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漂洋過海來看你——漢代珍藏“旅行”到美國

什麼?

漢代珍藏“旅行”去美國了?

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與徐州博物館

在紐約舉辦的“楚王夢:玉衣與永生”展覽,

邀你來參觀——

由精美的玉片穿綴而成、用於保護和彰顯帝王來世榮耀的“金縷玉衣”,

將于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的新展“楚王夢:玉衣與永生, 徐州博物館漢代珍藏”中登場亮相。 超過76組100多件西漢(西元前206年至西元8年)王陵出土的文物在美國首次展出。 從陶兵馬樂舞俑、玉石器到青銅器等各類文物, 這些由徐州博物館珍藏的近年來考古發掘的實物, 將見證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西漢時期人們對生死的意識和喪葬習俗。

展覽主旨

“楚王夢:玉衣與永生, 徐州博物館漢代珍藏”展覽, 由徐州博物館李銀德館長策劃, 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海蔚藍館長執導。 此次展覽自2007年開始籌備, 其間克服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易址, 以及美國方面政治、募捐和籌款方面的重重困難,

最終在今年呈現給觀眾。 於紐約展出後, 該展覽並將於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在密蘇里州坎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巡展。

生與死是古今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此次展覽既突出楚王永生的夢想, 又反應了楚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水準和概貌, 旨在讓美國觀眾瞭解漢代帝王與當時的社會怎樣理解生與死的問題, 同時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希望獲得永生的。

“漢代人事死如生, 渴望永生, ”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海蔚藍館長這樣闡述, “楚王們模仿生前的居所, 將陵墓修成為來世的永恆地宮。 這些具有高度藝術水準的精彩展品為我們瞭解博大深厚的漢代文明打開了一扇難得的視窗。

展覽背景

西元前201年,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封其幼弟劉交為楚元王, 管轄以彭城(今江蘇北部的徐州市)為都的楚國。 由於得到了皇帝的庇護和稅務的減免, 楚國的精英階層享受著奢靡的生活, 先後有十二代楚王曾在這片土地上管轄治理。 為了來世的永生, 他們一改以往的土坑墓形制, 依山為陵, 模仿宮殿, 營建奢華的地宮。 雖然許多陵墓都早已被盜, 但楚王陵獨特的墓葬形制和出土的珍寶遺物, 仍然足以印證當時楚國的富貴奢靡和其追求永生的努力。

展覽現場

展覽亮點

“楚王夢:玉衣與永生,

徐州博物館漢代珍藏”展分為四個部分:

1 王的衛士

第一部分將展現保衛楚王來世生活的衛兵和騎兵陶俑。 楚國以英勇善戰的騎兵部隊著稱, 其中一件騎馬武士俑出土于距離獅子山楚王陵四百米遠的兵馬俑坑, 坑中隨葬約有兩千多件兵馬俑。 這件陶馬腹部刻劃有“飛騎”二字, 寓意楚國騎兵隊伍迅猛善戰、勇往直前。

2 永生之夢

第二部分重點展現用玉片覆蓋整個身體的金縷玉衣。這件玉衣於1994年至1995年在彭城出土,由4248塊珍貴的和田玉片用金縷穿綴而成,是迄今為止出土的玉衣中使用玉片數量最多、等級最高、製作年代(西元前175年)最早和製作最精緻的一件。據西漢楚國墓葬的發掘資料,只有楚王或王后死後才能用金縷玉衣。玉衣依身份不同而縷制各異,接下來依次是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另一件陶繞襟衣舞俑是楚王宮內舞者的生動寫照,以供楚王在來世享樂。

3 玉的神往

第三部分將探討徐州藏品中的典型漢玉類型和內涵。如S形龍玉佩是西漢早期比較獨特的類型,其龍眼下方有鑽孔便於穿系,是為了保護玉主人的一種配飾。在楚王陵附近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一件精美的豹形石鎮。豹子是用來協助狩獵的猛獸,而漢代帝王有馴養猛獸、圈豹檻虎的風氣。古代中國有食用玉以養生的記載,在漢代,玉也被研磨成玉粉入藥。

4 事死如生

第四部分將重點介紹那些楚王及貴族們日常使用的物品,在信奉“事死如生”的理念下,也大量用來陪葬,各種實用的青銅器如沐盤、酒鍾、銅鏡、金帶扣等,以供墓主人在來世享用。

社教活動

該展圍繞主題開展了豐富的展覽配套活動。例如華美協進社舉辦了系列講座,以詩歌《孔雀東南飛》為切入點講述漢代的愛情和生死觀;可以預定的展覽團體講解;以及為成人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的填色和圖形設計活動等。

展覽圖錄

一本244頁的中英雙語展覽圖錄由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海蔚藍館長主編,由徐州博物館館長、資深研究員李銀德先生著,並包括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東亞藝術部高級策展人馬麟先生及北京人民大學王子今教授的專題論文。並包括所有的展品說明,和中國漢代王陵的總介紹及玉作圖說的附錄。

注:更多資訊,請訪問華美協進社官方網站 www.chinainstitute.org 和社交網頁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楚王夢:玉衣與永生

展覽日期:2017年5月25日——11月12日

展覽地點:美國紐約,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

地址:100 Washington Street, New York, NY 10006

除此次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漢代展覽外,在美國還有:2月17日至5月28日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王陵瑰寶:中國漢代考古新發現”(《王陵瑰寶》特展進入倒計時 | 專家策展人詳解展覽精品),以及4月3日至7月16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秦漢文明”特展(文物點交現場:無法隱藏的光芒,是呼之欲出的“秦漢文明”)。看來2017年果然是中國漢代藝術的復興年哦~在美國的小夥伴們,趕緊行動起來吧!

編輯:Wendy

2 永生之夢

第二部分重點展現用玉片覆蓋整個身體的金縷玉衣。這件玉衣於1994年至1995年在彭城出土,由4248塊珍貴的和田玉片用金縷穿綴而成,是迄今為止出土的玉衣中使用玉片數量最多、等級最高、製作年代(西元前175年)最早和製作最精緻的一件。據西漢楚國墓葬的發掘資料,只有楚王或王后死後才能用金縷玉衣。玉衣依身份不同而縷制各異,接下來依次是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另一件陶繞襟衣舞俑是楚王宮內舞者的生動寫照,以供楚王在來世享樂。

3 玉的神往

第三部分將探討徐州藏品中的典型漢玉類型和內涵。如S形龍玉佩是西漢早期比較獨特的類型,其龍眼下方有鑽孔便於穿系,是為了保護玉主人的一種配飾。在楚王陵附近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一件精美的豹形石鎮。豹子是用來協助狩獵的猛獸,而漢代帝王有馴養猛獸、圈豹檻虎的風氣。古代中國有食用玉以養生的記載,在漢代,玉也被研磨成玉粉入藥。

4 事死如生

第四部分將重點介紹那些楚王及貴族們日常使用的物品,在信奉“事死如生”的理念下,也大量用來陪葬,各種實用的青銅器如沐盤、酒鍾、銅鏡、金帶扣等,以供墓主人在來世享用。

社教活動

該展圍繞主題開展了豐富的展覽配套活動。例如華美協進社舉辦了系列講座,以詩歌《孔雀東南飛》為切入點講述漢代的愛情和生死觀;可以預定的展覽團體講解;以及為成人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的填色和圖形設計活動等。

展覽圖錄

一本244頁的中英雙語展覽圖錄由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海蔚藍館長主編,由徐州博物館館長、資深研究員李銀德先生著,並包括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東亞藝術部高級策展人馬麟先生及北京人民大學王子今教授的專題論文。並包括所有的展品說明,和中國漢代王陵的總介紹及玉作圖說的附錄。

注:更多資訊,請訪問華美協進社官方網站 www.chinainstitute.org 和社交網頁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楚王夢:玉衣與永生

展覽日期:2017年5月25日——11月12日

展覽地點:美國紐約,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

地址:100 Washington Street, New York, NY 10006

除此次華美協進社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漢代展覽外,在美國還有:2月17日至5月28日三藩市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王陵瑰寶:中國漢代考古新發現”(《王陵瑰寶》特展進入倒計時 | 專家策展人詳解展覽精品),以及4月3日至7月16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秦漢文明”特展(文物點交現場:無法隱藏的光芒,是呼之欲出的“秦漢文明”)。看來2017年果然是中國漢代藝術的復興年哦~在美國的小夥伴們,趕緊行動起來吧!

編輯:Wend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