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紅色聖地——子長嗩呐

子長嗩呐

子長嗩呐歷史悠久, 代代相傳,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 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徵。 它以五人一組, 系吹打結合吹奏班子, 活躍在民間。 這些民間樂隊人雖少, 但樂器聲音宏亮, 吹起來紅火熱鬧, 曲調委婉動聽, 群眾十分喜歡。 過紅白事、搞慶祝活動、鬧秧歌都有吹手助興。

子長嗩呐杆長碗大, 音色明亮, 低音渾厚, 高音挺拔, 粗獷悍實, 熱烈奔放, 舒展挺拔, 音量大, 透氣力強, 滲透著雄健的陽剛之氣。

歡快時如火如荼;悲涼時如訴如泣。 將黃土高原特有的風土人情一覽無餘地傾訴於嗩呐聲中。 它的藝術魅力很強, 男女結婚時的前奏《大擺隊》, 使人耳發熱, 臉發燙, 心如醉, 意似狂, 旋即可以不顧一切地跳動起來。 人亡而葬時, 一曲《苦伶仃》, 如泣如訴, 餘間震顫, 使人悵然若失, 陷入渺茫的思緒。 長歌當哭, 其淒婉, 其哀怨, 令最剛強的漢子也會產生失落感, 也會揪心裂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 子長嗩呐隊伍迅速發展, 嗩呐吹奏者由原來的100多人發展到1000多人。 從單純的兩支大嗩呐各吹高、低兩個八度的傳統吹奏, 發展到嗩呐、海笛、管子、笙、笛子合奏;從鼓、鈸、鑼(疙瘩鑼)比較簡單的打擊樂, 逐漸發展到大鼓、小鼓、水鈸、小鈸、手碗、京鑼配合敲打的新式打法;從以往的只吹傳統曲牌到民歌、流行歌曲按不同場合恰當吹奏的境界。 先後在湖南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成功演出, 多次為影視劇攝製節目, 應邀參加了《羊馬河戰役》、《北斗》、《火種》、《三鼓催春》、《延安之聲》、《劉志丹與謝子長》、《中國命運大決戰》、《童年的回憶》等電影電視劇的拍攝,

其中鳳凰衛視台製作的《子長嗩呐迎親》向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放。

2006年6月29日, 與俄羅斯國防部紅旗歌舞團同台獻藝。 2006年7月22日, 在“第七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民間藝術表演暨全國首屆民間吹歌展演第四屆南戴河荷花藝術節”比賽中,

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堪稱陝北一絕的子長嗩呐, 不再僅僅局限於紅白喜事, 它正作為一個品牌, 逐漸為全國人民所熟悉, 吹遍了陝北的山山水水, 吹響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彰顯了民間文藝的風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