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校園貸緊急叫停,互聯網金融整治在行動

前段時間, 校園貸在業內鬧得沸沸揚揚。 自2013年7月第一家互聯網校園貸平臺出現, 校園貸自此便邁開了備受行業爭議的步履。 當初, 看好這一市場的資本蜂擁而至, 由於行業還為出臺相關監管政策, 校園貸由此開啟了野蠻生長之路。 直到去年年初, 校園內頻發“暴利借貸”、“裸條事件”、“暴力催收”等事件, 由此將校園貸推上風口浪尖, 野蠻生長態勢也急劇受到遏制。

去年4月, 銀監會和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 開始整頓校園貸市場。 時隔一年, 今年4月, 銀監會發佈《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 再次強調要重點做好校園網貸的清理整頓工作。 而僅隔2個月, 本月開始, 監管措施進一步收緊, 一份重磅《通知》, 讓校園貸業務也最終遭遇了不可避免的緊急刹車: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

這一清頓工作讓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平臺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後期將如何轉型成了網貸平臺生死攸關的問題。 根據新規有專家表示, 今後有校園貸“入場券”的可能只有銀行與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 如今, 國家各項監管政策頻頻出臺, 監管收緊, 讓互聯網金融面臨著重大變局, 行業逐步步入了合規發展階段, 快速不再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所追求的目標, “快中求穩, 穩中求進”成了現階段的發展趨勢。 由於學生群體的消費需求確實存在, 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既擁有良好的信貸業務基礎, 又有嚴謹的風控體系和規範的催收手段, 更適合校園貸市場, 無疑應成為校園貸市場主力軍。

對於銀行重新接手校園金融業務, 也有部分人表示擔心, 額外的消費貸款和現金貸不利於學生培養正確理性的消費觀, 也可能出現多頭借貸以至於超出其自身能力而無法還款的情況。 所以, 校園貸業務後期的發展形勢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和完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