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上海這些名字“妖裡妖氣”,但卻很好吃的美食?

有些食物雖然名字聽上去不好聽

但是卻是真的很好吃!

在我們上海

這樣的食物也是不少的

老虎腳爪

老虎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在上海竟然能吃到老虎的腳爪?

這估計是外地吃貨聽到這個名字後最大的震驚了吧

其實它是一種小吃

正面突起六個尖狀物

顏色呈焦黃

由於是手工製作不用模具

六個角時常分得很開

形狀類似老虎的爪子

老虎腳爪表面脆而不硬

稍顯堅實是其特色

還有略一點點堿香味

老早以前

老虎腳爪是要等早上賣完了大餅、油條後

用大餅爐剩下的余溫烤熟的

最佳口感是在剛剛出爐的那一刻

外脆裡香, 味道微甜

光是想想就口水嗒嗒滴了呢

鹹酸飯

從小對“鹹酸飯”都有誤解

以為是“寒酸飯”

吃了就要變窮

後來才知道

鹹酸飯是本地話

這裡的酸其實和酸不搭界

上海本地人不怎麼會吃酸

正確的意思是鹹鮮飯

如嘉定人講“鹹酸碌碌”就是很鮮的意思

其實, 以前的鹹酸飯也分為兩類

一種叫做窮人咸酸飯

另一種叫富人鹹酸飯

先說富人鹹酸飯

那是有錢人大魚大肉吃倒了胃口

為了調劑口味, 吃頓鹹酸飯

這時候就要動腦筋

怎樣把鹹酸飯燒出花樣來

除了選用時令蔬菜外

還少不了火腿、臘肉、香腸片、豬油來調味了

有了這樣的好東西幫襯

自然口味一新

吃這種咸酸飯完全是一種享受

所謂窮人咸酸飯

是說窮人為了省米省錢省事

把各種瓜菜和著米一鍋燒了

出鍋時撒把鹽

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吃個肚皮飽

最後把那張焦飯糍分了算是享受

窮人吃咸酸飯是以菜代糧

填填肚皮, 並非調胃口

包腳布

包腳布,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可能乍一聽讓人摸不清頭腦

不知情的人以為是興盛於明末清初的裹腳布

但是老上海人都懂這種回憶的味道

在八十年代

上海最受歡迎的早點排行榜中

“包腳布”排行第六

所謂包腳布

就是在攤好的雞蛋餅里加上油條

抹上辣椒醬、香菜

包起來時就像是鉛筆盒一樣

是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

來自北方的小夥伴們就納悶了

這不是跟北方的煎餅果子是一樣的食物麼?

完全不是!

上海街頭上形形色色的“包腳布”做法都大同小異

只是食物涵蓋了一部分老上海人的記憶

據說在淮海戰役時

老鄉們為了支援戰鬥在一線的戰士們

就用包腳布做給展示當乾糧

後來就逐漸成為上海人民的早餐

爛糊面

胃口不好吃點啥?

上海人一定會告訴你吃碗爛糊面

爛糊面就是要把面煮得很爛

這樣入口以後

麵條就會自動順著喉嚨口往下滑

但又不能把面燒糊掉

因此還是很“吃功夫”的

據說最早的爛糊面是三年自然災害裡上海人想出來的方法

把面燒好之後漲一漲

讓麵條漲開來,這樣就能變出一大碗

使全家人填飽肚子

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了

爛糊面裡也多了很多配料

像是肉絲、小青菜、鹹肉絲,火腿絲、香菇等

如果再用醃篤鮮的湯做湯底

那真的是鮮得來眉毛也要掉下來了

冊屁豆

實際上

“冊屁豆”應該是“出屁豆”

為什麼這麼叫就不用我解釋了吧?

“冊屁豆”其實就是蘭花豆

當然不限一定是蘭花豆

也可以是曬乾後的蠶豆製成的各種口味的豆板酥

但是新鮮的蠶豆是不叫冊屁豆的

老城隍廟五香豆也可以列入冊屁豆行列

以前冊屁豆是分兩種的

一種是帶殼的很酥的

現在的蘭花豆大多都是這種在油裡騰過的

一種是帶殼的很硬的

裡面有黑色的鹽

現在基本已經見不到了

雖然很好吃

但是因為太硬了

所以小朋友咬不動

零食青豆

吃了容易放屁的

都有可能被叫做冊屁豆

柴爿餛飩

江浙特別是上海人愛餛飩勝過愛餃子

“柴爿餛飩”顧名思義

就是用柴爿燒出來的餛飩

因為特別香

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

它通常是以流動攤的形式出現

小販推著小推車

小推車的一個個小抽屜裡放著皮子、餡子、包好的餛飩

還有蝦皮紫菜蔥花蛋皮絲等配料

當然還少不了一口燒的熱騰騰的鍋子

柴爿餛飩有個最大的特點

那就是皮特別的薄

餛飩裡的肉也極少

是用小竹爿刮上去的

但還是能吃出肉的鮮味

這樣下出來的餛飩可以說是個個輕如蟬翼

入口即化但是到了嘴裡又不會糊掉

說了這麼多

並不是所有的上海美食都是這麼“難聽”的

上海也有很多名字一聽就很好吃的美食

比方說

四喜烤麩、水晶蝦仁、醃篤鮮、

蟹殼黃、小籠饅頭,酒釀小圓子等

用一口軟糯地道的上海話讀一遍

仿佛它們就已經活色生香地出現在眼前了

如果你還想得到

上海有哪些“難聽”卻好吃的食物

也可以在評論裡補充哦!

不知情的人以為是興盛於明末清初的裹腳布

但是老上海人都懂這種回憶的味道

在八十年代

上海最受歡迎的早點排行榜中

“包腳布”排行第六

所謂包腳布

就是在攤好的雞蛋餅里加上油條

抹上辣椒醬、香菜

包起來時就像是鉛筆盒一樣

是上海街頭的經典小吃

來自北方的小夥伴們就納悶了

這不是跟北方的煎餅果子是一樣的食物麼?

完全不是!

上海街頭上形形色色的“包腳布”做法都大同小異

只是食物涵蓋了一部分老上海人的記憶

據說在淮海戰役時

老鄉們為了支援戰鬥在一線的戰士們

就用包腳布做給展示當乾糧

後來就逐漸成為上海人民的早餐

爛糊面

胃口不好吃點啥?

上海人一定會告訴你吃碗爛糊面

爛糊面就是要把面煮得很爛

這樣入口以後

麵條就會自動順著喉嚨口往下滑

但又不能把面燒糊掉

因此還是很“吃功夫”的

據說最早的爛糊面是三年自然災害裡上海人想出來的方法

把面燒好之後漲一漲

讓麵條漲開來,這樣就能變出一大碗

使全家人填飽肚子

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了

爛糊面裡也多了很多配料

像是肉絲、小青菜、鹹肉絲,火腿絲、香菇等

如果再用醃篤鮮的湯做湯底

那真的是鮮得來眉毛也要掉下來了

冊屁豆

實際上

“冊屁豆”應該是“出屁豆”

為什麼這麼叫就不用我解釋了吧?

“冊屁豆”其實就是蘭花豆

當然不限一定是蘭花豆

也可以是曬乾後的蠶豆製成的各種口味的豆板酥

但是新鮮的蠶豆是不叫冊屁豆的

老城隍廟五香豆也可以列入冊屁豆行列

以前冊屁豆是分兩種的

一種是帶殼的很酥的

現在的蘭花豆大多都是這種在油裡騰過的

一種是帶殼的很硬的

裡面有黑色的鹽

現在基本已經見不到了

雖然很好吃

但是因為太硬了

所以小朋友咬不動

零食青豆

吃了容易放屁的

都有可能被叫做冊屁豆

柴爿餛飩

江浙特別是上海人愛餛飩勝過愛餃子

“柴爿餛飩”顧名思義

就是用柴爿燒出來的餛飩

因為特別香

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

它通常是以流動攤的形式出現

小販推著小推車

小推車的一個個小抽屜裡放著皮子、餡子、包好的餛飩

還有蝦皮紫菜蔥花蛋皮絲等配料

當然還少不了一口燒的熱騰騰的鍋子

柴爿餛飩有個最大的特點

那就是皮特別的薄

餛飩裡的肉也極少

是用小竹爿刮上去的

但還是能吃出肉的鮮味

這樣下出來的餛飩可以說是個個輕如蟬翼

入口即化但是到了嘴裡又不會糊掉

說了這麼多

並不是所有的上海美食都是這麼“難聽”的

上海也有很多名字一聽就很好吃的美食

比方說

四喜烤麩、水晶蝦仁、醃篤鮮、

蟹殼黃、小籠饅頭,酒釀小圓子等

用一口軟糯地道的上海話讀一遍

仿佛它們就已經活色生香地出現在眼前了

如果你還想得到

上海有哪些“難聽”卻好吃的食物

也可以在評論裡補充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