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私募分岔路:整改大限將至掛牌PE“四大套路”

距離5月27日的一年整改期僅剩下兩個多月, 相關的PE機構陸陸續續公佈了自己的整改情況。

3月13日, 思考投資(831896)宣佈明確主營業務服務物件, 稱今後將專注以白名單投資顧問的形式服務受“一行三會”監管的持牌金融機構以及專業投資機構。

3月7日, 麥高控股(834759)發佈剝離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公告;3月3日, 天信投資(831889)宣佈全面停止私募基金管理業務, 並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很明顯, 在整改期限到來之際, 已掛牌和擬掛牌的私募機構已然走上了差異化的發展之路。 有的果斷剝離PE業務, 有的繼續穩定發展,

有的轉向金融控股, 也有的放棄新三板謀求與上市公司聯姻。

穩定派:思考投資

2015年底, 在私募機構集團式掛牌新三板並大肆融資, 進而引發各種亂象時, 證監會“全面叫停”私募掛牌與融資業務。

2016年5月27日, 股轉系統發佈了《關於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對私募基金管理機構新增8個方面的掛牌條件(下稱“八項規定”), 並規定一年的整改時間。

據統計, 《通知》發佈至今, 共有天圖投資(833979)等6家掛牌PE公佈自查報告, 其中合晟資產、思考投資、天圖投資及菁英時代均表示符合“八項規定”新增的掛牌條件, 此外的麥高控股、天信投資不符合規定。

不過, 雖然符合“八項規定”的要求, 思考投資正探索減少經營風險、形成穩定運營模式之路。

3月13日, 思考投資發佈公告, 宣佈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明確公司主營業務服務物件》的議案。 公司宣佈, 今後不再以直接募集的方式服務于自然人投資者, 將專注以白名單投資顧問的形式服務受“一行三會”監管的持牌金融機構以及專業投資機構。

同時, 思考投資在公告中表示, 自2010年成立以來, 思考投資通過投資顧問和直接募集的方式嘗試了不同的運營模式, 此次決定專注於服務專業機構是為了更加規範經營, 減少經營風險, 形成穩定的運營模式。

2015年1月掛牌的思考投資, 是一家陽光私募投資管理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 其主要通過設立和募集陽光私募基金並投資於證券市場, 向私募基金收取管理費和相應的業績報酬。

同時, 思考投資也通過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及基金產品投資以獲取投資收益。

2016年6月22日, 股轉系統發佈《通知》後不久, 思考投資就公開披露了自查報告。 報告顯示, 思考投資符合“八項規定”(即第(一)、(四)、(五)、(六)、(八)條)對掛牌私募機構的要求。

另外, 思考投資披露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 其2016年前三個季度的投資顧問(管理費)收入及業績報酬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為101.36%(私募基金投資收益為虧損狀態).

剝離派:麥高控股、天信投資

和思考投資不同, 自查不符合規定的麥高控股和天信投資, 選擇將PE業務直接剝離。

2017年3月7日, 麥高控股披露了自查報告。 稱私募基金管理業務僅為公司的多項業務板塊之一。 而來自該項業務的收入(包括管理費及業績報酬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較低水準(2014年為40.39%、2015年是14.02%、2016年1-11月為18.70%).

言下之意, 麥高控股並不符合“八項規定”之(一)“管理費收入與業績報酬之和占收入來源80%以上”的規定。

鑒於此, 為符合監管要求, 麥高控股已經全面剝離私募基金管理業務板塊。 全部出售私募基金管理業務, 取消原有公司經營範圍中的“受託資產管理”、“投資管理”、“股權投資”等業務。 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完全轉型為實業型投資控股公司。

“去私募化”是麥高控股的發展戰略。 此外, 麥高控股已經將公司簡稱由“麥高金服”變更為“麥高控股”, 並擬向股轉系統申請將公司行業分類變更為“金融業—其他金融業—控股公司服務”。 目前, 麥高控股正處於重大事項停牌中。

果斷剝離PE業務的還有天信投資。 3月3日, 天信投資宣佈已完成註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明, 至此公司不再進行私募基金管理服務業務, 今後將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證券投資諮詢服務, 而旗下子公司將定位於網路財經媒體。

早在2016年12月23日, 天信投資就發佈了完成剝離私募基金管理服務的公告。 而其2016年7月5日發佈的自查報告顯示, 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明於2014年7月取得, 2015年7月, 天信投資發行了第一支基金, 正式開展私募基金管理業務。 2015年度, 其管理費收入占總收入來源的比重為2.28%, 並沒有實現業績報酬。

顯然, 天信投資與麥高控股相同, 並不符合“八項規定”之(一)。 不過, 對於以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起家的天信投資, 私募基金管理占公司主營業務比重極其“微小”,如此剝離僅是發展戰略轉型。

此外,僅持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書並無私募相關業務的基玉金服(834771)也已宣佈註銷登記。

擴張派:九鼎、信中利、中科招商

雖然符合“八項規定”,但菁英時代也走上了戰略轉型之路。如今的菁英時代正積極攬入保險牌照,追隨九鼎及信中利走在大金控之路。

2月13日,菁英時代宣佈擬出資8000萬元參與籌建人壽保險公司,並且已簽訂相關協定。

就在不久前,信中利剛剛圓夢保險牌照。2月10日,信中利發佈公告,宣佈近日收到通知,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富人壽”)已收到保監會的籌建批復(保監許可[2017]63

號)。這意味著歷時近14個月後,信中利終於拿到保險牌照。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1日,信中利就決定與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其他8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信中利擬出資1.8億元,占國富人壽擬註冊資本的12%。

如今看來,信中利此舉頗具“先知先覺”之意,其進軍保險業的決定不僅早於股轉系統“八項規定”的出臺,甚至在2015年12月21日證監會叫停金融類機構掛牌之前。

另外,與私募機構不同的是,保險公司在新三板的掛牌一直受到監管部門的鼓勵。除了其屬於“一行三會”監管下的企業外,保監會對保險企業掛牌也曾表示支持。2016年8月15日,保監會發佈《關於保險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表示支援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此次,信中利攬入保險牌照,在監管部門的鼓勵政策的映襯下,顯得很合時宜,不僅促進信中利實現金融全方位佈局,也拓寬了其自身在新三板上的融資管道。

實際上,以千億市值穩坐新三板“第一把交椅”的九鼎集團(430719),早在2015年8月就通過收購中捷保險成為國內首家進軍保險業的私募公司。

而九鼎集團的保險之路並非未止步於此。2015年7月10日,九鼎集團宣佈出資2億元,與其他6家公司設立人壽保險公司。而在2016年12月5日,上述消息進一步明晰,九鼎集團宣佈擬與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發起單位共同出資設立九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九鼎出資2億元,占註冊資本的20%。

如今,九鼎集團的保險路仍在繼續。2017年2月17日,九鼎集團宣佈繼續停牌。原因系對AGEas Asia HoldinGS

Limited(富通亞洲控股有限公司)的收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Ageas Asia是國際領先保險集團富通集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此外的中科招商(832168)、同創偉業(832793)也走在追求金融牌照的路上。2016年8月15日,中科招商就曾宣佈其全資子公司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出資5000萬元設立保險經紀公司。

而今年初,同創偉業也宣佈加入保險牌照“追求大軍”。1月24日,同創偉業宣佈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聯合設立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同創偉業出資1.2億元,持有8%股份。

逃離派:東方富海謀求“賣身”奔A

和上述三種方式不同,在等待將近一年之後,擬掛牌PE東方富海無奈選擇放棄新三板。

事實上,自2015年12月證監會叫停私募機構掛牌至今,新三板新增近6000家掛牌公司中,無一私募機構。

雖然股轉系統在《通知》中表示,對私募機構,符合新增掛牌條件,正常受理。而對在審的私募機構,應在通知發佈之日起1年內按新增掛牌條件補充材料和審計報告,如符合新增掛牌條件的,繼續審查。

但是,股轉系統最新公佈的在審企業情況表(2017年3月17日)顯示,2016年至今,在審名單中並未新增私募機構。而申報申請早已於2015年就被股轉系統受理的朱雀投資、中信資本及君聯資本等私募機構均處於“落實回饋意見中”和“回饋意見回復審查”狀態。

由此可見,私募機構在新三板的掛牌仍“未現鬆動”。而2016年10月20日中信資本披露的《二次回饋意見回復》,仍是目前最新披露的私募機構回饋意見回復檔。根據該檔顯示,股轉系統僅對其掛牌同時發行股票一個問題進行了回饋。

在私募機構掛牌仍不見曙光之際,知名私募機構東方富海轉身謀求被上市公司並購。2月25日,上市公司寶新能源(000690)宣佈,將以25.2億元對價收購東方富海42.86%的股份。3月16日,該並購議案已經寶新能源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與九鼎集團、信中利拓寬金融服務、構建金融產業集群相反,東方富海是在寶新能源開拓“銀行+PE”模式,打造“寶新金控”金融產業集群中作為PE模組被並購。但聯繫到私募機構在新三板的種種尷尬之處,東方富海此舉也不乏“靈活變通”之意。

不僅是掛牌,已掛牌私募機構的融資情況也十分慘澹。

據新三板線上統計,2016年至今,共有明石創新、聯創投資(833502)、浙商創投(834089)及博信資產(834395)4家私募機構完成股票發行,合計募集資金22.43億元。然而,這4份定增方案均在2015年披露的,屬於新老劃斷之前。之後再未有掛牌PE實現過定增融資。

根據《通知》規定,對於已掛牌的私募機構,“應自通知發佈之日起1年內進行整改,未按期整改的或整改後仍不符合要求的,將予以摘牌。”

時下,距離1年整改期僅剩下2月有餘,掛牌私募機構何去何從已經時不我待。

私募基金管理占公司主營業務比重極其“微小”,如此剝離僅是發展戰略轉型。

此外,僅持有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書並無私募相關業務的基玉金服(834771)也已宣佈註銷登記。

擴張派:九鼎、信中利、中科招商

雖然符合“八項規定”,但菁英時代也走上了戰略轉型之路。如今的菁英時代正積極攬入保險牌照,追隨九鼎及信中利走在大金控之路。

2月13日,菁英時代宣佈擬出資8000萬元參與籌建人壽保險公司,並且已簽訂相關協定。

就在不久前,信中利剛剛圓夢保險牌照。2月10日,信中利發佈公告,宣佈近日收到通知,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富人壽”)已收到保監會的籌建批復(保監許可[2017]63

號)。這意味著歷時近14個月後,信中利終於拿到保險牌照。

其實,早在2015年12月1日,信中利就決定與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其他8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國富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信中利擬出資1.8億元,占國富人壽擬註冊資本的12%。

如今看來,信中利此舉頗具“先知先覺”之意,其進軍保險業的決定不僅早於股轉系統“八項規定”的出臺,甚至在2015年12月21日證監會叫停金融類機構掛牌之前。

另外,與私募機構不同的是,保險公司在新三板的掛牌一直受到監管部門的鼓勵。除了其屬於“一行三會”監管下的企業外,保監會對保險企業掛牌也曾表示支持。2016年8月15日,保監會發佈《關於保險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表示支援符合條件的保險公司在新三板掛牌。

此次,信中利攬入保險牌照,在監管部門的鼓勵政策的映襯下,顯得很合時宜,不僅促進信中利實現金融全方位佈局,也拓寬了其自身在新三板上的融資管道。

實際上,以千億市值穩坐新三板“第一把交椅”的九鼎集團(430719),早在2015年8月就通過收購中捷保險成為國內首家進軍保險業的私募公司。

而九鼎集團的保險之路並非未止步於此。2015年7月10日,九鼎集團宣佈出資2億元,與其他6家公司設立人壽保險公司。而在2016年12月5日,上述消息進一步明晰,九鼎集團宣佈擬與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6家發起單位共同出資設立九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九鼎出資2億元,占註冊資本的20%。

如今,九鼎集團的保險路仍在繼續。2017年2月17日,九鼎集團宣佈繼續停牌。原因系對AGEas Asia HoldinGS

Limited(富通亞洲控股有限公司)的收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Ageas Asia是國際領先保險集團富通集團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此外的中科招商(832168)、同創偉業(832793)也走在追求金融牌照的路上。2016年8月15日,中科招商就曾宣佈其全資子公司中科招商投資管理集團(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出資5000萬元設立保險經紀公司。

而今年初,同創偉業也宣佈加入保險牌照“追求大軍”。1月24日,同創偉業宣佈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聯合設立華大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同創偉業出資1.2億元,持有8%股份。

逃離派:東方富海謀求“賣身”奔A

和上述三種方式不同,在等待將近一年之後,擬掛牌PE東方富海無奈選擇放棄新三板。

事實上,自2015年12月證監會叫停私募機構掛牌至今,新三板新增近6000家掛牌公司中,無一私募機構。

雖然股轉系統在《通知》中表示,對私募機構,符合新增掛牌條件,正常受理。而對在審的私募機構,應在通知發佈之日起1年內按新增掛牌條件補充材料和審計報告,如符合新增掛牌條件的,繼續審查。

但是,股轉系統最新公佈的在審企業情況表(2017年3月17日)顯示,2016年至今,在審名單中並未新增私募機構。而申報申請早已於2015年就被股轉系統受理的朱雀投資、中信資本及君聯資本等私募機構均處於“落實回饋意見中”和“回饋意見回復審查”狀態。

由此可見,私募機構在新三板的掛牌仍“未現鬆動”。而2016年10月20日中信資本披露的《二次回饋意見回復》,仍是目前最新披露的私募機構回饋意見回復檔。根據該檔顯示,股轉系統僅對其掛牌同時發行股票一個問題進行了回饋。

在私募機構掛牌仍不見曙光之際,知名私募機構東方富海轉身謀求被上市公司並購。2月25日,上市公司寶新能源(000690)宣佈,將以25.2億元對價收購東方富海42.86%的股份。3月16日,該並購議案已經寶新能源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與九鼎集團、信中利拓寬金融服務、構建金融產業集群相反,東方富海是在寶新能源開拓“銀行+PE”模式,打造“寶新金控”金融產業集群中作為PE模組被並購。但聯繫到私募機構在新三板的種種尷尬之處,東方富海此舉也不乏“靈活變通”之意。

不僅是掛牌,已掛牌私募機構的融資情況也十分慘澹。

據新三板線上統計,2016年至今,共有明石創新、聯創投資(833502)、浙商創投(834089)及博信資產(834395)4家私募機構完成股票發行,合計募集資金22.43億元。然而,這4份定增方案均在2015年披露的,屬於新老劃斷之前。之後再未有掛牌PE實現過定增融資。

根據《通知》規定,對於已掛牌的私募機構,“應自通知發佈之日起1年內進行整改,未按期整改的或整改後仍不符合要求的,將予以摘牌。”

時下,距離1年整改期僅剩下2月有餘,掛牌私募機構何去何從已經時不我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