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古韻新生 留住耕讀文化的根和魂

■滄江書院書法課。

■改造後的景觀池。

■龍王廟

這裡的景致很迷人:坐落于九龍江出海口北岸, 背山傍水, 風光秀美。

這裡的歷史很厚重:既有以“滄江古鎮”“冠絕八閩”著稱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蓮塘別墅, 又有磚雕技藝精湛的柯井張氏古宅, 還有佈滿閩南特色騎樓式建築的三條老街和解放前的中共地下活動據點“魁星樓”, 以及見證昔日中外交流的百年天主教堂等十餘座古建築。 每座美輪美奐的紅磚大厝都有動人的故事, 精湛的建築工藝向人們訴說著華僑先人下南洋的堅韌歲月。

在海滄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 時代又賦予這些古跡一項新的使命:記錄過往的輝煌, 成為新社區的標誌和靈魂。

這裡就是海滄街道海滄社區,

今天的海滄社區居民正傳承耕讀文化、建設幸福家園, 延續著社區的文化血脈。

《海滄週報》記者 楊佳怡 林藝萍

通訊員 劉麗萍 林聰慧

保護古跡

臭水池變小公園, 龍王廟魅力重現

海滄社區的龍王廟前原先有個臭烘烘的水池, “以前這一片周邊還有豬圈, 氣味很不好, 蚊蟲漫天飛, 垃圾隨處可見, 衛生環境差, 大家都不愛來。 ”海滄社區居委會主任江國民說, 在街道辦的支持下, 居民讓地, 社區把這裡提升成為小公園, 實現雨汙分流, 如今污水經過處理後, 不再散發臭味。 現在, 廟前多了一個小公園, 龍王廟戲臺上不時會有表演, 戲臺邊的景觀池天天都有人結伴而來, 居民們還主動負責起周邊的衛生工作。

“龍王廟就是我們的老建築,

公園的建造不僅保留了民俗文化, 還改善了環境, 讓更多人愛來這裡。 ”江國民說, 保護好類似龍王廟這樣的古建築, 可以讓更多人看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社區以‘海滄’命名, 說明社區是有歷史底蘊的。 ”江國民說, 海滄社區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是經貿往來的重要節點。 經居民提議, 社區還打算建一個小博物館, 用來展示海滄社區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古韻等方方面面。 目前, 該想法已得到街道辦肯定, 正在進一步籌備中。

傳承文化

書法課上學孝道, 答嘴鼓中唱耕讀

位於海滄社區居委會的滄江書院, 閱覽室、書畫學堂、健身房等一應俱全, 文化長廊裡蓮塘儒韻、進香文化、老街印象等圖文介紹記錄著社區的過往與輝煌。

海滄社區以滄江書院為陣地, 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讓社區居民們都參與其中, 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孝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 像孩子背著老人家, 寓意著長大後你們要孝順父母、承擔起責任。 ”每週六, 海滄中心小學退休校長林建昌都要來到滄江書院給學生們上書法課。 他的書法課吸引了社區不同年級的孩子們來學習, 他的課既有書法寫作, 又融入道德禮儀教育, 頗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社區裡還有許多熱心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人, 張全福就是其中之一, 他一邊收集有關社區的人文歷史資料, 一邊向探訪社區的遊人講解。 “耕可以養身, 讀可以明道, 做一個有知識有情懷的現代農民。 ”在前不久的海滄社區慶“三八”聯歡會上, 張全福自編自演的答嘴鼓《探討古鎮建設 拓展耕讀文化》,以閩南傳統曲藝形式,道出了弘揚耕讀文化的意義,贏得滿堂喝彩。

【文物古跡】

黃公橋 鄭偉明 攝

黃公橋位於海滄街道海滄村新街,相傳為宋代黃九郎所建,橫跨涵間河兩岸,後代屢有重修、改建。原先的黃公橋橋洞很寬,颱風天,本地和龍海角美一帶的船隻包括漁民的戽網仔船都進入橋洞避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此橋改建,加寬橋面並鋪上水泥。

【特色物產】

土筍凍 鄭偉明 攝

閩南語歌曲中有一首叫《哇,土筍凍》,“土筍凍呀土筍凍,最最好吃真正Q……獨獨咱家鄉出這項”,土筍凍是著名的“海滄三寶”(土筍凍、土龍湯、白灼章魚)之一,由土筍熬湯冷卻製成,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現在海滄老街還有三家“老牌土筍凍”作坊。

【答嘴鼓原創作品】

探討古鎮建設

拓展耕讀文化(節選)

A:什麼是耕讀文化?

B:耕讀文化就是利用勞動剩的時間,認真學習文化。

A:咱農民人啊是把田做好,三頓有湯吃就好。學習文化有什麼用?

B:真有用,耕就是農業活動,耕作可以豐五穀,飼活一家人,勞動致富。讀就是讀書,讀書知道禮儀,修身養性,以立孝道,學習做人的道理。

A:你講嘛是有道理,人哪不講理,做人嘛是失去意義,社會就會亂晞晞。

B:所以耕讀文化是一種情懷,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追求。

A:啊咱現在田園被國家徵用,沒田園可做,啊是要怎樣耕讀文化。

B:步入現代社會,建設新農村,雖然大家沒田園可做,但對學習追求不能放鬆,應當發揚古早人耕讀文化的精神。

(作者 張全福)

張全福自編自演的答嘴鼓《探討古鎮建設 拓展耕讀文化》,以閩南傳統曲藝形式,道出了弘揚耕讀文化的意義,贏得滿堂喝彩。

【文物古跡】

黃公橋 鄭偉明 攝

黃公橋位於海滄街道海滄村新街,相傳為宋代黃九郎所建,橫跨涵間河兩岸,後代屢有重修、改建。原先的黃公橋橋洞很寬,颱風天,本地和龍海角美一帶的船隻包括漁民的戽網仔船都進入橋洞避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此橋改建,加寬橋面並鋪上水泥。

【特色物產】

土筍凍 鄭偉明 攝

閩南語歌曲中有一首叫《哇,土筍凍》,“土筍凍呀土筍凍,最最好吃真正Q……獨獨咱家鄉出這項”,土筍凍是著名的“海滄三寶”(土筍凍、土龍湯、白灼章魚)之一,由土筍熬湯冷卻製成,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現在海滄老街還有三家“老牌土筍凍”作坊。

【答嘴鼓原創作品】

探討古鎮建設

拓展耕讀文化(節選)

A:什麼是耕讀文化?

B:耕讀文化就是利用勞動剩的時間,認真學習文化。

A:咱農民人啊是把田做好,三頓有湯吃就好。學習文化有什麼用?

B:真有用,耕就是農業活動,耕作可以豐五穀,飼活一家人,勞動致富。讀就是讀書,讀書知道禮儀,修身養性,以立孝道,學習做人的道理。

A:你講嘛是有道理,人哪不講理,做人嘛是失去意義,社會就會亂晞晞。

B:所以耕讀文化是一種情懷,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追求。

A:啊咱現在田園被國家徵用,沒田園可做,啊是要怎樣耕讀文化。

B:步入現代社會,建設新農村,雖然大家沒田園可做,但對學習追求不能放鬆,應當發揚古早人耕讀文化的精神。

(作者 張全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