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有顏值、有氣節、有品格,每一位書畫大家都曾畫過它

陳毅同志曾以松喻志並道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 古人又贊曰:歲寒,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五大夫松”也因其傳奇色彩的傳說至今被人們所熟知。 自古至今, 千年的歷史, 松一直挺拔而從容的在那裡, 屹立不倒, 勁拔蒼翠, 引無數人為之筆墨揮毫、讚揚歌頌。

【錢松岩 松】

古今之人, 愛松、詠松、畫松多到數不勝數。 松樹早在唐代吳道子時就常被畫在壁障上, 後世多在山水畫中運用, 也有單獨畫松成幅者;歷代畫松的古今大家中, 善於詩文書畫者眾, 今天, 我們就來瞧瞧那些畫松高手。

從五代始, 畫松者就絡繹不絕。 五代荊浩的《松鶴會琴圖》和巨然的《萬壑松風圖》就是畫松中的代表作。 到了唐代, 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雖是描寫江邊景色, 但是大面積的對松樹的刻畫卻也令人印象深刻。

【荊浩 《松鶴會琴圖》】

唐以後進入書畫集大成者的宋代, 在這期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書畫家。 北宋的李成、郭熙, 南宋的李唐、馬遠、劉松年、馬麟、夏圭等等, 他們都是山水畫的傑出代表人物, 同時也是畫松的高手。 他們彪炳於春秋畫冊中, 給後人觀瞻敬仰, 亦給後人帶來了無窮的書畫理論和技法源泉。


【南宋 李唐《攜琴訪友圖》】

元代的繪畫史, 突出成就者不多, 但也就那幾位足夠撐得起元代的書畫江山。 他們縱情於山水中、隱逸于松林間。 趙孟頫的《松蔭會琴圖》、倪瓚的《幽澗寒松圖》、趙雍的《松溪釣艇圖》、王蒙的《春山讀書圖》等等都對松有重筆的描畫。 松無疑是他們內心最真實的寫照和借喻對象。


【趙孟頫《松蔭會琴圖》】

明代繪畫在我國繪畫藝術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其在不斷繼承前人的成績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創新。 文人畫派和院體畫派齊頭並進, 共同發展。 沈周的《蒼松片石圖》、陳淳的《松石萱花圖》、唐寅的《山路松聲圖》都是畫松中的代表作。


明至清, 雖然文人的雅逸風氣逐漸淡化, 但畫松者仍舊不少。 弘仁、石濤、梅清等等都是畫松的愛好者。

【《蒼松片石圖》 明 沈周】

石濤對畫松有著特殊的偏愛。 據考證, 石濤畫的松樹, 得法于黃山, 大致有兩種畫法:其一, 是平坡之松,松幹多挺直,松針較寬,短促出筆略帶圓弧形,六七筆成一組,具自然生態之趣;其二,懸崖高山之松,松幹多以斜出取勢,盤曲瘦硬,松針細長剛勁,用墨幹而濃,給人以蒼勁畸形之感,多得益于黃山。

【石濤 松風澗水圖】

【弘仁 《松壑清泉圖》】

近現代也不乏喜畫松者,張大千、溥儒、黃君璧、錢瘦鐵、錢松岩、陸儼少、梁樹年、魏紫熙等等一眾書畫大家,他們筆墨各異,設色有別,但表達的情感無疑都是一樣的。而張大千則是畫松中的頻繁者和出眾者。

【錢瘦鐵 松】

張大千一生畫了很多關於松與高士的國畫,從這當中也不難看出大千心中對於遠古高士的獨特“情結”和對於隱居山林生活的嚮往。

【張大千 松】

自古以來,無論是高僧還是文人、隱士,大多喜歡以山林作為他們修行、習業、陶冶性靈的地方。因為在山居的歲月裡,人們不僅可以遠離塵世的紛擾,又可以在山林湖澤間,過著恬適自在的生活。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畫家,由於審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畫法以及筆墨、構圖呈現出各異的形態。松樹高風亮節,傲淩風雪,不畏嚴寒,願你也有像松一樣的人格品質和氣節。

作者:峰水領

是平坡之松,松幹多挺直,松針較寬,短促出筆略帶圓弧形,六七筆成一組,具自然生態之趣;其二,懸崖高山之松,松幹多以斜出取勢,盤曲瘦硬,松針細長剛勁,用墨幹而濃,給人以蒼勁畸形之感,多得益于黃山。

【石濤 松風澗水圖】

【弘仁 《松壑清泉圖》】

近現代也不乏喜畫松者,張大千、溥儒、黃君璧、錢瘦鐵、錢松岩、陸儼少、梁樹年、魏紫熙等等一眾書畫大家,他們筆墨各異,設色有別,但表達的情感無疑都是一樣的。而張大千則是畫松中的頻繁者和出眾者。

【錢瘦鐵 松】

張大千一生畫了很多關於松與高士的國畫,從這當中也不難看出大千心中對於遠古高士的獨特“情結”和對於隱居山林生活的嚮往。

【張大千 松】

自古以來,無論是高僧還是文人、隱士,大多喜歡以山林作為他們修行、習業、陶冶性靈的地方。因為在山居的歲月裡,人們不僅可以遠離塵世的紛擾,又可以在山林湖澤間,過著恬適自在的生活。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畫家,由於審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畫法以及筆墨、構圖呈現出各異的形態。松樹高風亮節,傲淩風雪,不畏嚴寒,願你也有像松一樣的人格品質和氣節。

作者:峰水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