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瞄準聚餐與外賣,洋速食捨棄高大上,追求接地氣?

最近, 餐飲業的消費升級又出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新動向,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百勝中國和麥當勞的兩個舉動:百勝中國收購外賣送餐平臺到家美食會, 麥當勞門店新增送餐到桌服務。

百盛收購收購高端外賣

百盛收購收購高端外賣配送平臺到家美食的目的很明確:希望把速食場景變成家庭聚餐場景的戰略延續。 公開資料顯示, 到家美食會成立於2010年, 聚焦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的高端市場;公司擁有自建物流團隊, 運營著外賣服務平臺食派士。

而麥當勞的送餐到桌, 則是實現了消費者通過自助點餐或櫃檯點餐選擇送餐到桌,

麥當勞品牌大使大約只需90秒就能送餐到桌。

無獨有偶, 百勝中國旗下的肯德基, 也將在今年基本完成門店升級, 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重新設定了購買和等待流程, 劃分出點餐區和等餐區。 與麥當勞類似, 其升級的最大變化是主要針對家庭客戶或多人聚餐客戶。

事實上, 中式餐飲近兩年向家庭化、高性價比化, 以及相對標準化方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相比之下, 過去以標準化致勝的洋速食, 在國內的發展已到了瓶頸期, 急需轉型獲取新利潤增長點。

2016年全年, 百勝中國淨利潤為5.02億美元, 同比增長55%;營收67.52億美元, 同比下降2%。 肯德基2016年全年同店銷售額增長3%, 相比之下, 必勝客則下降了7%,

百勝中國2016年的同店銷售額與2015年持平。

百勝中國去年已完成了獨立上市, 業績壓力巨大。 曾經的老對頭麥當勞中國, 也已賣身中信凱雷, 20.8億美元的特許經營成本, 新東家實現快速盈利的心也非常迫切。

壓力山大的洋速食

此情此景之下, 我們看到的百勝中國和麥當勞, 正力求通過讓自己變得更接地氣來提升盈利性, 方式包括:加大線上外賣投入, 吸引更多團體類的顧客進店消費, 力求把速食場景變成聚餐和家庭聚餐場景……這些洋速食的不斷調整創新, 實際目的非常明確, 那就是:在銷售戰略上, 已從追求客人進店量變成了提高單客消費額度。

這也是現實所迫, 各項成本飆升和消費乏力是洋速食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近幾年, 國內的房價快速上漲, 導致了門店租金價格飆升。 店鋪租金成為吃掉洋速食利潤的最主要因素。 此外, 勞動力成本也在大幅上升。 雖然洋速食會大量使用兼職員工, 但近幾年的利率、匯率、稅負和員工工資等多方面成本的增長, 已經進一步擠壓了利潤。

而另一方面, 消費者的選擇日益增多, 不僅進入國內市場才洋速食越來越多, 迅速崛起的中式速食, 也分流了大量消費者。

最最重要的一點, 洋速食不敢大幅漲價。 從90年代進入內地, 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產品價格漲幅基本維持在1-1.5倍。 為了變相漲價, 洋速食也選擇了不斷更新產品, 推出新套餐等方式。 但面對不斷湧出的新速食, 洋速食通過提價來對沖成本上漲的策略並不順利。

無奈的接地氣

成本上漲, 進店量降低, 利潤下滑……提升單客的銷售量就成了洋速食的唯一選擇。

首當其衝的是, 將速食定位變為打造家庭聚會等類型的聚餐場景。 所以我們看到, 肯德基、必勝客已連續多年霸屏春節晚會前的廣告, 同時相比原來的狂推新單品, 現在肯德基們越來越轉向家庭聚餐、朋友聚會這樣的多人消費場景。

同時, 提升就餐效率和翻台率, 通過將送餐到桌和點等餐過程分開, 加快了消費者的流轉。 中式餐飲一直追求的翻桌率, 也被洋速食變相採用了。 洋速食的沉沒成本中, 餐桌的空置和被霸佔, 是其一直最想解決的。 而快速的流轉, 無疑有利於這一局面的逐漸改進。

這種情境之下再來看百勝中國收購外賣平臺,

毫無疑問是其想進一步削減外賣成本的無奈選擇。

國內外賣市場早已是三分天下的格局, 餓了麼、美團點評、百度外賣3家外賣平臺共佔據近九成的市場份額。 跟據某諮詢公司發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外賣市場資料包告資料:餓了麼占比36.5%, 美團外賣以33%列第二位, 百度外賣為17.3%。

在自建外賣已為時過晚, 合作外賣平臺分成談判權較強的情況下。 收購一家立足於北上廣的高端外賣平臺是無奈, 也是一種選擇。 畢竟消費場景的擴大和多元化中, 外賣市場是洋速食們最饑渴的部分。 麥當勞去年的外賣增長了30%, 在一線城市, 把速食帶回家的宅男宅女和辦公一族, 體量還是非常可觀的。

總的來說, 這些洋速食的場景擴大底氣來自他們的品牌、易標準化和中央廚房。規模化和標準化是中式餐飲企業的短板,但卻是“洋速食”們的優勢所在。(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中式速食還是洋速食,都有相互融合借鑒的趨勢);其次,地溝油等衛生問題也給國人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而外資品牌在產品品質的管控上口碑仍在,品牌信賴感相對更強。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越來越接地氣的洋速食,並不是真想讓自己變“土”,而是在業績壓力的逼迫下,選擇了各種降成本和提單客量的戰略。從最初的中國紅到現在的變速食為集體消費,洋速食也越來越懂得研究國人吃飯紮堆的習慣了。

這些洋速食的場景擴大底氣來自他們的品牌、易標準化和中央廚房。規模化和標準化是中式餐飲企業的短板,但卻是“洋速食”們的優勢所在。(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中式速食還是洋速食,都有相互融合借鑒的趨勢);其次,地溝油等衛生問題也給國人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而外資品牌在產品品質的管控上口碑仍在,品牌信賴感相對更強。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越來越接地氣的洋速食,並不是真想讓自己變“土”,而是在業績壓力的逼迫下,選擇了各種降成本和提單客量的戰略。從最初的中國紅到現在的變速食為集體消費,洋速食也越來越懂得研究國人吃飯紮堆的習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