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如何安全地提高跑步距離?

更多跑步乾貨, 打開咕咚APP關注@咕咚跑步

對於一個跑步入門者來說, 判斷跑步能力是否有進步一般有兩個標準, 第一個是你能跑多遠,

也就是跑步里程。 第二個是你能跑多快, 指的是跑步速度。

對於以鍛煉身體為主要目的的跑者來說, 跑步里程是他們更為關心的問題, 從 3 公里、5 公里, 再到 10 公里, 相信跑步里程的增長會帶來莫大的滿足。 一旦你適應了跑短距離, 自然而然就想挑戰更長的距離。 這就是一般人從休閒跑向半馬、全馬、甚至超馬的原因。

然而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己到底能跑多遠, 也不知道天天跑是不是就能增加跑步里程。 那麼, 如何才能有效率又安全地提高跑步的距離呢?

先瞭解你能跑多遠

在提高你的跑動距離前, 首先你要瞭解自己在相對舒適的情況下可以跑多遠, 也就是說用最舒適的速度跑完的公里數。 這個時候你的體能要跟得上,

跑完之後不會累得想躺下, 也不包括用意志力堅持下來的距離。

但很多人對此仍然有一些誤解, 跑步達到一定距離後, 你會感覺到自己已經呼吸急促, 雙腿也邁不動了, 全身的細胞都在說我要停下來。 事實上, 在這個時刻, 我們感受到的不是基準里程的結束,

而是短期極限的開始。

制定合理的訓練計畫

當你瞭解自己的基準里程後, 才能夠按照這個標準去設定接下來的計畫。 一開始時, 要注意制定合理的目標, 這樣對自己的壓力也不會太大, 完成率也會高一些。

接下來你可以按照10%規則來進行訓練。

10%規則是一個訓練基本原則, 指不管是跑步距離、重量訓練、或運動時間, 每週不要增加超過10%的訓練量, 否則會容易出現傷病情況。

假設本周跑了20公里, 那麼下周就增加2公里, 總距離變為22公里。 初學者的話, 建議每週先增加5%, 等實力提升後再增加到10%。 除了當作訓練原則之外, 也能説明你設定跑步目標, 維持動力。

保證跑步頻率穩定

人體對於跑步距離也有自己的記憶。 其實就像你平時背單詞, 大腦需要不斷被刺激, 經常地讀出來或者高頻率使用, 才會記住的時間久。

同樣類似的, 如果你想要跑10公里, 首先要保證一段時間內跑量規律, 感覺基準里程提升上來的情況下, 再去針對型地提高跑量, 挑戰更高的里程。 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步驟, 才能更好地提升你的跑步距離。

做力量訓練提高耐力

對於跑步者來說, 力量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平時在休息的時候可以進行力量訓練, 來提高身體的整體耐力。

1. 核心訓練

核心力量對於每一位運動的人來說, 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跑步這項運動中,核心肌群擔負著穩定重心、傳導力量等作用,簡單的說,就是幫你跑的更穩,減少體能的多餘消耗並且避免傷病。

核心肌群在此過程中擔負著穩定重心、環節發力、傳導力量等作用,同時也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體的協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2.下肢訓練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輛汽車的話,在跑步過程中,人的心肺是車的發動機,人的核心肌肉群就是汽車的傳動裝置,而人的雙腿,就是汽車的輪子。跑步時達到自己的疲勞點以後,如果最明顯的反應就是雙腿酸脹無力,就說明雙腿的力量不夠了。

對於下肢的力量練習,要從腳踝,膝蓋,髖關節的關節力量開始,再到大腿、小腿的肌肉力量。強大的下肢力量可以幫助你跑得更遠。

瓶頸期可做適當調整

當你持續訓練並且增加跑步里程的時候,不知不覺會進入到一個瓶頸期。提升每一個小階段都會有比較吃力的感覺。如果你覺得目前的訓練計畫制定的不是特別舒服的時候,進行保守性的調整是很有必要的。

適當調整不是完全不跑,而是減少每週跑步的總里程的 10%-25% 。比如平時一周跑30公里,那麼在調整期,你可以減少到 25公里左右,每週跑步的次數也至少減少一次。

增加距離,也要注意這些

1.適當時候停下休息

很多人認為,跑步過程中不管是為了什麼原因,都不能隨便在中途停下。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這將使你的跑步潛能受損。身體肌肉在受到逼迫去跑更遠距離的情況下,是需要適當的伸展和舒張。如果你覺得需要停下來休息或是伸展的話,就可以立即停下來拉伸肌肉。事實上,這還可以預防長期運動傷害。

2.不要過於在乎速度

訓練跑步長度和訓練速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現在的目標是增長跑步距離的話,那麼就不要太在意速度,給自己一點放慢步伐的空間,這樣你才有可能跑得更長更久。等到你更熟悉跑長距離的時候,再來講求速度也不遲。你無法同時有效地訓練長度和速度,所以在追求速度之前,先搞定跑步距離吧。

3.長跑過程中及時補水

補水也是一個重點。不只長跑,一般練習時都要時時注意水分是否充足,補水原則可參閱相關文章。訓練跑步時,你必須調整好體內水分,在跑前、中途、跑後都應維持適當的量。當跑步距離增加,不僅水,電解質的補給也不容忽視。

4.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如果你打算發揮體能的極限,盡可能地多跑一點,那麼你就必須補充維他命、礦物質等所有養分,來支撐這多出的路程。應著重於新鮮蔬果、五穀雜糧和精益蛋白質的攝取。另外,也要減少食用那些會搶奪你長跑所需能量的垃圾食物。

總結

如果你想提升你的跑步距離,不要只注重堅持跑步時間,更重要的是儘早為擬定一份適合自己的訓練計畫,按照相應的計畫進行階段性的訓練。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才會讓你的跑步距離穩步提升,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傷的風險。

在跑步這項運動中,核心肌群擔負著穩定重心、傳導力量等作用,簡單的說,就是幫你跑的更穩,減少體能的多餘消耗並且避免傷病。

核心肌群在此過程中擔負著穩定重心、環節發力、傳導力量等作用,同時也是整體發力的主要環節,對上下肢體的協同工作及整合用力起著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2.下肢訓練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輛汽車的話,在跑步過程中,人的心肺是車的發動機,人的核心肌肉群就是汽車的傳動裝置,而人的雙腿,就是汽車的輪子。跑步時達到自己的疲勞點以後,如果最明顯的反應就是雙腿酸脹無力,就說明雙腿的力量不夠了。

對於下肢的力量練習,要從腳踝,膝蓋,髖關節的關節力量開始,再到大腿、小腿的肌肉力量。強大的下肢力量可以幫助你跑得更遠。

瓶頸期可做適當調整

當你持續訓練並且增加跑步里程的時候,不知不覺會進入到一個瓶頸期。提升每一個小階段都會有比較吃力的感覺。如果你覺得目前的訓練計畫制定的不是特別舒服的時候,進行保守性的調整是很有必要的。

適當調整不是完全不跑,而是減少每週跑步的總里程的 10%-25% 。比如平時一周跑30公里,那麼在調整期,你可以減少到 25公里左右,每週跑步的次數也至少減少一次。

增加距離,也要注意這些

1.適當時候停下休息

很多人認為,跑步過程中不管是為了什麼原因,都不能隨便在中途停下。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這將使你的跑步潛能受損。身體肌肉在受到逼迫去跑更遠距離的情況下,是需要適當的伸展和舒張。如果你覺得需要停下來休息或是伸展的話,就可以立即停下來拉伸肌肉。事實上,這還可以預防長期運動傷害。

2.不要過於在乎速度

訓練跑步長度和訓練速度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現在的目標是增長跑步距離的話,那麼就不要太在意速度,給自己一點放慢步伐的空間,這樣你才有可能跑得更長更久。等到你更熟悉跑長距離的時候,再來講求速度也不遲。你無法同時有效地訓練長度和速度,所以在追求速度之前,先搞定跑步距離吧。

3.長跑過程中及時補水

補水也是一個重點。不只長跑,一般練習時都要時時注意水分是否充足,補水原則可參閱相關文章。訓練跑步時,你必須調整好體內水分,在跑前、中途、跑後都應維持適當的量。當跑步距離增加,不僅水,電解質的補給也不容忽視。

4.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

如果你打算發揮體能的極限,盡可能地多跑一點,那麼你就必須補充維他命、礦物質等所有養分,來支撐這多出的路程。應著重於新鮮蔬果、五穀雜糧和精益蛋白質的攝取。另外,也要減少食用那些會搶奪你長跑所需能量的垃圾食物。

總結

如果你想提升你的跑步距離,不要只注重堅持跑步時間,更重要的是儘早為擬定一份適合自己的訓練計畫,按照相應的計畫進行階段性的訓練。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才會讓你的跑步距離穩步提升,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受傷的風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