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香華山二聖洞裡居住的二聖極有可能是老子和莊子

原題:香華山二聖洞考

作者:頻陽吟笛

富平香華山在曹村鎮北, 近年來因山之陽盛產龍培茶而名聲鵲起, 又因山上有“二聖洞”引人注目。 前多年有人在山上石窟中, 發現了一方清代殘碑, 字跡大多斑駁難辯, 唯有“重修香華山二聖洞碑記”清晰可見。 但筆者查遍明清四部《富平縣誌》, 均無“香華山”或“二聖洞”的記載,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明萬曆十二年(1584)刻本《富平縣誌》上說:“蟠桃山……又折而東北三裡為老君山, 南有鐵牛洞, 山麓百泉出焉;又折而北三裡為左眼山, 山之右有老君洞, 為老君修煉處;東二裡為石窩山, 山北深處為盆傾峪, 內有車輞窯, 廣十丈許;又折而西一裡有牛窯, 可容百夫, 其東山有仙人洞, 據險難近, 蓋皆宋元避兵所也;又東二裡為底店山, 一名立地山。 ”清乾隆三十四年(1778)《富平縣誌》(吳志)載:“老君山一名鐵牛山, 南麓有鐵牛洞, 泉水出焉;附起者為牡丹山;山北三裡為左眼山,

山之右有老君洞;又東二裡為石窩山。 ” 筆者根據實地考察香華山地形地貌及縣誌記載, 將《穀歌地圖》與明清《富平縣誌·地域圖》反復比對鑒別, 基本可以確認:【左眼山】即“香華山”, 【老君洞】就是傳說中的“二聖洞”。

自秦漢時起, 富平北隅群山中仙人洞頗多,

名氣較大的有明月山巔的明月寺、金翁山巔的太白廟、月窟山的王仙洞、石疊山半腰的碧雲洞等等, 而古《縣誌》僅記載“左眼山山之右有老君洞, 為老君修煉處”。 左眼山為何又叫“香華山”, 史書並無此記載。 據清代《重修香華山二聖洞碑》分析, “香華山”應為當地民間稱呼, 或因古代二聖洞香火旺盛而得名, 所以除了當地人和香客, 其他人知其名者甚少。 “山之右”即觀山者的右側, 山峰之東。 “二聖洞”在香華山之東, 洞口面東, 這與“左眼山山之右有老君洞”記載相吻合。 “老君”即道教始祖老子, 姓李名耳, 字聃, 又字伯陽, 華夏族, 春秋時期人, 籍貫楚國苦縣 厲鄉曲仁裡。 老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存世有《道德經》, 其精華為樸素的辯證法, 主張無為而治, 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被尊為道教始祖, 又稱太上老君、 太上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開皇末劫天尊等。

古縣誌記載左眼山(香華山)有老君洞, 民間為何又稱之為“二聖洞”?洞裡到底供奉的是那兩位神仙?眾說紛紜,

尚無定論, 從二聖洞殘碑也看不出所以然。 查閱史料得悉, 中國歷史上被尊稱為“二聖”者頗多, 但聲名顯赫的有“文武二聖”, 即孔子和關公;“道教二聖”為老子和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 字子休, 宋國蒙人, 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 他繼承了老子《道德經》的精髓, 著有《南華真經》等作品, 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 是繼老子之後, 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 尊為“道教二聖”。 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 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由此推測可知, 左眼山(香華山)老君洞供奉的是“道教二聖”, 即老子和莊子,故民間稱老君洞為“二聖洞”。老子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或此日為古代香客上香祭拜之盛會。

“老君洞”其實是左眼山上的一個石灰岩溶洞,經古人修繕演變成了的“二聖洞”。至於“道教二聖”是否修練在此修練過?筆者以為這不過是民間的傳說而已。蹊蹺的是:左眼山之西山稱作“老君山”,且富平古屬雍州,或許與老子有些許關聯。“香華山”(姑且用民間稱謂)在曹村鎮白廟管區的中溝村稍偏西北,出曹村鎮東街沿“曹底公路”北行,經上垣、幹河左拐,順“幹白公路”西行約四裡許為中溝村,又西北約五華里許即香華山,山前便是“富平香華山龍培茶生產基地”。由此沿山間小道蜿蜒而上,可覓得石窟一孔,洞口高約八尺,底部闊約丈餘,人稱“二聖洞”。《富平人網》編發有探訪者見聞記述,筆者照錄如下,以饗讀者:“二聖洞洞口雜草灌木叢生,初入較窄能容三四人,行五六米則伸手不見五指,需強光電筒得以行進,拍攝。燈光照射下的洞壁奇峰羅列、怪石嶙峋、形態萬千、綺麗清秀、玲瓏剔透。順著粘濕溜滑黑黝黝略顯陰森的山洞崎嶇前行,洞景在光環陪襯下色彩絢麗,目之所及無不巧奪天工。看似鮮美芳草落英繽紛、石鐘乳締造的編鐘惟妙惟肖,亂石林立之處忽現似觀音、如來佛祖塑像,且見水靈靈一草,洞內沒有陽光,竟然存活疑為“仙草”!側目顧,如長卷傾瀉而下,簡直就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再往裡,有神似蟾蜍狀石阻路不能前行,遙測卻延伸不止千米。隨返出,仍為一步一景觀、一洞一層天、敲壁回音絕倫,獨賞不忍離去……”

(2017.06.03寫于北京蓮花池畔)

即老子和莊子,故民間稱老君洞為“二聖洞”。老子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或此日為古代香客上香祭拜之盛會。

“老君洞”其實是左眼山上的一個石灰岩溶洞,經古人修繕演變成了的“二聖洞”。至於“道教二聖”是否修練在此修練過?筆者以為這不過是民間的傳說而已。蹊蹺的是:左眼山之西山稱作“老君山”,且富平古屬雍州,或許與老子有些許關聯。“香華山”(姑且用民間稱謂)在曹村鎮白廟管區的中溝村稍偏西北,出曹村鎮東街沿“曹底公路”北行,經上垣、幹河左拐,順“幹白公路”西行約四裡許為中溝村,又西北約五華里許即香華山,山前便是“富平香華山龍培茶生產基地”。由此沿山間小道蜿蜒而上,可覓得石窟一孔,洞口高約八尺,底部闊約丈餘,人稱“二聖洞”。《富平人網》編發有探訪者見聞記述,筆者照錄如下,以饗讀者:“二聖洞洞口雜草灌木叢生,初入較窄能容三四人,行五六米則伸手不見五指,需強光電筒得以行進,拍攝。燈光照射下的洞壁奇峰羅列、怪石嶙峋、形態萬千、綺麗清秀、玲瓏剔透。順著粘濕溜滑黑黝黝略顯陰森的山洞崎嶇前行,洞景在光環陪襯下色彩絢麗,目之所及無不巧奪天工。看似鮮美芳草落英繽紛、石鐘乳締造的編鐘惟妙惟肖,亂石林立之處忽現似觀音、如來佛祖塑像,且見水靈靈一草,洞內沒有陽光,竟然存活疑為“仙草”!側目顧,如長卷傾瀉而下,簡直就是到了另一個世界。再往裡,有神似蟾蜍狀石阻路不能前行,遙測卻延伸不止千米。隨返出,仍為一步一景觀、一洞一層天、敲壁回音絕倫,獨賞不忍離去……”

(2017.06.03寫于北京蓮花池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