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這家“悶聲發大財”的公司憑什麼這麼牛?|商業觀察

Taro/文

有一家公司一直保持著低調和神秘, 但這並不妨礙它擁有極高的市占率和讓人豔羨的利潤率。 它是英國最頂尖的科技公司之一,

也曾被《福布斯》評為世界五大最具創新力公司之一, 如果沒有這家公司, iPhone和其他很多智慧手機都不能運行, 可是直到去年孫正義以320億美金的價格(43%的溢價)收購了這家公司, 它的名字才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它就是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提供商ARM, 或者說它是一家不生產晶片的晶片商, 而大家耳熟能詳的晶片商一般是英特爾、AMD、三星、高通等公司。

這家鮮為人知的公司究竟有多牛?

來看一組資料, 自ARM公司1990年成立至今, 基於ARM架構的晶片全球出貨量累計達950億, 覆蓋了全球80%的人口, 去年出貨量為167億;2015年ARM授權生產CPU總數達英特爾(Intel)的40倍;世界上超過95%的智慧手機採用ARM設計的處理器, 其中包括蘋果以及三星旗下無數的設備;此外,

全球85%的移動設備都使用基於ARM的處理器, 包括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 超過70%的智慧電視也在使用基於ARM的處理器;而目前最新推出的ARMv8-A架構已被全球超過50%的智慧手機採用。 說ARM的產品覆蓋了整個手機產業一點也不為過。 此時此刻, 你手邊的設備中, 至少有一樣用的就是ARM設計的晶片。

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 位於英國劍橋的ARM公司業績平平, 處理器的出貨量徘徊不前。 它的前身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Acorn電腦公司, 也許是嫌棄ARM業績不佳, Acorn就將ARM剝離了出去。 自此, Acorn和ARM便走上了兩條不同的道路。 Acorn進行了很多嘗試, 開發了一款旨在替代報紙的觸控式螢幕設備, 並與蘋果公司合作向英國的學校提供電腦, 還設計了一款必須搭配後端伺服器運行的名為“thin client”的機上盒。

但是到1998年, 它幾乎每年都會虧損1000萬英鎊, 最終技術優勢沒能拯救它。 1999年, 在改名為Element 14之後被一家私人股份公司收購, 同年, 其全部利潤來源就只剩下持有ARM公司24%的股權, 有點諷刺。

一個企業缺錢時未見得是壞事

ARM由於資金短缺, 在獨立之後做出了一個決定, 這個決定在之後被證明是革命性的, 那就是採用無廠化運營, 自己不製造晶片, 只將晶片的設計方案授權(licensing)給其他公司, 由它們來生產。 “創立一個世界通用的全新微處理器標準”是ARM當時給自己定的一個小目標。 正是這個模式, 最終使得ARM晶片遍地開花, 和封閉設計的英特爾一起成為了半導體行業的泰山和北斗。 發明了精簡指令集運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Risc)處理器的ARM的名字也由原來的Acorn Risc Machine 改成了Advanced Risc Machine。

看來, 當一個企業缺錢時未見得是壞事。

在ARM這種商業模式下, 幾乎全球所有的半導體公司都與ARM達成協議, 採用ARM的晶片架構與技術, 把重心放在生產與銷售上。 因此既使得ARM 技術獲得更多的協力廠商工具、製造、軟體的支援,

又使整個系統成本降低, 使產品更容易進入市場被消費者所接受, 更具有競爭力。 ARM收取的授權費則繼續再投入到研發中, 形成良性迴圈。 從可穿戴設備到醫療器械、從VR到自動駕駛、從伺服器群組到物聯網等其他科技領域, ARM均有涉獵。 售賣智慧財產權的模式讓ARM處於整個行業價值鏈頂端, 授權企業的盈虧都與它無關。

英特爾的市場策略和ARM正好相反, 比如英特爾的X86架構就只授權給了五個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的半導體公司, 而英特爾自己生產的CPU從來都佔據統治地位, 基本上是一家獨大。 所以, 相比英特爾公司自己研發自產自銷, 還在全國各地開廠, 擁有超過10萬名的員工, ARM算得上是輕資產公司了, 它的4000多名員工只需要專注於設計晶片藍圖。

ARM卓越的低功耗處理器設計讓其在移動變革的競爭中迅速佔據主導地位,成為行業標準。當時為了追趕ARM,微軟和英特爾使出渾身解數提高低功耗技術,到了2007年,英特爾已經放棄了極其耗電的奔騰系列產品線,集中研究“Core晶片”,其功耗足夠低,可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中,但他們依舊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研發其移動處理器“Atom系列”。

而ARM能夠實現快速研發或許就在於,它不會像英特爾一樣設計完整晶片,而是將精力全部放在設計中央處理單元的架構上,最終再將設計交給協力廠商。大部分拿到設計的協力廠商都會圍繞該中央處理單元進行再設計形成所謂的“晶片系統”,但是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有時會支付額外的費用以獲得修改設計本身的權利。相比之下,英特爾對他們的客戶創新控制過度。除了在晶片槽中插入英特爾的晶片外,製造商什麼都做不了,這使創新的進程變得緩慢。

英特爾之所以能安然無恙地活到現在,是因為它在伺服器市場有著絕對優勢,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援及軟硬體平臺的應用讓ARM可望而不可即,這和移動領域的情形恰恰相反。在移動晶片領域,ARM架構的處理器幾乎佔據了所有的市場份額,伺服器晶片市場英特爾官方則稱份額超過了99%。

雖然智慧設備和雲服務的興起使伺服器的需求正處於高速增長期,但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晶片技術已經遇到瓶頸,最近兩次技術升級顯示,目前英特爾的產品發佈週期接近兩年半,而不是原來的兩年。在伺服器晶片市場,英特爾極為強勢,這顯然無法滿足Google這種大客戶的需求。對於Google和Facebook來說,它們更看重能滿足自身對伺服器設計的需求,或者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的產品。

儘管英特爾也提供定制服務,可其定制化程度無法滿足Google這樣的公司的期望。

採用ARM架構,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伺服器晶片,可以讓Google這樣的公司顯著提高自己的伺服器性能,並節省大量的成本,因為ARM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定制能力以及更低的開發費用和功耗。AMD副總裁Andrew Feldman曾表示,研發完全定制化、採用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目前僅需花費18個月時間並耗資3000萬美元,而研發基於x86的伺服器晶片需要花費三四年時間並耗資3億至4億美元。

對於英特爾而言,在伺服器晶片市場所面臨的任何挑戰,都將對其最有利可圖的業務構成威脅。由於PC處理器市場需求繼續下滑,伺服器晶片已經成為英特爾營收的主要推動力。顯然,ARM已經躍躍欲試,表示要在2020年後搶佔20%的份額,就連英特爾的老搭檔微軟也已確定部署更多ARM架構處理器用於Azure雲服務的增長。

ARM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市場

中國是全球晶片進口第一大國。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但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其中只有不到3%的手機晶片是國產的。2015年10月美國高通與貴州政府建立合資公司華芯通,專注開發及銷售供中國境內使用的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國內的半導體廠商飛騰與作業系統廠商中科創達也達成了合作,利用ARM的技術,成立“安創空間加速器”,以此促進中國智慧硬體開發的創新,以及本土產業與國際市場的聯動,通過整合ARM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軟硬體資源,為初創公司以及OEM廠商提供所需的專業技術與工程支援,加速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ARM還出資4000萬美金與厚朴投資聯合成立了創新基金推動中國晶片設計生態系統的壯大。現在,軟銀收購了ARM,ARM也將與阿裡巴巴集團在資料中心業務方面展開合作,軟銀作為後者的最大股東,合作顯得順理成章。

有技術,有錢,有市場,有潛力大概是你目前對ARM的印象,但這些並不能完全定義ARM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像很多西方的科技巨頭一樣,ARM對於改變世界也有一顆赤子之心。它和BBC共同推出了micro bit,即一款信用卡大小、可以幫助年輕人學習基礎程式設計知識的可擕式微型電腦。在英國,每個滿12歲的孩子都會免費獲得一台micro bit,ARM希望借此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探索電腦程式設計。不僅如此,ARM還通過多樣化的項目為貧困家庭提供區域性的相關知識來改善他們的生存境況,為此,ARM開發了一款十分廉價的新型語音電腦,內置豐富的有聲讀物。除了英國本土,ARM從2015年5月開始,便攜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利用可穿戴設備技術説明貧困兒童。同時,ARM也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U-Report提供技術支援。U-Report是一款基於短信的免費系統,使用者可以使用該系統發佈各種資訊,比如想獲得的工作技能,再比如解決傳染病的最佳途徑,又或者是自己遭遇的暴力不公等問題,這些資訊可以被及時定位、分析,並分享給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或世界各地的領袖。非洲地區的170萬青年人在使用該系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RM十分關注雲計算、大資料以及新機器學習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因為移動設備可以增強病人的主動性,讓被動式治療變成主動式預防。醫學感測器將病人資料即時安全地傳輸到雲端進行分析,這樣醫生就能按照病人身體狀況的優先順序來分配自己有限的時間。當病人出現任何異常時,醫生可以直接聯繫病人並遠端開處方或者讓病人到醫院就診,無形之中減少了成本高昂的救護車和急診服務。病人在不需要醫生説明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取自己的健康指標以及注意事項。如果某項指標偏離正常值,感測器就會提示病人採取相應措施。ARM還提議將軟銀之前開發的一款被賦予了情感的名為Pepper的機器人應用于人力資源匱乏的老年人護理領域。Pepper可以識別人的情緒,適應主人的偏好並作出相應反應。雖然,這項技術需要進一步打磨,但ARM的腦洞還是令人欽佩。

回顧ARM的歷史,專注低功耗和面向移動端是ARM戰術上的成功,但建立以低功耗晶片為核心的生態系統靠的卻是公司將打通世界上每一項業務作為自身目標的戰略。ARM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能做出每個ARM晶片的每個可能的變種,所以就讓它的授權夥伴來實現,這就是ARM架構的意義,幫助合作夥伴提高效率,給予合作夥伴更充分的發揮空間。ARM“We,not I(不是我,是我們)”的理念也許就是它能“悶聲發大財”的秘訣所在,一支追求不斷創新、把合作夥伴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團隊如果不能成功,那什麼樣的團隊才能成功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ARM卓越的低功耗處理器設計讓其在移動變革的競爭中迅速佔據主導地位,成為行業標準。當時為了追趕ARM,微軟和英特爾使出渾身解數提高低功耗技術,到了2007年,英特爾已經放棄了極其耗電的奔騰系列產品線,集中研究“Core晶片”,其功耗足夠低,可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中,但他們依舊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研發其移動處理器“Atom系列”。

而ARM能夠實現快速研發或許就在於,它不會像英特爾一樣設計完整晶片,而是將精力全部放在設計中央處理單元的架構上,最終再將設計交給協力廠商。大部分拿到設計的協力廠商都會圍繞該中央處理單元進行再設計形成所謂的“晶片系統”,但是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有時會支付額外的費用以獲得修改設計本身的權利。相比之下,英特爾對他們的客戶創新控制過度。除了在晶片槽中插入英特爾的晶片外,製造商什麼都做不了,這使創新的進程變得緩慢。

英特爾之所以能安然無恙地活到現在,是因為它在伺服器市場有著絕對優勢,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援及軟硬體平臺的應用讓ARM可望而不可即,這和移動領域的情形恰恰相反。在移動晶片領域,ARM架構的處理器幾乎佔據了所有的市場份額,伺服器晶片市場英特爾官方則稱份額超過了99%。

雖然智慧設備和雲服務的興起使伺服器的需求正處於高速增長期,但隨著性能的不斷提升,晶片技術已經遇到瓶頸,最近兩次技術升級顯示,目前英特爾的產品發佈週期接近兩年半,而不是原來的兩年。在伺服器晶片市場,英特爾極為強勢,這顯然無法滿足Google這種大客戶的需求。對於Google和Facebook來說,它們更看重能滿足自身對伺服器設計的需求,或者能更好地控制成本的產品。

儘管英特爾也提供定制服務,可其定制化程度無法滿足Google這樣的公司的期望。

採用ARM架構,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伺服器晶片,可以讓Google這樣的公司顯著提高自己的伺服器性能,並節省大量的成本,因為ARM擁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定制能力以及更低的開發費用和功耗。AMD副總裁Andrew Feldman曾表示,研發完全定制化、採用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目前僅需花費18個月時間並耗資3000萬美元,而研發基於x86的伺服器晶片需要花費三四年時間並耗資3億至4億美元。

對於英特爾而言,在伺服器晶片市場所面臨的任何挑戰,都將對其最有利可圖的業務構成威脅。由於PC處理器市場需求繼續下滑,伺服器晶片已經成為英特爾營收的主要推動力。顯然,ARM已經躍躍欲試,表示要在2020年後搶佔20%的份額,就連英特爾的老搭檔微軟也已確定部署更多ARM架構處理器用於Azure雲服務的增長。

ARM將目光瞄準了中國市場

中國是全球晶片進口第一大國。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達3200億美元,但國產晶片的市場份額只占10%。全球77%的手機是中國製造,其中只有不到3%的手機晶片是國產的。2015年10月美國高通與貴州政府建立合資公司華芯通,專注開發及銷售供中國境內使用的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國內的半導體廠商飛騰與作業系統廠商中科創達也達成了合作,利用ARM的技術,成立“安創空間加速器”,以此促進中國智慧硬體開發的創新,以及本土產業與國際市場的聯動,通過整合ARM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軟硬體資源,為初創公司以及OEM廠商提供所需的專業技術與工程支援,加速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ARM還出資4000萬美金與厚朴投資聯合成立了創新基金推動中國晶片設計生態系統的壯大。現在,軟銀收購了ARM,ARM也將與阿裡巴巴集團在資料中心業務方面展開合作,軟銀作為後者的最大股東,合作顯得順理成章。

有技術,有錢,有市場,有潛力大概是你目前對ARM的印象,但這些並不能完全定義ARM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像很多西方的科技巨頭一樣,ARM對於改變世界也有一顆赤子之心。它和BBC共同推出了micro bit,即一款信用卡大小、可以幫助年輕人學習基礎程式設計知識的可擕式微型電腦。在英國,每個滿12歲的孩子都會免費獲得一台micro bit,ARM希望借此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探索電腦程式設計。不僅如此,ARM還通過多樣化的項目為貧困家庭提供區域性的相關知識來改善他們的生存境況,為此,ARM開發了一款十分廉價的新型語音電腦,內置豐富的有聲讀物。除了英國本土,ARM從2015年5月開始,便攜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利用可穿戴設備技術説明貧困兒童。同時,ARM也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U-Report提供技術支援。U-Report是一款基於短信的免費系統,使用者可以使用該系統發佈各種資訊,比如想獲得的工作技能,再比如解決傳染病的最佳途徑,又或者是自己遭遇的暴力不公等問題,這些資訊可以被及時定位、分析,並分享給政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或世界各地的領袖。非洲地區的170萬青年人在使用該系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ARM十分關注雲計算、大資料以及新機器學習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因為移動設備可以增強病人的主動性,讓被動式治療變成主動式預防。醫學感測器將病人資料即時安全地傳輸到雲端進行分析,這樣醫生就能按照病人身體狀況的優先順序來分配自己有限的時間。當病人出現任何異常時,醫生可以直接聯繫病人並遠端開處方或者讓病人到醫院就診,無形之中減少了成本高昂的救護車和急診服務。病人在不需要醫生説明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取自己的健康指標以及注意事項。如果某項指標偏離正常值,感測器就會提示病人採取相應措施。ARM還提議將軟銀之前開發的一款被賦予了情感的名為Pepper的機器人應用于人力資源匱乏的老年人護理領域。Pepper可以識別人的情緒,適應主人的偏好並作出相應反應。雖然,這項技術需要進一步打磨,但ARM的腦洞還是令人欽佩。

回顧ARM的歷史,專注低功耗和面向移動端是ARM戰術上的成功,但建立以低功耗晶片為核心的生態系統靠的卻是公司將打通世界上每一項業務作為自身目標的戰略。ARM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不能做出每個ARM晶片的每個可能的變種,所以就讓它的授權夥伴來實現,這就是ARM架構的意義,幫助合作夥伴提高效率,給予合作夥伴更充分的發揮空間。ARM“We,not I(不是我,是我們)”的理念也許就是它能“悶聲發大財”的秘訣所在,一支追求不斷創新、把合作夥伴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團隊如果不能成功,那什麼樣的團隊才能成功呢?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