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王石掛印:郁亮時代萬科能否成為技術公司?

時代週報記者 溫斯婷 發自廣州

王石在萬科的董事會名單中沒有再出現。

2016年6月27日, 萬科2015年度股東大會。 在這一場超過3個小時的股東大會上,

王石危坐台中央。

“我曾經說過, 我的成功, 應該是沒有人再需要我。 從現在來看, 我還不大成功……我希望鬱亮能代替我, 如果郁亮成為董事長, 我同時辭職—如果我還沒被罷免的話, 這是不錯的一個建議。 ”王石表示, 個人榮辱去留並不重要, 也認為可以在合適的時候退休讓位于鬱亮。

時隔一年, 這個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建議變成了現實。

2017年6月21日清晨, 王石在個人朋友圈宣佈, 將退出萬科(000002.SZ)董事會, 不參與新一屆董事的提名。

如無意外, 萬科將在本月最後一天舉行的股東大會上正式完成這家企業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掌舵人交替, 郁亮將成為萬科歷史上第二任董事長。

在萬科33年的歷程中, 王石是一個標籤。 以他的傳奇為核心,

構築了一個龐大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 有規則, 有組織, 有精神內核。

資本的圍獵, 打破了王石構建的世界。 經歷了寶能的兇猛、華潤的搖擺、恒大的強勢, 這一場史詩級的爭奪隨著“白武士”深圳地鐵的引進而畫上句點。

作為“一個集體的作品”, 萬科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這一次, 66歲的王石選擇對萬科放手, 對自己放手。

規則

王石似乎一直都在構築著自己的世界, 那個世界有著自己的規則。 在那個世界中, 王石是企業家, 是探險家, 是慈善家, 亦是廣告代言人和娛樂八卦男主角。 但他最成功的角色, 仍然是“萬科的精神領袖”。

對於高幹子弟出身的王石來說, 按部就班的人生並沒有吸引力。 1983年, 他辭去了在廣州機關的“鐵飯碗”,

孤身一人前往當時還是一片荒山灘塗的深圳特區, 開始了他的創業夢。

第二年, 他一手參與創辦了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即萬科前身), 並擔任經理一職。

這一年被認為是中國公司的元年。 當時, 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繼農村改革之後, 城市改革成為中國經濟的主戰場, 創辦現代企業成為可能。 和萬科一起橫空出世的, 還有聯想、海爾、健力寶、科龍等一大批帶有中國改革開放烙印的企業。

和母公司深圳市特區經濟發展公司之間的分歧不斷, 讓王石開始意識到產權清晰的重要性。 1986年, 深圳特區國企股份化規定發佈, 股份化改革成為了王石謀求獨立的最佳路徑。

兩年後, 37歲的王石主動放棄了公司股權,

萬科在股權改制下成為當時市場上的“異類”—一個奉行混合所有制的企業。

1994年, 君安證券突如其來的一擊, 儘管最終被成功擊退, 但仍讓王石深深意識到股權分散可能帶來的危險。

不過, 王石並沒有因此而改變他定下的規則, 這種股權分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今日, 並且成為萬科遭遇二次狙擊的最大根源之一。

“君萬之爭”發生逾20年後, 姚振華帶領下的寶能系表現得更為“狼性”。 對於寶能系的舉牌, 王石的第一反應是“不”, 因為這並不符合他所設計的路線。

在2016年1月31日舉行的2016年天山峰會上, 王石毫不掩飾這種抗拒:“這麼多年來, (萬科)一直是國有股占第一大股東, 我過去設計是這樣的, 現在是這樣的,

將來也會是這樣的。 所以民營企業, 不管我喜歡你, 不喜歡你, 你要想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 我就告訴你, 我不歡迎你。 ”

世間萬物, 皆是圓點。

王石曾表示, 1988年股改對萬科的重大意義就是產權上確定了這個公司的所有人。 不過, 隨著“國”字頭深圳地鐵成為第一大股東, “重回體制系統”的質疑不可避免地出現在萬科身上, 而萬科對此作出的回答是“堅持混合所有制不改變”。

這一堅持, 得到了深圳地鐵的支持。

時間

萬科文化, 是這個世界的另一根支柱。

“我做的事情不僅和萬科和股東利益相干, 而且是非常相干。 ”2016年11月19日, 6年來第一次參加公司媒體溝通會的王石說, “之所以我有底氣, 是因為我捍衛的就是萬科的文化, 萬科文化就是有底線, 現在有底線還不夠,還應該承擔責任,包括環保責任。”

萬科文化,是以職業經理人自居的王石在2016年底接連兩場媒體拜票中的關鍵字。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穩定隊伍”便一直佔據著萬科各項工作的首位。文化,成了萬科凝聚軍心最大也是最終的理由。

“穩定隊伍”緊迫性的加重,始於寶能系的一場“逼宮”。

2016年6月26日傍晚,持股24.29%的第一大股東寶能系向萬科董事會提出12個議案,意圖改變其在董事會暫無一席之地的尷尬局面。其中,提議罷免包括王石、鬱亮在內等7人的董事職務,罷免華生、羅美君等3人的獨立董事職務以及兩名現任公司監事。

恒大的強勢殺入,增加了這種不確切。

直至2017年3月末,隨著華潤集團與中國恒大相繼出讓手中股權,深鐵集團坐穩第一大股東,股權事件危機才算得以解除。

根據萬科最新股權結構,在受讓華潤和恒大股份後,深鐵持股比例達29.38%,寶能持股25.40%,安邦持股7.18%,萬科事業合夥人持股4.14%,萬科企業股中心持股2.98%,自然人股東劉元生持股1.21%,再加上其他機構股東和H股,萬科A在市場中的流通盤只有10%左右。

儘管寶能目前是萬科的第二大股東,但其一直欲進入萬科董事會的願望卻仍有可能落空。

就在王石宣佈退位之際,6月21日清晨,萬科連發數則公告,稱於6月19日收到深圳地鐵出具的《關於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股東大會增加臨時提案的函》,深圳地鐵提請在2016年度股東大會審議事項中增加《關於公司董事會換屆暨選舉非獨立董事的議案》《關於公司董事會換屆暨選舉獨立董事的議案》《關於公司監事會換屆暨選舉非職工代表監事的議案》三項臨時提案。

萬科第十七屆董事會已同意將上述三項臨時提案提交 2016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6月22日,萬科發佈關於2016年度股東大會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稱6月30日將召開股東大會,該次大會審議事項共21項,包括建議選舉鬱亮為公司執行董事,建議選舉林茂德等為公司非執行董事,建議選舉劉姝威、吳嘉甯、李強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根據公告,新一屆董事會的11名董事候選人中,萬科管理層占3席,深圳地鐵占3席,並無來自“寶能系”的人選,同時獨立董事將全部更換。而在上一屆萬科董事會中,來自萬科管理層的3位分別是王石、郁亮和王文金,而最新一屆提名中,王石退出,張旭進入公司最核心的董事會。

身處漩渦中心,65歲的王石扛起了捍衛萬科文化的大旗。為了這種捍衛,在整個2016年中,他不得不加快與時間賽跑。現在,他跑在了前面。

道路

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鬱亮,在萬科已經服役超過27年。

1988年,王石正忙著萬科股改,而剛從北大畢業的江蘇青年郁亮則決定南下。兩年後,懷著一顆求變的心,郁亮毅然從大國企深圳外貿集團跳槽,加盟萬科。

2001年,鬱亮從財務負責人升任萬科總經理。那一年,萬科銷售額只有20多個億。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突破3000億元。

在鬱亮掌舵的17年間,在萬科的發展方向上,他與王石並非沒有分歧。但他們對“分歧”的態度卻較為一致—可以有分歧,但不能被誤讀。

最大的誤讀,是關於商業地產發展的態度上。王石早年曾表示“專注住宅,不碰商業地產”,但鬱亮則認為,萬科應該多條腿走路,在他的主政下,萬科涉足商業地產、物流地產、教育、養老、體育等領域,並積極開拓海外業務。

“在戰略方面,萬科從20世紀90年代到今天從來沒變過。”鬱亮表示,我們是為了住宅而做商業,不是為了商業本身,“換句話說,我們並不是看好商業地產的前景而做,更不是因為商業地產會回避調控而做,我們純粹是為了做好住宅而做商業地產。”

自稱為“普通人”的鬱亮,一直努力地在萬科的發展道路中尋求破與立。

地產進入“白銀時代”,萬科需要被重新定義。

2014年時,鬱亮正式提出,萬科將由傳統的住宅開發商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當時給出的時間表是,三年試錯,未來十年新業務將佔據萬科盈利的半壁江山。

“新生態會帶來混亂,無論是總部、一線還是區域都要有這個概念,我們將在未來3年之內允許混亂的存在,允許打架的存在。創新業務如果沒有衝突,創新幾乎不太可能。所以我們需要準備迎接衝突的到來。”郁亮在萬科集團2014年終述職會上曾如此說道,他甚至還當場佈置了讀書任務,首推凱文·凱利的《失控》。

現在擺在鬱亮面前的現實是,各項新業務相對獨立,如何打通所有環節實現聚合,從而在客戶、資訊以及資產上形成一個生態閉環,仍在等待催化劑。

數位化技術,是萬科未來的底色之一。

在去年11月舉行的2016年萬科廣深區域媒體會上,王石首次透露,萬科已從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轉型到技術公司,與互聯網連接,“萬科真正的業績增長現在才開始,這不是時間問題了,萬科已經確定”。

實際上,從2013年10月開始,鬱亮便帶領萬科管理團隊,接連拜訪騰訊、阿裡、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學習互聯網思維。與資訊化相關的戰略措施,也在萬科內部陸續開展。

道路長且阻。允許混亂的3年期限將至。在失控到格局重構之間,萬科亦將步入“鬱亮時代”。

“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給鬱亮帶領下的團隊,我相信這是最好的時候。他們更年輕,但已充分成熟。我對他們完全放心,也充滿期待。”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現在有底線還不夠,還應該承擔責任,包括環保責任。”

萬科文化,是以職業經理人自居的王石在2016年底接連兩場媒體拜票中的關鍵字。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穩定隊伍”便一直佔據著萬科各項工作的首位。文化,成了萬科凝聚軍心最大也是最終的理由。

“穩定隊伍”緊迫性的加重,始於寶能系的一場“逼宮”。

2016年6月26日傍晚,持股24.29%的第一大股東寶能系向萬科董事會提出12個議案,意圖改變其在董事會暫無一席之地的尷尬局面。其中,提議罷免包括王石、鬱亮在內等7人的董事職務,罷免華生、羅美君等3人的獨立董事職務以及兩名現任公司監事。

恒大的強勢殺入,增加了這種不確切。

直至2017年3月末,隨著華潤集團與中國恒大相繼出讓手中股權,深鐵集團坐穩第一大股東,股權事件危機才算得以解除。

根據萬科最新股權結構,在受讓華潤和恒大股份後,深鐵持股比例達29.38%,寶能持股25.40%,安邦持股7.18%,萬科事業合夥人持股4.14%,萬科企業股中心持股2.98%,自然人股東劉元生持股1.21%,再加上其他機構股東和H股,萬科A在市場中的流通盤只有10%左右。

儘管寶能目前是萬科的第二大股東,但其一直欲進入萬科董事會的願望卻仍有可能落空。

就在王石宣佈退位之際,6月21日清晨,萬科連發數則公告,稱於6月19日收到深圳地鐵出具的《關於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股東大會增加臨時提案的函》,深圳地鐵提請在2016年度股東大會審議事項中增加《關於公司董事會換屆暨選舉非獨立董事的議案》《關於公司董事會換屆暨選舉獨立董事的議案》《關於公司監事會換屆暨選舉非職工代表監事的議案》三項臨時提案。

萬科第十七屆董事會已同意將上述三項臨時提案提交 2016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6月22日,萬科發佈關於2016年度股東大會的第二次提示性公告,稱6月30日將召開股東大會,該次大會審議事項共21項,包括建議選舉鬱亮為公司執行董事,建議選舉林茂德等為公司非執行董事,建議選舉劉姝威、吳嘉甯、李強為獨立非執行董事。

根據公告,新一屆董事會的11名董事候選人中,萬科管理層占3席,深圳地鐵占3席,並無來自“寶能系”的人選,同時獨立董事將全部更換。而在上一屆萬科董事會中,來自萬科管理層的3位分別是王石、郁亮和王文金,而最新一屆提名中,王石退出,張旭進入公司最核心的董事會。

身處漩渦中心,65歲的王石扛起了捍衛萬科文化的大旗。為了這種捍衛,在整個2016年中,他不得不加快與時間賽跑。現在,他跑在了前面。

道路

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鬱亮,在萬科已經服役超過27年。

1988年,王石正忙著萬科股改,而剛從北大畢業的江蘇青年郁亮則決定南下。兩年後,懷著一顆求變的心,郁亮毅然從大國企深圳外貿集團跳槽,加盟萬科。

2001年,鬱亮從財務負責人升任萬科總經理。那一年,萬科銷售額只有20多個億。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突破3000億元。

在鬱亮掌舵的17年間,在萬科的發展方向上,他與王石並非沒有分歧。但他們對“分歧”的態度卻較為一致—可以有分歧,但不能被誤讀。

最大的誤讀,是關於商業地產發展的態度上。王石早年曾表示“專注住宅,不碰商業地產”,但鬱亮則認為,萬科應該多條腿走路,在他的主政下,萬科涉足商業地產、物流地產、教育、養老、體育等領域,並積極開拓海外業務。

“在戰略方面,萬科從20世紀90年代到今天從來沒變過。”鬱亮表示,我們是為了住宅而做商業,不是為了商業本身,“換句話說,我們並不是看好商業地產的前景而做,更不是因為商業地產會回避調控而做,我們純粹是為了做好住宅而做商業地產。”

自稱為“普通人”的鬱亮,一直努力地在萬科的發展道路中尋求破與立。

地產進入“白銀時代”,萬科需要被重新定義。

2014年時,鬱亮正式提出,萬科將由傳統的住宅開發商向“城市配套服務商”轉型。當時給出的時間表是,三年試錯,未來十年新業務將佔據萬科盈利的半壁江山。

“新生態會帶來混亂,無論是總部、一線還是區域都要有這個概念,我們將在未來3年之內允許混亂的存在,允許打架的存在。創新業務如果沒有衝突,創新幾乎不太可能。所以我們需要準備迎接衝突的到來。”郁亮在萬科集團2014年終述職會上曾如此說道,他甚至還當場佈置了讀書任務,首推凱文·凱利的《失控》。

現在擺在鬱亮面前的現實是,各項新業務相對獨立,如何打通所有環節實現聚合,從而在客戶、資訊以及資產上形成一個生態閉環,仍在等待催化劑。

數位化技術,是萬科未來的底色之一。

在去年11月舉行的2016年萬科廣深區域媒體會上,王石首次透露,萬科已從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轉型到技術公司,與互聯網連接,“萬科真正的業績增長現在才開始,這不是時間問題了,萬科已經確定”。

實際上,從2013年10月開始,鬱亮便帶領萬科管理團隊,接連拜訪騰訊、阿裡、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學習互聯網思維。與資訊化相關的戰略措施,也在萬科內部陸續開展。

道路長且阻。允許混亂的3年期限將至。在失控到格局重構之間,萬科亦將步入“鬱亮時代”。

“今天,我把接力棒交給鬱亮帶領下的團隊,我相信這是最好的時候。他們更年輕,但已充分成熟。我對他們完全放心,也充滿期待。”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