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東莞吹響“集結號” 打造全生態鏈智慧製造新高地

85個重大專案集中簽約、動工, 專案動輒數10億元, 涵蓋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金融基金等領域, 總投資額超過800億元……3月9日, 東莞市舉行重大專案建設推進會暨專案集中簽約動工活動。

“項目是發展東莞的根本支撐。 ”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在會上表示, 有項目才有發展, 有大項目才有大發展。 “東莞將向全社會彰顯發展製造業的堅定把握和決心。 ”

據瞭解, 自2016年至今年2月份, 東莞已經簽約重大產業專案94個, 總投資達到1065億元。 今年, 東莞將乘勢而上, 計畫安排重大建設專案230個, 總投資約4369億元。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季節,

東莞吹響了突圍攻堅萬億元GDP的“集結號”。

“倍增計畫” 著力轉型促發展

作為世界知名的製造業城市, 近年來東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產業活力不斷增強。 但由於受各種因素制約, 東莞的動能轉換還處於“膠著”狀態:外部市場環境複雜嚴峻, 高端製造回流和低端市場分流並存, 引進的重大專案建成釋放產能尚需時日, 新的經濟增長點仍較單一。

為此, 今年2月初, 東莞市政府發佈《東莞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重點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畫全面提升產業集約發展水準的意見》。

“東莞將用‘倍增計畫’來激發企業的內生動力, 保持製造業企業的優勢。 ”呂業升指出,

今年東莞將著重突出實施“倍增計畫”, 精准惠企。 按民營製造企業、加工貿易企業、已上市或已掛“新三板”企業、高成長性高新技術企業四個類別, 各選取50家共約200家企業, 通過 “一企一策”, 力促企業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收入和資產等規模指標, 以及利潤和納稅等效益指標的“倍增”, 並帶動面上存量企業的倍增, 走上高效集約發展道路, 為東莞實現更高水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據介紹, 3月9日集中簽約、動工的85個專案中, 與“倍增計畫”試點企業相關的專案就有13個, 總投資約145億元。

其中, 專注傳統服裝製造的廣東都市麗人實業有限公司, 將投資超6億元建設智慧產業專案(一期)。 通過該專案, 企業將在300家合作夥伴中, 優選出30家左右企業, 牽頭搭建統籌合作的研發中心、供應鏈中心、物流中心、訂單中心和結算中心,

實現資源整合, 提高創新實力、降低各類成本。

“未來幾年我們將實現‘雙百億’的倍增目標。 ”都市麗人董事長鄭耀南說, 不僅都市麗人自身年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 同時還要在東莞聚集上百億元規模的產業聯盟。

東莞市長梁維東表示, 實施“倍增計畫”, 東莞將狠抓存量提升, 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 促進企業創新驅動、創新業態與商業模式, 促進企業發展總部經濟, 促進企業重視並購重組, 促進企業推進資本運營;狠抓增量優化, 引進產業鏈長、產業規模大的優質專案;狠抓城市更新, 充分釋放出新的發展空間。 “這些企業一旦實現倍增, 將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對東莞提升集約發展水準意義重大。 ”

製造業是東莞安身立命之本, 在東莞未來的發展上, 實體經濟和先進製造業仍然是東莞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位置。

呂業升強調, 面對不斷上升的要素成本和日益趨緊的資源環境, 東莞實施重點企業效益與規模“倍增計畫”, 正是要抓住東莞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戰略機遇期, 通過骨幹企業倍增之量帶動形成東莞集約發展之勢, 推動產業經濟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準發展。

智慧製造 推動升級提品質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珠三角城市群正處於區域分工格局調整的關鍵時期。 作為一個以實體經濟、製造業為主的城市, 東莞依託優越的區位優勢和堅實的產業集群,

正日益成為高端產業加速發展和產能擴張的優選之地。

專注精密構件的東莞勁勝精密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是國內消費電子精密結構件產品主要的生產商之一。 該企業在東莞東城廠區打造的“無人工廠”, 是國家工業和資訊化部全國首批智慧製造專項專案, 也是3C領域唯一的智慧製造示範專案。

在這個“無人”工廠, 車間裡排列著整齊的機器方陣, 工業機器人正繁忙有序作業, 10條生產線上運轉了約180台機器, 卻只有幾個工人。

“因為車間的主角是81台機械手臂。 ”公司行政副總裁黃河介紹, 勁勝精密近年來依靠製造方式的創新, 從一家加工貿易企業逐漸轉變成手機精密構件產品生產商, 但伴隨著成本提高和大環境的改變, 市場倒逼著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有感於此,勁勝精密創新發展,先行先試,通過資本運作,並購了多家數控機床生產商、自動化改造廠商和自動化技術的廠商,率先打造出集國產智慧裝備、國產數控系統、國產工業軟體于一體的智慧製造產品和服務體系,逐步成為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通過智慧改造,勁勝精密東城廠區用工數從原來的204人減至目前的33人。與此同時,在產品不良率下降60%的情況下,良品率提高到98%,產品開發週期也從原來的3個月時間縮短為80天左右。“人少了,活好了,進一步保障了產品品質,提升了工作效率。”黃河說。

據瞭解,2014年以來,東莞市政府每年設立2億元“機器換人”扶持資金,推動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從而掀起了智慧裝備應用熱潮。2014-2016年,東莞市“機器換人”申報項目達1594個,拉動綜合投資約253億元;智慧裝備產業初具規模並迅速壯大,全市智慧裝備製造企業達400多家,從業人員55000多人。

2016年李克強總理視察廣東,對“東莞製造”提出了“讓新動能逐步挑起大樑,舊動能不斷煥發生機”的殷切期盼。“這是中央領導給東莞佈置的一道考題,我們要加快‘機器換人’和智慧化改造,不斷提高東莞製造的自動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東莞市長梁維東說。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份,東莞3000多家外資企業投資160億元實施“機器換人”,從日本、德國、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地區)進口大型加工機器、檢測設備、工業機器人後,預計提升勞動生產力約20倍。其中,2016年1-11月,進口各類型機床、數控加工中心2200多台(套),進口額達8.5億元,進口測量或檢驗儀器、器具及機器8萬多台,進口額達17億元,預計勞動生產率可提高20~30倍。

精准服務 構建營商好環境

一系列的重大專案得以迅速落地東莞,離不開東莞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務。

“我們的項目從審批到建設,進展都很順利。”雄林TPU材料生產項目負責人劉星宇表示,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政府的高效服務讓專案加快投產,企業更願意紮根東莞。

據統計,2016年,東莞全年巡查專案278個,現場解決處理了66個在建專案的86個具體問題;鎮街(園區)主要領導每月至少一次主持召開重大專案服務保障會議,全年共召開376次服務保障會議,解決98個問題,形成892個解決方案。同時,相關部門提前介入、靠前服務、主動作為,對特殊問題採取“手把手”“一對一”“點對點”幫助解決,有效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其中,鳳崗鎮為推進都市麗人智慧產業項目,曾先後多次走訪調研企業,針對其用地需求、資金需求等,擬定對應的幫扶方案,直至最終落實。

高效優質的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6年,東莞完成投資439.4億元,超出年度計畫18.7%,同比增長10.5%。

此外,東莞去年開發“全程電子化+審批中心”工商登記改革新模式,在全國設立了首個現代化網上審批中心,成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範本,為東莞營造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邁出堅實一步。有一個遠在南京市的互聯網APP開發團隊,通過全程電子化工商登記,足不出戶完成其企業在東莞的註冊。

不僅如此,近年來東莞通過首創集群註冊、住所資訊申報+負面清單、互聯網+審批中心等模式打造新型商事制度改革,並通過專案投資建設直接落地、企業登記註冊“一網通”“三互”大通關等重點改革,著力構建服務型政府,營造政府服務“加一”新優勢,不僅為企業降低了隱性成本,也突顯了東莞政府“親企”“清政”的新形象。

“新型政商關係,本質上還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認為,要在行為上做到扶企有責任,在結果上實現發展有益。東莞以“親企”“清政”為政商關係理念,不僅是政治文明的進步,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今年廣東省兩會上,呂業升明確提出,未來,東莞要以跨越生產總值萬億元的目標來倒逼各項工作,“堅持走創新發展、集約發展之路,形成更優的產業結構,培育更高效益的企業,集聚更多優秀人才,打造全生態鏈的智慧製造新高地。”

(責編:劉遠忠、陳育柱)

市場倒逼著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有感於此,勁勝精密創新發展,先行先試,通過資本運作,並購了多家數控機床生產商、自動化改造廠商和自動化技術的廠商,率先打造出集國產智慧裝備、國產數控系統、國產工業軟體于一體的智慧製造產品和服務體系,逐步成為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

通過智慧改造,勁勝精密東城廠區用工數從原來的204人減至目前的33人。與此同時,在產品不良率下降60%的情況下,良品率提高到98%,產品開發週期也從原來的3個月時間縮短為80天左右。“人少了,活好了,進一步保障了產品品質,提升了工作效率。”黃河說。

據瞭解,2014年以來,東莞市政府每年設立2億元“機器換人”扶持資金,推動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新一輪技術改造,從而掀起了智慧裝備應用熱潮。2014-2016年,東莞市“機器換人”申報項目達1594個,拉動綜合投資約253億元;智慧裝備產業初具規模並迅速壯大,全市智慧裝備製造企業達400多家,從業人員55000多人。

2016年李克強總理視察廣東,對“東莞製造”提出了“讓新動能逐步挑起大樑,舊動能不斷煥發生機”的殷切期盼。“這是中央領導給東莞佈置的一道考題,我們要加快‘機器換人’和智慧化改造,不斷提高東莞製造的自動化、智慧化、綠色化水準。”東莞市長梁維東說。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份,東莞3000多家外資企業投資160億元實施“機器換人”,從日本、德國、韓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地區)進口大型加工機器、檢測設備、工業機器人後,預計提升勞動生產力約20倍。其中,2016年1-11月,進口各類型機床、數控加工中心2200多台(套),進口額達8.5億元,進口測量或檢驗儀器、器具及機器8萬多台,進口額達17億元,預計勞動生產率可提高20~30倍。

精准服務 構建營商好環境

一系列的重大專案得以迅速落地東莞,離不開東莞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務。

“我們的項目從審批到建設,進展都很順利。”雄林TPU材料生產項目負責人劉星宇表示,對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政府的高效服務讓專案加快投產,企業更願意紮根東莞。

據統計,2016年,東莞全年巡查專案278個,現場解決處理了66個在建專案的86個具體問題;鎮街(園區)主要領導每月至少一次主持召開重大專案服務保障會議,全年共召開376次服務保障會議,解決98個問題,形成892個解決方案。同時,相關部門提前介入、靠前服務、主動作為,對特殊問題採取“手把手”“一對一”“點對點”幫助解決,有效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其中,鳳崗鎮為推進都市麗人智慧產業項目,曾先後多次走訪調研企業,針對其用地需求、資金需求等,擬定對應的幫扶方案,直至最終落實。

高效優質的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6年,東莞完成投資439.4億元,超出年度計畫18.7%,同比增長10.5%。

此外,東莞去年開發“全程電子化+審批中心”工商登記改革新模式,在全國設立了首個現代化網上審批中心,成為“互聯網+政務服務”範本,為東莞營造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邁出堅實一步。有一個遠在南京市的互聯網APP開發團隊,通過全程電子化工商登記,足不出戶完成其企業在東莞的註冊。

不僅如此,近年來東莞通過首創集群註冊、住所資訊申報+負面清單、互聯網+審批中心等模式打造新型商事制度改革,並通過專案投資建設直接落地、企業登記註冊“一網通”“三互”大通關等重點改革,著力構建服務型政府,營造政府服務“加一”新優勢,不僅為企業降低了隱性成本,也突顯了東莞政府“親企”“清政”的新形象。

“新型政商關係,本質上還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政稅務系主任林江認為,要在行為上做到扶企有責任,在結果上實現發展有益。東莞以“親企”“清政”為政商關係理念,不僅是政治文明的進步,更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今年廣東省兩會上,呂業升明確提出,未來,東莞要以跨越生產總值萬億元的目標來倒逼各項工作,“堅持走創新發展、集約發展之路,形成更優的產業結構,培育更高效益的企業,集聚更多優秀人才,打造全生態鏈的智慧製造新高地。”

(責編:劉遠忠、陳育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