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合語的筆 南陽烙畫作品《清明上河圖》

龍騰南陽訊 2002年的一天, 一位朋友到辦公室閒談, 不知怎麼就說起了南陽烙畫, 說南陽烙畫廠烙了一幅絲絹套色烙畫《清明上河圖》, 作品的價值不在《清明上河圖》上, 在“絲絹套色烙畫”上, 這是烙畫的藝術創新。

第二天, 約上攝影記者趙明祿去一看究竟, 就這樣認識了這幅畫的烙者盧合語。

那是一幅長15米、高0.64米的絲絹套色烙畫《清明上河圖》, 是盧合語用4個月時間烙成的。 傳統烙畫主要是竹木、宣紙烙畫, 絲絹烙畫在當時僅有10餘年的歷史, 絲絹套色烙畫的出現時間更短, 藝術難度更大。 回來寫了篇新聞發在了人民日報·海外版。

那次, 與盧合語接觸不多, 後來也再無聯繫, 偶爾聽到他一些消息, 都是說他的烙畫事兒, 越來越好了, 日臻大氣等等。

前幾天, 又聽聞他在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獲得一個“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

也沒太當回事兒, 一支鐵筆30年為他帶去的榮譽多了, 又是“南陽烙畫”傳承人, 這次獲這個獎正常不過。

真正引起我對盧合語烙畫藝術思考的是上周的一次閒聊。 一天下午, 一外地友人說想看看南陽烙畫, 就走進了南陽烙畫廠, 走進了盧合語的辦公室。 閒聊中見桌上一書, 河北一位元烙畫者作品集, 集子裡是鄉愁的記憶, 乍一看, 似國畫, 似油畫, 封面上卻清楚地寫著“烙畫藝術”。 烙畫是南陽“三寶”之一, 但我未曾深究。 盧合語說, 這些年全國烙畫發展很快, 其他繪畫藝術如國畫、油畫等與烙畫互植的藝術創新時有出現, 像這本集子裡的作品在國畫裡植入烙畫, 又在烙畫裡融入國畫、油畫技法, 屬於現代烙畫藝術, 也很受歡迎, 應該說是對烙畫藝術的一種探索。

“作為南陽烙畫傳承人, 我更傾向於南陽烙畫的傳統味道。 傳統的, 原味的烙畫應該一代代傳承下去。 當然原味的, 也不是說一成不變, 像絲絹套色烙畫就屬於創新。 同時, 我也贊成做一些跨門類的藝術探索。 ”盧合語說。 看盧合語的烙畫, 《清明上河圖》《中華魂》《三顧茅廬》《奔馬圖》及至花鳥蟲魚等, 多以傳統藝術手法為主, 體現的是南陽烙畫的藝術精髓, 但在內容與技法表現形式上又有大膽拓展, 有不少探索的成分在裡邊。

南陽烙畫, 輝煌期走進過宮廷, 也廣為普通人家所愛。 前些年一度步入衰落以致生存維艱, 後, 在烙畫人及多方努力下漸漸地走了過來。 今天, 隨著藝術進家庭及傳統文化的復蘇對人們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烙畫、消費烙畫。 “在深圳、廣州, 烙畫有一定的高端消費群體, 大家的作品動輒數萬、十幾萬元, 烙畫一如國畫, 烙畫家一如國畫大家……”盧合語感慨, “烙畫是南陽的, 看到在其他地方的火熱, 心裡有激動,

又有失落, 但更多的是高興。 ”

“如何讓南陽烙畫在本土也火起來, 藝術家的價值也能夠得到真正的體現, 是我們烙畫人思考的一個問題。 ”盧合語握著手中的鐵筆陷入了沉思……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郭起華

編輯:鄭豐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