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晉風雲:竊曹氏得政權,這個短命的王朝到底經歷了什麼?

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 群雄逐鹿。 西元220年, 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 取代漢王朝, 建立曹魏, 定都洛陽。 然而,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僅四十五年之後即西元265年, 司馬炎篡魏, 改國號為晉, 史稱西晉, 又稱司馬晉, 曹魏就此滅亡。 一朝的覆滅, 換來的是另一個政權的崛起!

然而, 這個竊取曹氏而得的政權, 又立足了多少年呢?

265年, 曹魏皇帝曹奐(260-265年間在位)被迫禪位於司馬炎, 司馬炎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 改元泰始, 是為晉武帝。 西晉(西元265年--316年), 這也是個短命的王朝。

雖傳四帝(武帝、惠帝、懷帝、湣帝), 但國祚只有五十一年。

但若以滅東吳開始算起, 則立朝僅僅三十七年。 西晉, 是我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 與之後的東晉合稱晉朝。

短暫的治世-"太康之治"

280年, 孫吳亡于西晉, 其全部郡、州、縣正式併入晉之版圖。 司馬炎統一全國, 三國鼎立的局面結束, 亦結束長達八十年的分裂時期。

滅吳之後, 司馬炎以洛陽為中心, 在全國採取一系列措施, 逐步使百姓擺脫戰亂之苦, 使國家走上發展之路。

重視農業生產, 人口迅速增長

西晉一朝重視農業生產, 鼓勵墾荒、興修水利、擴充勞動力、加強監督等方面促進農業生產。 如:司馬炎頒佈戶調式制度, 推行占田法和課田法。 占田、課田制下的農民, 為一家一戶的個體小農, 他們生產獲取的糧食除繳納田租外, 都歸自己所有。

這一制度的推行, 極大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通過一系列措施, 國家的農業生產很快繁榮發展起來。 史書稱:是時, 天下無事, 賦稅平均, 人鹹要其業而樂其事。 進而人口也迅速增長起來, 據現代學者推測, 西晉至永康元年(300年)人口已恢復到3500萬人。

維護階級利益, 保持政治穩定

為保持政治穩定, 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 司馬炎還公佈官品占田和蔭人以為佃戶、衣食客的制度。 規定:官品第一至第九, 各以貴賤占田。 第一品可占田五十頃, 以下每低一品, 遞減五頃。 又以品之高低, 蔭其親屬, 蔭其客戶, 多者及九族, 少者三世。

這些措施, 無疑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 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 但士族地主特權過大, 也助長了他們在生活上和政治上的腐化, 同時影響庶族地主和農民的利益。

好景不長, 政風腐敗, 奢風漸長

司馬炎在發展生產的同時, 反對奢侈, 厲行節儉。 但好景不長, 西晉皇室逐步腐朽。 世家大族貪暴恣肆, 奢侈成風。 世家大族相互攀比助長奢侈之風,

大臣請求皇帝制止, 但司馬炎不僅無動於衷, 還資助其其爭富。 此外, 官僚們不僅奢侈成性, 且公開搶劫、殺人。

其後司馬炎也逐漸驕奢淫逸, 由於沒能解決政風腐敗、黨派亂起、宗室權力擴張與外族內遷等問題, 為日後八王之亂與永嘉之禍而埋下禍根。

八王之亂

290年,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 晉惠帝司馬衷(司馬炎次子)繼位, 他為人癡呆不任事, 初由太傅楊駿輔政, 後皇后賈南風殺害楊駿, 掌握大權。 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 終於爆發“八王之亂”。

這是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 前後兩個階段, 共歷時十六年。 第一階段:西元291年三月到六月, 歷時三個月。 第二階段:299年到306年, 歷時七年。 第二階段動亂規模更大,

參與的宗室王更多, 戰爭更加慘烈。

參與動亂的皇族主要包括: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 他們為主要參與者, 實際不止八個。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 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相繼爆發,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它是西晉歷史上一場觸目驚心的王室內部的大屠殺!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西晉亡國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之後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永嘉之亂

306年,晉惠帝司馬衷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晉懷帝,改元永嘉。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陽進而擄走晉懷帝,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余人,挖掘陵墓和焚毀宮殿,十萬晉軍被殲。史稱永嘉之亂,或永嘉之禍。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南遷,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316年,匈奴攻陷長安,晉湣帝出降,被擄至平陽,西晉亡。

史家謂"永嘉之亂"是我國歷史上的巨大風暴。自懷、湣二帝被擄北去而晉室南渡後,北方便成為胡族活動的大舞臺。自匈奴劉氏興起,五胡便展開連串的建國運動,彼此混戰不休,令中原人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加上戰爭阻礙生產,使開發近千年的中原淪為白骨蔽野之地。此亦為異族首次成功入主中原。

各族內遷,五胡亂華

魏晉時期,漢族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各少數民族的控制和補充內地勞動人手的不足,經常招引和強制他們入居內地。各少數族人民內遷後,在漢族長期影響下,逐步由遊牧生活向農業生活過渡。魏晉時,西、北各少數族向內地遷徙更加頻繁,且種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

西晉占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生。自永嘉之亂後,開啟北方五胡亂華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戰近130年。

西晉"八王之亂"時,胡人趁亂反晉。五胡亂華指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政權對峙。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jié)、羌、氐(dī)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五胡亂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氐族領袖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匈奴左賢王劉淵稱漢王,建立漢趙王朝,五胡建國陸續開始。

小史個人之見:

天理昭昭,因果迴圈。從晉武帝司馬炎篡權曹魏,最終到晉湣帝出降,這個竊取曹氏而得來的政權僅僅五十一年。且這期間,安定只是一時,主線卻是動盪!內憂外患,西晉終走向滅亡。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相繼爆發,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它是西晉歷史上一場觸目驚心的王室內部的大屠殺!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導致西晉亡國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之後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永嘉之亂

306年,晉惠帝司馬衷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晉懷帝,改元永嘉。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攻陷洛陽進而擄走晉懷帝,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余人,挖掘陵墓和焚毀宮殿,十萬晉軍被殲。史稱永嘉之亂,或永嘉之禍。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南遷,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316年,匈奴攻陷長安,晉湣帝出降,被擄至平陽,西晉亡。

史家謂"永嘉之亂"是我國歷史上的巨大風暴。自懷、湣二帝被擄北去而晉室南渡後,北方便成為胡族活動的大舞臺。自匈奴劉氏興起,五胡便展開連串的建國運動,彼此混戰不休,令中原人民流離失所,死傷無數。加上戰爭阻礙生產,使開發近千年的中原淪為白骨蔽野之地。此亦為異族首次成功入主中原。

各族內遷,五胡亂華

魏晉時期,漢族統治者為了加強對各少數民族的控制和補充內地勞動人手的不足,經常招引和強制他們入居內地。各少數族人民內遷後,在漢族長期影響下,逐步由遊牧生活向農業生活過渡。魏晉時,西、北各少數族向內地遷徙更加頻繁,且種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鮮卑五族,史稱為“五胡”。

西晉占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生。自永嘉之亂後,開啟北方五胡亂華局面,中原陷入胡人分裂混戰近130年。

西晉"八王之亂"時,胡人趁亂反晉。五胡亂華指西晉時期塞外眾多遊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政權對峙。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jié)、羌、氐(dī)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五胡亂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開序幕。304年,氐族領袖李雄在成都稱"成都王",建立成漢帝國。匈奴左賢王劉淵稱漢王,建立漢趙王朝,五胡建國陸續開始。

小史個人之見:

天理昭昭,因果迴圈。從晉武帝司馬炎篡權曹魏,最終到晉湣帝出降,這個竊取曹氏而得來的政權僅僅五十一年。且這期間,安定只是一時,主線卻是動盪!內憂外患,西晉終走向滅亡。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