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80後歌劇社公益演出莫札特的《魔笛》

專業聲樂教師組團推廣高雅音樂

80後歌劇社演出《魔笛》劇照。

5月23日, 由瀋陽80後歌劇社編導、用德語演唱的莫札特經典歌劇《魔笛》在東北育才國際學校小劇場上演。

至此, 這個成立於2016年3月、由熱愛表演的80後專業聲樂教師組成的演出社團已在瀋陽公益演出三場。 前兩場分別在瀋陽建築大學和省圖書館, 來自建築大學的學生、省圖書館的讀者, 來自東北育才國際學校的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師生等共1200余名觀眾觀看了演出。 讓歌劇社演員們頗為感動的是, 每場為時100分鐘的演出中, 竟然沒有一名觀眾提前離場, 現場觀眾真正看懂了、看進去了。 觀眾熱烈的掌聲和關注, 讓歌劇社演員們受到極大鼓舞。

第三場演出後, 80後歌劇社創始人和總導演李曉丹接受了記者採訪。 他表示, 雖然直到現在演出的全部費用還來自歌劇社成員們的自籌, 但對高雅音樂的熱愛和推廣高雅音樂的理想,

讓他們有信心繼續堅持下去, 因為觀眾的認可就說明了一切。

瀋陽80後歌劇社由十幾名來自瀋陽音樂學院的80後聲樂教師組成, 旨在重新改編排演傳統歌劇, 尤其是喜歌劇, 以及音樂劇等音樂作品。 2016年11月, 他們在瀋陽建築大學首演, 為拉進高雅歌劇與觀眾的距離, 他們在不改變原劇框架和不降低演出水準的前提下, 對劇情適度加以改編, 讓劇碼每隔五六分鐘在聽覺和表演上就出現一次小高峰, 如劇中捕鳥人帕帕吉諾對白臺詞中使用的唐山口音等, 讓觀者除了欣賞歌劇唱腔還能覺得很好玩。 在第二場省圖書館和第三場東北育才國際學校的演出中, 他們還大膽起用省圖書館小讀者和德國學生飾演劇中角色,

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別看東北育才德語班的三名德國女學生並非聲樂專業, 可經過排演和對劇情、語言的深入理解, 三個“小天使”簡直演活了, 唱段還挺長, 表演與埃及王子泰咪諾配合得天衣無縫, 贏得觀眾一陣陣熱烈掌聲。 據說, 還有別的德國孩子因這次沒有機會參加演出歌劇而傷心落淚。

當談及80後歌劇社今後發展的願景, 李曉丹說:“我們不希望歌劇永遠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 在不降低演出水準和不改變原劇框架的情況下, 我們會針對本地觀眾的喜好做些小調整和改編, 讓觀眾更加喜聞樂見。 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傳播真正的高雅藝術, 同時也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讓觀眾能夠真正認識到我們80後歌劇社的藝術價值。

”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欣賞高雅音樂, 來80後歌劇社欣賞歌劇演出、參與歌劇演唱都是很好的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