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重磅推薦!《大英博物館展覽: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圖錄欣賞

我們創造的物品塑造了我們自身。

自從人類的祖先用非洲的石材製造出第一件石器, 人工製品就佔據了我們生存的核心地位。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 利用大英博物館無與倫比的藏品, 引領我們以獨特的方式遨遊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之中。 這個展覽不僅展現了文物在講述歷史方面的獨特魅力, 而且啟迪我們思考自身與人工製品之間微妙的聯繫。

——(英)貝基·阿蘭、貝琳達·克裡勒

《大英博物館展覽: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導言

《大英博物館展覽: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封面

《大英博物館展覽: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是“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的展品圖錄。 該圖錄由大英博物館展覽團隊撰稿,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人員翻譯、編輯。

封面

書脊

圖錄依照展覽結構分為“開端”、“最初的城市”、“權力與哲學”、“儀式與信仰”、“貿易與侵略”、“變革與適應”、“邂逅與連結”、“我們製造的世界”八個部分, 全面而忠實地反映了展覽的原貌。

目錄頁

圖錄涵蓋了展覽中出現的全部101件(組)展品(少數成組的展品我們選取了最重要的一件或幾件), 並對每一件(組)展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部分展品還有背景圖片和說明。

展品說明頁

導言頁

英方策展人撰寫的導言和書後所附的參考書目,為讀者拓展閱讀提供了便利。總之這是一本圖文並茂、信息量龐大的展覽圖錄,是觀眾參觀展覽的必備參考。

後記

當世界變得讓人無法理解,甚至目瞪口呆時,我們不禁要問:“這個世界會好嗎?”恰逢其時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簡稱“大英展”),仿佛在嘗試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

這精選的100件文物從渺茫的遠古一直觸摸到今天的脈搏。她沒有全景式呈現人類文明的野心,只想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探尋對話的平臺。我們究竟是應該為文明的衝突推波助瀾,還是在共識之上建構人類命運的共同體?是自樹藩籬畫地為牢,還是破除壁壘張開懷抱?漂泊不定的白輪船上沒有誰是局外人,我們只能奮力追尋答案,向歷史深處、向內心深處。

從“大英展”的視角望去,在打制出第一塊石器時,人類就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的遠方。經歷了無數次零和博弈的失敗之後,人們發現了合作的價值。城市、國家的誕生既是合作的成果,卻又在更高層次上設置了鴻溝。然而,一旦合作與交流的種子生根發芽,任何堅壁都阻擋不了她的蓬勃伸展。資源、技術、文化、思想,在重重障礙中穿行,隨著人類的進取而流布和傳播。全球性事件的蝴蝶效應,伴隨著文明的第一聲哭啼便震宕開來,延續至今。因此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才會發現遙遠的過去並不陌生。無論是12世紀路易斯島的象棋子,還是2010年生產的冒牌足球T恤,我們看到的是遊戲的全球化中蘊含著貿易的全球化;從西元前7世紀的“大洪水”記錄板到19世紀爪哇的印度教人物皮影,宗教分歧的面紗下露出的卻是包容、借鑒和共存;從13世紀元青花大盤到19世紀奈及利亞的“馬尼拉”錢幣,市場始終是連結人類社會的基石;從西元150年的索福克勒斯頭像到莫三比克藝術家桑托斯的雕塑,藝術和思想總是變革的先驅和發動機。面對這樣一部文明的歷史,我們沒有理由拒斥交流而自說自話,不能夠再固步自封、畛域殊絕。或許這僅只是一種歷史敘事,但是我們堅信,如何看待歷史決定著擁有怎樣的未來!

由衷地感謝大英博物館給予我們一次重新發現世界的機會。英方策展團隊對展覽的精心呵護讓我們備受感動。

呂章申館長對此次展覽高度重視並作出許多重要指示。黃振春書記為展覽提出的寶貴意見使我們受益匪淺。陳成軍副館長不辭辛勞反復説明校對展覽的各種文字,並對展覽作出各種具體指導。

感謝館內各相關部門同事,他們為展覽的各項工作做出了貢獻。感謝不舍晝夜翻譯稿件的部門同事,感謝精益求精校對文字的好友。感謝相互寬容、鼎力相助的同仁,感謝日復一日守候在電腦前的排版小朋友。感謝所有為這個展覽付出辛勤的人。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展”展覽專案組

書影欣賞

圖書資訊

《大英博物館展覽: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主編:呂章申

撰稿:大英博物館策展團隊

翻譯:單月英、趙永、王輝

校對:王抒、王永紅、閆志、王輝

裝幀設計:王蕾

地圖編繪:張潔、黃玉成、張丹、果林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本書於國家博物館圖書售賣處有售)

【展覽資訊】

展覽: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展期:2017/3/2 - 5/31

地點:國家博物館 北10展廳

票價:50元

(本展覽請勿拍照)

【策展團隊】

英方策展人:貝琳達•克裡勒

中方策展人:閆志

助理策展人:王輝

展覽形式設計:王蕾

展覽製作設計:洪恩

國際協調:孫婧

導言頁

英方策展人撰寫的導言和書後所附的參考書目,為讀者拓展閱讀提供了便利。總之這是一本圖文並茂、信息量龐大的展覽圖錄,是觀眾參觀展覽的必備參考。

後記

當世界變得讓人無法理解,甚至目瞪口呆時,我們不禁要問:“這個世界會好嗎?”恰逢其時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簡稱“大英展”),仿佛在嘗試為這個問題尋找答案。

這精選的100件文物從渺茫的遠古一直觸摸到今天的脈搏。她沒有全景式呈現人類文明的野心,只想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架起一座橋樑,探尋對話的平臺。我們究竟是應該為文明的衝突推波助瀾,還是在共識之上建構人類命運的共同體?是自樹藩籬畫地為牢,還是破除壁壘張開懷抱?漂泊不定的白輪船上沒有誰是局外人,我們只能奮力追尋答案,向歷史深處、向內心深處。

從“大英展”的視角望去,在打制出第一塊石器時,人類就把目光投向了世界的遠方。經歷了無數次零和博弈的失敗之後,人們發現了合作的價值。城市、國家的誕生既是合作的成果,卻又在更高層次上設置了鴻溝。然而,一旦合作與交流的種子生根發芽,任何堅壁都阻擋不了她的蓬勃伸展。資源、技術、文化、思想,在重重障礙中穿行,隨著人類的進取而流布和傳播。全球性事件的蝴蝶效應,伴隨著文明的第一聲哭啼便震宕開來,延續至今。因此當我們回望歷史的時候,才會發現遙遠的過去並不陌生。無論是12世紀路易斯島的象棋子,還是2010年生產的冒牌足球T恤,我們看到的是遊戲的全球化中蘊含著貿易的全球化;從西元前7世紀的“大洪水”記錄板到19世紀爪哇的印度教人物皮影,宗教分歧的面紗下露出的卻是包容、借鑒和共存;從13世紀元青花大盤到19世紀奈及利亞的“馬尼拉”錢幣,市場始終是連結人類社會的基石;從西元150年的索福克勒斯頭像到莫三比克藝術家桑托斯的雕塑,藝術和思想總是變革的先驅和發動機。面對這樣一部文明的歷史,我們沒有理由拒斥交流而自說自話,不能夠再固步自封、畛域殊絕。或許這僅只是一種歷史敘事,但是我們堅信,如何看待歷史決定著擁有怎樣的未來!

由衷地感謝大英博物館給予我們一次重新發現世界的機會。英方策展團隊對展覽的精心呵護讓我們備受感動。

呂章申館長對此次展覽高度重視並作出許多重要指示。黃振春書記為展覽提出的寶貴意見使我們受益匪淺。陳成軍副館長不辭辛勞反復説明校對展覽的各種文字,並對展覽作出各種具體指導。

感謝館內各相關部門同事,他們為展覽的各項工作做出了貢獻。感謝不舍晝夜翻譯稿件的部門同事,感謝精益求精校對文字的好友。感謝相互寬容、鼎力相助的同仁,感謝日復一日守候在電腦前的排版小朋友。感謝所有為這個展覽付出辛勤的人。

中國國家博物館“大英展”展覽專案組

書影欣賞

圖書資訊

《大英博物館展覽: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主編:呂章申

撰稿:大英博物館策展團隊

翻譯:單月英、趙永、王輝

校對:王抒、王永紅、閆志、王輝

裝幀設計:王蕾

地圖編繪:張潔、黃玉成、張丹、果林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本書於國家博物館圖書售賣處有售)

【展覽資訊】

展覽: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展期:2017/3/2 - 5/31

地點:國家博物館 北10展廳

票價:50元

(本展覽請勿拍照)

【策展團隊】

英方策展人:貝琳達•克裡勒

中方策展人:閆志

助理策展人:王輝

展覽形式設計:王蕾

展覽製作設計:洪恩

國際協調:孫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