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22萬比亞迪人,將如何成就新能源帝國

引言:比亞迪為何能讓“股神”巴菲特癡迷, 要永遠持有其股份, 而影帝“小李子”為何也對這家新能源企業情有獨鍾, 甘願為這家中國企業代言?

2003年, 突然從電池、IT領域闖入汽車圈的比亞迪, 憑藉低人工成本優勢, 一度成為汽車界黑馬。 不到10年, 由於傳統汽車業務發展遭遇瓶頸, 新能源發展方興未艾, 比亞迪逐漸把重點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

近些年, 雖然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

但比亞迪的傳統汽車卻沒有跟上行業整體發展節奏。 然而, 今年4月上海車展期間,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對外界公佈王朝概念車與雲軌專案, 讓世人眼前一亮。

那麼, 近年來比亞迪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不久前結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 比亞迪為何讓“股神”巴菲特癡迷, 要永遠持有其股份;而影帝“小李子”為何也對這家企業情有獨鍾, 甘願為這家中國企業代言?

日前, 汽車K線走進比亞迪電池工廠、總部、研發中心, 並與其高層交談, 對這家企業進行深入瞭解。

戰略基石:電池為王

從電池、手機到筆記型電腦, 從汽車、電動車到軌道交通······22年間, 從不被看好, 到建立起一個擁有22萬人的龐大新能源帝國。 王傳福和他的比亞迪就源起於製造鎳鎘電池。 不難發現, 除了傳統燃油車, 王傳福的戰略佈局, 都圍繞著電池展開。

如今, 比亞迪的電池製造能力和研發實力, 已經排在世界前列。 在比亞迪深圳坑梓工業園, 要求非常高的汽車動力電池廠能夠達到年產鐵電池8Gwh的總生產規模。 這能給2.5萬輛電動大巴, 或6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提供電池。

值得注意的是, 該基地內部採用了世界上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 總投資額達到70億元。 整條生產線關鍵性工序裝配了業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 同時也配置了由比亞迪自主研發的自動裝配線,

具有高精度、高速度、高智慧化等特點, 以確保電池生產過程中智慧自動化的精密控制, 與電池生產一致性要求。

除了汽車動力電池, 在此之前比亞迪通過零部件生產, 結構設計、工業設計與軟體設計, 以及新材料研發、新技術研發實現垂直整合, 就在為華為、蘋果、小米、聯想等企業提供IT製造服務。這為比亞迪積累了寶貴的高端製造能力經驗。

現在,比亞迪不僅在新能源領域使用新能源,也通過自己動力電池技術和電源電控技術,開發了一系列電池儲能產品,並在國內外獲得認可。

未來,隨著新能源車等新能源產品的普及,比亞迪有望實現其新能源領域的閉環。引人注意的是,比亞迪已經開始考慮,將其技術最強的電池業務對外開放。

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步發力

“我們有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也有過停滯不前,這個過程確實曲折。”在比亞迪位於坪山總部的“六角大樓”,其高級副總裁廉玉波微笑著告訴汽車K線,“近2~3年,在意識到過去不足的基礎上,我們知道了怎樣改變產品。”

目前,作為為數不多掌握“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製造商,2016年,比亞迪業績持續向好,新能源汽車銷量蟬連全球第一,同比大幅增長 69.85%至 9.6 萬輛。

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人民幣 346.18億元,同比增長約 80.27%,占總收入的比例增至 33.46%,成為集團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資料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份額已達到 13%, 在中國市場份額則達 23%。在海外,比亞迪電動車已經遍佈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但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比亞迪卻陷入了停滯。

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舒酉星說,下一階段不管是性能、外形,還是舒適性等方面,比亞迪都會有全新提升,對原來車型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改進。

今年4月,王傳福曾對汽車K線表示,“在汽車設計、底盤工藝等領域,比亞迪陸續有一些世界級團隊加入。這些世界級團隊,與比亞迪世界級技術形成合力,將打造出更能感動消費者的產品。”

作為經營者,如果只看到波浪高起時,而不知道波浪也有下落時,那麼紅極一時最後失敗是必然的事。汽車K線認為,企業發展中如何抓住商機雖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冒進,而忽視了企業經營最基本的東西——量力而行、穩步發展,那麼,企業的經營風險就會變大,要造就一家優秀企業會難上加難。

經過幾年的陣痛轉型,比亞迪變得愈加成熟。“傳統車我們在學習,與國際有差距,也有過缺失,但現在我們在做工作。”廉玉波如是說。

目前,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做外觀,賓士底盤調教師做底盤,日本品質工程師做品質,比亞迪外籍專家團隊人數大約230人,涵蓋了造型到底盤到車身,再到動力總成。其中,有120人的團隊來自日本,負責提升車身製造。

另外,憑藉比亞迪在技術實力上的優勢,有40多家國際工程公司與比亞迪進行技術合作,希望實現新能源和傳統汽車的匹配。這能夠彌補之前比亞迪傳統整車製造的投入不足。

此前,廉玉波曾在比亞迪與戴姆勒賓士合資公司騰勢做了5年CEO,對賓士整個開發流程、標準,以及體系上都有很深的瞭解,現在他正著力將這些好的東西引入比亞迪開發體系。

為了增強研發實力,比亞迪建立了NVH實驗室、汽車安全實驗室,以及國內車企最大的EMC實驗室。

所以,廉玉波強調,通過對產品幾年的調整,比亞迪2017年以後會讓所有新產品全新升級,會完全按照合資公司,或者比合資公司更高的標準來做,甚至會採用賓士的一些關鍵的零部件、安全零部件,並用其作為標準。

戰略版圖擴大:22萬人的新事業

上世紀90年代,“瓦良格”號航母完成70%的建造後,烏克蘭和俄羅斯領導人問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馬卡羅夫回答:“我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因為,只有偉大的國家能建造和擁有它。而現在,這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

這表明了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企業的綜合能力。“我們做新能源乘用車,就在想能不能做商用車、客車?製造客車的時候,我們就在想能不能把客車‘加長’,雲軌的成功,其實比亞迪也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搞創新。”

現在,比亞迪有1萬多技術研發人員,雖然經歷了前幾年的動盪,但仍然有20多個事業部和22萬人。對於雲軌專案,汽車K線認為,如果說汽車是比亞迪垂直整合的一次跨越,那麼雲軌項目,可以算是比亞迪整體實力和垂直研發體系的實戰演練。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巍告訴汽車K線,憑藉汽車、IT、新能源三大領域積累的綜合技術優勢,比亞迪耗時5年、投入50億,研發出了全新設計的跨座式單軌“雲軌”產品。雲軌使用輕量化材料和技術,並配備能量回收系統,成本僅為地鐵的1/5。

有分析顯示,由於道路擁堵,中國有超過30多個城市因此需要多花費80%的出行時間。頗為諷刺的是,中國道路每年僅增長1%,但汽車去年的增速卻高達約15%。道路的增速,遠遠趕不上機動車的增速。

所以,雲軌項目將成為比亞迪新的增長點。一方面,雲軌專案將為三四線城市減輕擁堵壓力,帶來地方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對比亞迪而言,採用其雲軌項目的城市,反過來會將比亞迪作為“本地企業”,優先考慮。屆時,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將消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壁壘。

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在吉林、湖南、福建等三四線城市,已經有雲軌專案啟動,不僅如此,還陸續有城市來比亞迪瞭解商談雲軌項目的引入。

就在為華為、蘋果、小米、聯想等企業提供IT製造服務。這為比亞迪積累了寶貴的高端製造能力經驗。

現在,比亞迪不僅在新能源領域使用新能源,也通過自己動力電池技術和電源電控技術,開發了一系列電池儲能產品,並在國內外獲得認可。

未來,隨著新能源車等新能源產品的普及,比亞迪有望實現其新能源領域的閉環。引人注意的是,比亞迪已經開始考慮,將其技術最強的電池業務對外開放。

傳統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步發力

“我們有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也有過停滯不前,這個過程確實曲折。”在比亞迪位於坪山總部的“六角大樓”,其高級副總裁廉玉波微笑著告訴汽車K線,“近2~3年,在意識到過去不足的基礎上,我們知道了怎樣改變產品。”

目前,作為為數不多掌握“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核心技術的新能源車製造商,2016年,比亞迪業績持續向好,新能源汽車銷量蟬連全球第一,同比大幅增長 69.85%至 9.6 萬輛。

新能源汽車業務整體收入約人民幣 346.18億元,同比增長約 80.27%,占總收入的比例增至 33.46%,成為集團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資料顯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全球市場份額已達到 13%, 在中國市場份額則達 23%。在海外,比亞迪電動車已經遍佈全球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個城市。但在傳統燃油車領域,比亞迪卻陷入了停滯。

比亞迪銷售公司總經理舒酉星說,下一階段不管是性能、外形,還是舒適性等方面,比亞迪都會有全新提升,對原來車型會有完全不一樣的改進。

今年4月,王傳福曾對汽車K線表示,“在汽車設計、底盤工藝等領域,比亞迪陸續有一些世界級團隊加入。這些世界級團隊,與比亞迪世界級技術形成合力,將打造出更能感動消費者的產品。”

作為經營者,如果只看到波浪高起時,而不知道波浪也有下落時,那麼紅極一時最後失敗是必然的事。汽車K線認為,企業發展中如何抓住商機雖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冒進,而忽視了企業經營最基本的東西——量力而行、穩步發展,那麼,企業的經營風險就會變大,要造就一家優秀企業會難上加難。

經過幾年的陣痛轉型,比亞迪變得愈加成熟。“傳統車我們在學習,與國際有差距,也有過缺失,但現在我們在做工作。”廉玉波如是說。

目前,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做外觀,賓士底盤調教師做底盤,日本品質工程師做品質,比亞迪外籍專家團隊人數大約230人,涵蓋了造型到底盤到車身,再到動力總成。其中,有120人的團隊來自日本,負責提升車身製造。

另外,憑藉比亞迪在技術實力上的優勢,有40多家國際工程公司與比亞迪進行技術合作,希望實現新能源和傳統汽車的匹配。這能夠彌補之前比亞迪傳統整車製造的投入不足。

此前,廉玉波曾在比亞迪與戴姆勒賓士合資公司騰勢做了5年CEO,對賓士整個開發流程、標準,以及體系上都有很深的瞭解,現在他正著力將這些好的東西引入比亞迪開發體系。

為了增強研發實力,比亞迪建立了NVH實驗室、汽車安全實驗室,以及國內車企最大的EMC實驗室。

所以,廉玉波強調,通過對產品幾年的調整,比亞迪2017年以後會讓所有新產品全新升級,會完全按照合資公司,或者比合資公司更高的標準來做,甚至會採用賓士的一些關鍵的零部件、安全零部件,並用其作為標準。

戰略版圖擴大:22萬人的新事業

上世紀90年代,“瓦良格”號航母完成70%的建造後,烏克蘭和俄羅斯領導人問黑海造船廠廠長馬卡羅夫:“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馬卡羅夫回答:“我需要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因為,只有偉大的國家能建造和擁有它。而現在,這個國家已經不存在了。”

這表明了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企業的綜合能力。“我們做新能源乘用車,就在想能不能做商用車、客車?製造客車的時候,我們就在想能不能把客車‘加長’,雲軌的成功,其實比亞迪也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搞創新。”

現在,比亞迪有1萬多技術研發人員,雖然經歷了前幾年的動盪,但仍然有20多個事業部和22萬人。對於雲軌專案,汽車K線認為,如果說汽車是比亞迪垂直整合的一次跨越,那麼雲軌項目,可以算是比亞迪整體實力和垂直研發體系的實戰演練。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巍告訴汽車K線,憑藉汽車、IT、新能源三大領域積累的綜合技術優勢,比亞迪耗時5年、投入50億,研發出了全新設計的跨座式單軌“雲軌”產品。雲軌使用輕量化材料和技術,並配備能量回收系統,成本僅為地鐵的1/5。

有分析顯示,由於道路擁堵,中國有超過30多個城市因此需要多花費80%的出行時間。頗為諷刺的是,中國道路每年僅增長1%,但汽車去年的增速卻高達約15%。道路的增速,遠遠趕不上機動車的增速。

所以,雲軌項目將成為比亞迪新的增長點。一方面,雲軌專案將為三四線城市減輕擁堵壓力,帶來地方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對比亞迪而言,採用其雲軌項目的城市,反過來會將比亞迪作為“本地企業”,優先考慮。屆時,比亞迪的新能源車將消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壁壘。

據比亞迪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在吉林、湖南、福建等三四線城市,已經有雲軌專案啟動,不僅如此,還陸續有城市來比亞迪瞭解商談雲軌項目的引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