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債券違約推高信用風險 分化中尋找機會

2014年, “11超日債”將國內債券市場自1995年起的剛性兌付記錄打破後, 最近幾年, 債券市場違約已成資本市場新的風險。 據Wind資訊統計, 2016年, 國內債券市場上共有80只債券違約, 規模達404億元。 實際上, 今年一季度, 已有多家企業爆出信用債兌付危機。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薑超認為, 今年主要品種信用債到期量約3.4萬億, 考慮到年內發行且到期短融, 2017年實際到期量或達4.56萬億元, 與2016年基本持平。 但今年付息壓力大幅增加, 主要品種信用債應付利息達到5023億元, 較2016年約增長22.3%。

在宏觀信用風險難言改觀而到期數量巨大的背景下,

今年信用債個體表現將出現分化, 一些償債能力弱的企業或將遭遇兌付危機, 而一些資質好的企業依然有市場。

2012年3月, 三胞集團發行8億元的“12三胞債”, 該債券期限為7年, 附第5年末發行人上調票面利率選擇權及投資者回售選擇權。 公開資料顯示, “12三胞債”8.08%的票面年利率僅比發行當時7.05%的5年期(及以上)基準貸款利率高14.6%, 比當時市場同期債券利率少了20個基點。 今年3月, “12三胞債”打開回售視窗, 三胞集團上調該債券後兩年票面利率20個基點至8.28%。 “12三胞債”回售結果顯示, 上交所回售金額為0, 銀行間回售金額為2.5億。 也就是說, 還有5.5億元的資金選擇繼續持有“12三胞債”。

“絕大部分資金選擇繼續持有‘12三胞債’, 一方面與公司適當提高利率顯示公司現金流充裕以及對投資者有誠意有關,

另一方面則是三胞集團本身信用評級提升、償債能力強可作為債券的堅強後盾。 ”一名固定收益分析師提醒, “12三胞債”發行時, 信用評估單位鵬元資信給三胞集團的主體信用評級為AA, 而在2016年底三胞集團發行公司債時, 另一信用評估單位中誠信出具的報告顯示三胞集團的主體信用也是AA。 “兩家評級公司出具AA評級, 這說明三胞主體信用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這也是投資者繼續看好三胞集團未來發展, 願意繼續持有‘12三胞債’的主要原因。 ”

對於信用債的投資, 業內分析人士建議, 投資者現階段應儘量規避現金流對短期債務覆蓋率低、短期債務占比高、籌資能力弱化(籌資性現金流明顯下滑)的發行人。

與此同時, 對現金流對短期債務覆蓋率高、短期債務占比低、籌資能力穩定的發行人, 投資者仍可予以重點關注, 並積極博取短期超額收益。

[責編:wangfe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