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都是為了脖子,你的車頂有臺階麼?

大百哥評:

上一篇代班的VAN哥詳細講了路虎發現5, 在此百哥感謝百忙中去風景如畫、風和日麗的猶他州出差的VAN哥。 在稿子裡VAN哥也提到了路虎家族設計特徵之一的階梯式車頂, 今兒百哥就給大家講講這“階梯式車頂”。

階梯式車頂這種設計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大量出現, 到如今逐漸消亡, 僅僅5、60年的時間。 而發現家族正是這種車頂設計沿革的一個代表車型, 從發現1到發現5的變化成為了階梯式車頂發展的縮影。

今天咱就聊聊這階梯式車頂。

▼ 路虎發現家族是階梯式車頂發展的一個縮影

(PS:路虎這些車的側面太像了, 簡直就是大家來找茬……)

1. 階梯式車頂的誕生與演進

階梯式車頂的誕生和脖子息息相關, 這個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讓你的脖子能盡情的舒展, 不必在某一個角度保持不動。

▼ 這種尷尬不光大姚遇到過吧

▼ 車頂高點多好

一項造福高個兒的發明

階梯式車頂為脖子而生,有大樑的車上因為大樑走勢,車內的座椅一排比一排高。到了第三排如果不加高車頂,那基本沒法坐了。加高整個車頂又太浪費,於是只加高部分車頂這種聰明的想法就這樣出現上了。

▼ 座椅一排比一排高

▼ 不加高車頂的話,第三排就非常壓抑了

▼ 這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車型了

其實階梯式車頂在越野車上的應用都是後話了,最早的階梯式車頂出現在Wagon上,也就是旅行車上面。

Wagon是階梯式車頂的誕生地

百哥碎碎念:“那是一個黃金年代,二戰結束後世界重回正軌,基礎建設和個人消費爆發式的增長;科學技術在冷戰的刺激下快速躍升,短短十年載人航太變為現實;後現代主義藝術風格崛起等等。彼時的大眾都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一個人的工資可以養活一家人;和現在全民向商、總想靠把別人的錢揣到自己兜裡的方式讓個人財富跑贏經濟總量增速。”咳,扯遠了……

總之在那個時代下的美國家庭就像今天的中國家庭一樣,正在步入汽車全面普及的時代,那個時候美國家庭也是一家一輛車,同時趕上戰後人口增長,家裡孩子成群。

所以美國家庭的車型主力是各式各樣的大Wagon(哇哏),那種大Wagon的作用和今天的MPV、SUV很類似了。這裡 @VAN哥 更有發言權。

Wagon為了滿足全家多口人出行的需求,尾廂直接整成了個大沙發,弄的跟家裡的起居室似的,不像今天的旅行車只用來置物。

▼ 廣告總是描繪用戶嚮往的生活

當時的大Wagon也是帶底盤大樑的,所以“起居室”的高度堪憂,階梯式車頂順勢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又不破壞車身的流線造型。

當年車身造型是否Fashion、是否流線,是用戶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 階梯車頂還有往下凹的,例如1958年美國汽車公司(AMC)的“大使”車型,為了在車頂上放行李

像通用的別克Sport Wagon系列和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Vista Cruiser系列都使用相同的階梯車頂,因為都是通用旗下的所以區別不大。

▼ 別克的Sport Wagon系列

▼ 同屬通用公司的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Vista Cruiser

在一些歐洲旅行車上也能見到階梯式車頂,像雪鐵龍CX Familiale,也是有第三排的大號旅行車。

▼ 雪鐵龍CX當年可是集先進技術於一身,使用可調高度懸掛的先鋒

越野熱潮興起之後才出現在越野車上

階梯車頂在越野車上的應用我們必須提到一款經典車,小時候玩過火柴盒小車的人肯定對這款車印象很深。

▼ Matra Rancho掀起了廉價越野車的熱潮

Matra Rancho這款越野車1977年誕生於法國,當時正是路虎掀起越野熱潮的時候,所以這款車外觀上有那麼一些路虎的味道,但是價格只有路虎的一半,越野性能也不差。因此,這款車很快風靡歐洲。

▼ 階梯式車頂讓後排高度超越了前排

借著越野車的強勁熱潮,路虎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代發現車型,從這裡開啟了發現家族的階梯式車頂之路。

▼ 第一代發現的階梯式車頂很明顯

到了2004年,發現大換代,第三代發現的車身大樑嵌入到了車廂裡,大樑佔用的空間就很少了,第二排座椅已經和第一排幾乎持平,但第三排還不行。

▼ 發現3、4半嵌式的大樑(紅色部分)

▼ 第二排頭部空間比第一排還寬鬆

最後,2017年,發現徹底拋棄了底盤大樑,第五代發現上開始用承載式車身(這百哥是不能接受的!)。三排座椅終於在一個水平線上了。

第五代發現的設計師也特別提到,第三排座椅還刻意設計得比第二排略高一點的劇院式,是為了讓第三排乘客擁有比較好的前向視野,這樣坐在擁擠的第三排也不至於太壓抑。

▼ 承載式車身算是階梯式車頂的終結者

車身的進化導致頭部空間不再緊張只是階梯式車頂逐漸消失的一個誘因,階梯式車頂的一些硬傷才是導致它消失的主因。

2.階梯式車頂的硬傷

階梯式車頂表現出來的那些硬傷是它消失的主因,如果沒有這些弊端,恐怕階梯式車頂還能再戰50年。

糟糕的氣動表現

車頂上的臺階對於空氣動力學工程師是個噩夢,增加風阻不說,產生的風噪也讓人難以接受。

▼ “減速板”越小越好

階梯式是全景天窗的剋星

階梯式車頂這簡單的一個折線也成了玻璃廠的噩夢,現在不是生產不出異型玻璃,而是這樣的玻璃即容易爆、成本又高。所以在發現系列上只有前後分塊的天窗,即便是在第五代發現上也是如此。

▼ 階梯式車頂只能用多塊天窗

▼ 第五代發現的車頂只有“階梯”部分不是天窗

常見的又有全景天窗,又有階梯式車頂的貨是標緻2008,它是怎麼做到的?因為那個階梯式車頂只是裝飾。

▼ 2008的階梯車頂只是為了好看

標緻2008的車頂隆起的部分完全沒有增益車內空間,只是為了營造特殊的車頂造型,隆起的部分可以看作行李架的一部分。

▼ 文藝的法國設計師所設計的階梯車頂完全是為了造型

▼ 內部看車頂是平的

▼ 不影響天窗的安裝

階梯式車頂倒也不光都是弊端,畢竟車頂高了幹點愛幹的事兒也比較方便,現在很多人比較好這口。

▼ 車頂高了幹點別的事兒也方便

3. 階梯式車頂的未來

時至今日,階梯式車頂越來越少,只有在概念車上能見一二,那些階梯也都是為了視覺效果。例如,新款F150的原型福特Atlas,縱向的階梯倒是挺有新意,但是那個“凹”字形的擋風玻璃估計也沒人願意量產。

▼ 2013年的福特Atlas概念車,除了車頂以外,這車和現在的F150一樣

所以就目前這個趨勢看,階梯式車頂恐怕很難在當下立足。按照發現家族的慣例,第6代發現還會用第5代發現的車身,所以在發現家族上,至少要到第7代設計的時候才會再次提起階梯式車頂的去留問題。

不過世事難料,也說不準到那時候階梯式車頂又風靡起來了呢。

往期回顧:

全新一代路虎發現上市,這下孫紅雷和陳道明之間只差一輛路虎了

新一代發現不夠正宗?別扯犢子,你要麼不懂裝懂,要麼就是買不起

SUV大百科

SUV大百科

獲取更多一手SUV資訊

▼ 車頂高點多好

一項造福高個兒的發明

階梯式車頂為脖子而生,有大樑的車上因為大樑走勢,車內的座椅一排比一排高。到了第三排如果不加高車頂,那基本沒法坐了。加高整個車頂又太浪費,於是只加高部分車頂這種聰明的想法就這樣出現上了。

▼ 座椅一排比一排高

▼ 不加高車頂的話,第三排就非常壓抑了

▼ 這也是大家很熟悉的車型了

其實階梯式車頂在越野車上的應用都是後話了,最早的階梯式車頂出現在Wagon上,也就是旅行車上面。

Wagon是階梯式車頂的誕生地

百哥碎碎念:“那是一個黃金年代,二戰結束後世界重回正軌,基礎建設和個人消費爆發式的增長;科學技術在冷戰的刺激下快速躍升,短短十年載人航太變為現實;後現代主義藝術風格崛起等等。彼時的大眾都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一個人的工資可以養活一家人;和現在全民向商、總想靠把別人的錢揣到自己兜裡的方式讓個人財富跑贏經濟總量增速。”咳,扯遠了……

總之在那個時代下的美國家庭就像今天的中國家庭一樣,正在步入汽車全面普及的時代,那個時候美國家庭也是一家一輛車,同時趕上戰後人口增長,家裡孩子成群。

所以美國家庭的車型主力是各式各樣的大Wagon(哇哏),那種大Wagon的作用和今天的MPV、SUV很類似了。這裡 @VAN哥 更有發言權。

Wagon為了滿足全家多口人出行的需求,尾廂直接整成了個大沙發,弄的跟家裡的起居室似的,不像今天的旅行車只用來置物。

▼ 廣告總是描繪用戶嚮往的生活

當時的大Wagon也是帶底盤大樑的,所以“起居室”的高度堪憂,階梯式車頂順勢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又不破壞車身的流線造型。

當年車身造型是否Fashion、是否流線,是用戶購買的決定性因素。

▼ 階梯車頂還有往下凹的,例如1958年美國汽車公司(AMC)的“大使”車型,為了在車頂上放行李

像通用的別克Sport Wagon系列和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Vista Cruiser系列都使用相同的階梯車頂,因為都是通用旗下的所以區別不大。

▼ 別克的Sport Wagon系列

▼ 同屬通用公司的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Vista Cruiser

在一些歐洲旅行車上也能見到階梯式車頂,像雪鐵龍CX Familiale,也是有第三排的大號旅行車。

▼ 雪鐵龍CX當年可是集先進技術於一身,使用可調高度懸掛的先鋒

越野熱潮興起之後才出現在越野車上

階梯車頂在越野車上的應用我們必須提到一款經典車,小時候玩過火柴盒小車的人肯定對這款車印象很深。

▼ Matra Rancho掀起了廉價越野車的熱潮

Matra Rancho這款越野車1977年誕生於法國,當時正是路虎掀起越野熱潮的時候,所以這款車外觀上有那麼一些路虎的味道,但是價格只有路虎的一半,越野性能也不差。因此,這款車很快風靡歐洲。

▼ 階梯式車頂讓後排高度超越了前排

借著越野車的強勁熱潮,路虎在1989年推出了第一代發現車型,從這裡開啟了發現家族的階梯式車頂之路。

▼ 第一代發現的階梯式車頂很明顯

到了2004年,發現大換代,第三代發現的車身大樑嵌入到了車廂裡,大樑佔用的空間就很少了,第二排座椅已經和第一排幾乎持平,但第三排還不行。

▼ 發現3、4半嵌式的大樑(紅色部分)

▼ 第二排頭部空間比第一排還寬鬆

最後,2017年,發現徹底拋棄了底盤大樑,第五代發現上開始用承載式車身(這百哥是不能接受的!)。三排座椅終於在一個水平線上了。

第五代發現的設計師也特別提到,第三排座椅還刻意設計得比第二排略高一點的劇院式,是為了讓第三排乘客擁有比較好的前向視野,這樣坐在擁擠的第三排也不至於太壓抑。

▼ 承載式車身算是階梯式車頂的終結者

車身的進化導致頭部空間不再緊張只是階梯式車頂逐漸消失的一個誘因,階梯式車頂的一些硬傷才是導致它消失的主因。

2.階梯式車頂的硬傷

階梯式車頂表現出來的那些硬傷是它消失的主因,如果沒有這些弊端,恐怕階梯式車頂還能再戰50年。

糟糕的氣動表現

車頂上的臺階對於空氣動力學工程師是個噩夢,增加風阻不說,產生的風噪也讓人難以接受。

▼ “減速板”越小越好

階梯式是全景天窗的剋星

階梯式車頂這簡單的一個折線也成了玻璃廠的噩夢,現在不是生產不出異型玻璃,而是這樣的玻璃即容易爆、成本又高。所以在發現系列上只有前後分塊的天窗,即便是在第五代發現上也是如此。

▼ 階梯式車頂只能用多塊天窗

▼ 第五代發現的車頂只有“階梯”部分不是天窗

常見的又有全景天窗,又有階梯式車頂的貨是標緻2008,它是怎麼做到的?因為那個階梯式車頂只是裝飾。

▼ 2008的階梯車頂只是為了好看

標緻2008的車頂隆起的部分完全沒有增益車內空間,只是為了營造特殊的車頂造型,隆起的部分可以看作行李架的一部分。

▼ 文藝的法國設計師所設計的階梯車頂完全是為了造型

▼ 內部看車頂是平的

▼ 不影響天窗的安裝

階梯式車頂倒也不光都是弊端,畢竟車頂高了幹點愛幹的事兒也比較方便,現在很多人比較好這口。

▼ 車頂高了幹點別的事兒也方便

3. 階梯式車頂的未來

時至今日,階梯式車頂越來越少,只有在概念車上能見一二,那些階梯也都是為了視覺效果。例如,新款F150的原型福特Atlas,縱向的階梯倒是挺有新意,但是那個“凹”字形的擋風玻璃估計也沒人願意量產。

▼ 2013年的福特Atlas概念車,除了車頂以外,這車和現在的F150一樣

所以就目前這個趨勢看,階梯式車頂恐怕很難在當下立足。按照發現家族的慣例,第6代發現還會用第5代發現的車身,所以在發現家族上,至少要到第7代設計的時候才會再次提起階梯式車頂的去留問題。

不過世事難料,也說不準到那時候階梯式車頂又風靡起來了呢。

往期回顧:

全新一代路虎發現上市,這下孫紅雷和陳道明之間只差一輛路虎了

新一代發現不夠正宗?別扯犢子,你要麼不懂裝懂,要麼就是買不起

SUV大百科

SUV大百科

獲取更多一手SUV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