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食之本味——食療篇(三)

食療要達到功效, 離不開烹飪這個落腳點。 適合你的食材, 只有變成一碗飯和一道菜擺在眼前, 食療才真正開始。 幾千年來, 廟堂之上百姓之家, 廚師成為了生活中離不開的角色。 同樣的魚, 有人能做到既去除腥味, 又激發鮮味, 而有人卻在這些味道中不知所措, 食材被白白浪費。 真傳一句話, 廚師的工作就是“去除食材的異味, 激發其美味。 ”聽來簡單, 做來卻不易。 從食材的初加工開始就藏滿了學問, 再到入鍋、水量、水溫、火候, 烹飪中的各種方法幾乎都要用到。

豬肚是補益脾胃之氣的佳品, 而燉豬肚也簡單到只需幾種佐料調味, 可多數人卻總也做不好, 這是為什麼?做豬肚的核心不在煮燉, 而在初加工。 新鮮豬肚的肥油和筋膜要用小刀剔除, 豬肚正反兩面的粘液也要清洗乾淨。 這兩點做的是否到位直接決定成品味道。 有的廚師用堿, 鹽, 白醋, 花椒,

反復搓揉清洗, 並且重複至少三次。 有的廚師用菜籽油, 麵粉, 花椒, 料酒, 鹽反復搓揉, 清洗, 再重複。 不論哪種, 想要吃到鮮美無異味的豬肚, 至少要彎著腰在水池前不停的清洗長達半個小時甚至更久, 如果再加上煮燉的時間, 前後一共需要三到四個小時, 這樣想來, 能吃這麼一羹豬肚湯也真算是種享受。 廚師是個考驗體力, 腦力和耐心的高級活兒。

更精緻講究的, 我國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揚菜講究“酥爛脫骨, 不失其形, 滑嫩爽脆, 不失其味”。 一位廚師, 守在灶前, 看似平靜, 其實鍋中已變化無窮。 這一刻, 時間, 這一鍋, 空間, 是個迅速變化的整體, 這叫“鍋氣”。

多數人習慣將專業的做飯稱為“烹飪”。 其實“烹”和“飪”不同。 “逢烹必炸”, 烹之前要將食材油炸, 把水分炸幹, 使它有種嗷嗷待哺, 要吸收湯汁的狀態, 此時調一杯香汁入鍋, 香氣出, 湯汁被吸入。 如果不炸就烹, 是皮外傷, 不入味。 “飪”指韌性, 慢熬。 鮮嫩的食材常用烹, 老的食材需要飪。 現代科學認為油炸食物不好消化, 有毒害物質, 甚至歸為垃圾食品。

其實不必如此絕對。 油炸能平衡寒性食材的偏性, 油炸過的東西味多為苦溫, 對心胃實寒, 腎虛寒的人尤為適合。

“甘受和, 白受彩”。 白色是基本色, 所有的彩色在白色上輕易的顯現。 水最甘淡, 以它做基礎, 可以體現所有的味道。 “凡味之本, 水最為始”。 《本味篇》又說“五味三材, 九沸九變, 火為之紀。 時疾時徐, 滅腥去臊除膻, 必以其勝, 無失其理。 ”烹飪是水與火的藝術, 水和火是調味的最基本方法。

例如婦人產後常喝的鯽魚湯, 主料配料極簡單, 而這道湯成敗的關鍵在於水、火、溫度。 要先將鍋燒熱, 倒入豬油。 熱鍋涼油可以保證鯽魚皮不粘鍋。 兩面微黃, 表皮“挺住”, 這是煎的標準, 說明您煎的恰到好處。 此時投入蔥姜, 注入開水。 開鍋去浮沫, 大火翻湯十五分鐘, 出鍋前加鹽和白胡椒粉, 齊活!整個過程只用到一個主料, 五種配料少許, 這鍋濃郁的奶白色的湯是通過對水和火的控制實現的。 煎好的魚注入開水而不是涼水, 是為了肉質鮮嫩, 翻湯時用大火, 是為了將魚肉中的精, 也就是蛋白質充分激發出來。 關火後才加鹽,是因為鹽會將蛋白質鎖住,加鹽太早就做不出奶白色的湯。做一道好菜不需要雞精味精,甚至不需要複雜的調味品,它需要的是:人對水火的瞭解和控制。就像兩軍交戰一樣,是對局面的把控。

這也是為什麼,你按部就班照著菜譜,連調料都精確到克,時間精確到分鐘,卻總也做不出廚師出品的那個精神勁兒。

關火後才加鹽,是因為鹽會將蛋白質鎖住,加鹽太早就做不出奶白色的湯。做一道好菜不需要雞精味精,甚至不需要複雜的調味品,它需要的是:人對水火的瞭解和控制。就像兩軍交戰一樣,是對局面的把控。

這也是為什麼,你按部就班照著菜譜,連調料都精確到克,時間精確到分鐘,卻總也做不出廚師出品的那個精神勁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