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邁克:抱得金人歸

可憐的《月光》(編按:本地譯《月光男孩》), 得獎前已經飽受不公義, 小成本獨立製作躋身金碧輝煌行列, 被視為打秋豐的窮親戚, 在香港還要得到一個似是而非的所謂浪漫譯名《月亮喜歡藍》, 連通常力有不逮的大陸譯《月光男孩》, 也比較貼切到肉;得獎後更成了眾矢之的, 看到一半和周公幽會的夢中人固然拳打腳踢, 明顯不曾撥冗入場的文霸, 也以想當然權威語氣指手畫腳, 狠狠把出人意表的抱得金人歸, 貶為好萊塢在去年“太白”指責下矯枉過正的贖罪。

親愛的反對派, 假如你們不帶成見專注看過這部電影,

恐怕不會不為它的清麗內斂喝采, 美國影藝學院投票人紛紛傾倒, 完全是理性選擇, 棄典型好萊塢大白象而取歐陸氣質小風景, 不是什麼反特朗普情緒, 而是一次品味的全勝。 一個石頭爆出來的新導演, 第二部作品就達到這樣的高度和深度, 觀眾千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時候實踐“珍惜眼前人”了。

根據不曾上演舞臺劇改寫的劇本分為三章, 每章壓軸的尾場都令我震動得淚盈於睫, 第一章小主角遭媽媽無言責駡後, 小心翼翼問乾爹乾媽何謂同志;第二章少年一再受學霸欺淩, 忍無可忍極地反擊;第三章過盡千帆的他重逢念念不忘的好基友, 堅定的眼神換來溫柔擁抱, 月光下背向觀眾的男孩驟然回首,

如夢前塵說不盡的辛酸, 那一刻終於可以釋然。 既然大家這麼喜歡將它和王家衛的《春光乍泄》相提並論, 讓我順水推舟加一句吧:風格淩厲之外充滿心和靈魂的它, 其實比《春光乍泄》加《斷背山》更好看。

香港影評界真是臥虎藏龍, 什麼人都有, 掛上金漆招牌銀海慈航普渡眾生, 往往令人望而生畏羞慚交加。 像推薦《月光》的這位, 指它是“超越種族與性傾向議題的成長故事”, 我立即摘下架在鼻樑的近視眼鏡擦完又擦, 可是無論怎麼努力, 都看不見潔癖高人筆底的無色無性景象。 全片燈光和攝影, 無時無刻不凸現演員們黑皮膚的美麗, 何來超越種族意圖?敏感的鼻子聞到王家衛味合情合理, 但杜可風鏡頭下的熾豔色彩,

許多時候不外示範張叔平美學, 與劇情的關係如果有也非常疏離。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奧斯卡新貴, 則把內容交織在形式裡, 處處提醒觀眾主流電影宣揚的大白不是美的唯一標準, 驕傲展覽色板上一般人漠視的配搭。

至於說它風馳電掣淩駕性傾向議題, 更加犯了顧左右而言他的“護短”嫌疑, 仿佛非手起刀落去性, 把它“提升”到與同性戀撕裂的境界, 才能安心加冕光環。 這個動人的成長故事, 每一寸都關乎主角性取向, 縱使編導逆向採取含蓄手法通過留白誘發想像, 可一點不打算大步繞過迪士尼派遣《美女與野獸》做開路先鋒的男男地段, 把自己當不吃基圈煙火的神仙, 直接攀登清心寡欲的菩薩寶座。

(傳自巴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