲月時, 如此畫面似乎也靜靜地訴說著陶店村的發展歷程, 輕輕講述著這塊文明“熱土”翻天覆地的變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