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神經科技”是下個科技爆點?美億萬富翁預投1億美元腦機結合

2016年, 網上支付公司 Braintree 的創始人 Bryan Johnson 因為一件“大事”上了頭條——他又向自己創立的Kernel公司投入了1億美元。 而不為人知的Kernel則是一家旨在增強人類智力的創業公司, 他們所採取的方法就是開發腦植入物來將人類思想與電腦連接在一起。

這件事情或許表明, Bryan Johnson正在踐行自己曾許下的承諾——他曾說在自己變得富有之後會做一些對全人類都非常有意義的事。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每當神經科學變成一個熱點話題的時候, 我們就不得不思考科技的焦點到底是在哪裡?

實際上, Bryan Johnson並非唯一相信“神經科技”可能是下一個科技爆發點的人。 對許多在矽谷的人來說, 大腦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未被征服的前沿領域, 他們認為, 在腦科學面前, 任何電腦或網路領域的成就都顯得相形見絀。

除了Bryan Johnson, 埃隆·馬斯克也在推進一個名為“神經花邊”(Neural Lace)的專案, 他在2016年的會議上稱, 該專案將引領“人類與機器的共生”。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在2015年的問答中宣稱, 人們有一天能夠分享“充分而真實的感官和情感體驗”, 而不僅僅分享照片。 據悉, Facebook的某個秘密硬體部門就雇用了一批神經科學家在“八號建築”從事相關研究。

這些業界精英已經意識到, 計算不斷達到新的高度, 但我們接入電腦的能力仍停留於鍵盤時代。 即使對於一個像 Alexa 或 Siri 這樣的電腦程式, 你能傳達的最大資訊速率約為每秒40比特, 而且只能持續短時間。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沿著光纖電纜的資料傳輸能達到每秒萬億比特。

“這真是慢得可笑。 ”馬斯克如此抱怨。

但事實證明, 連接到大腦並不那麼容易。 在創立Kernel的 6 個月後, Bryan Johnson說他已經放棄了他關於“記憶植入物”的初步計畫,

撤換了科學顧問, 聘請了一個新的團隊。 取而代之是, 投資開發了一個更為通用的技術——借助電極來記錄並刺激大腦的活動。

對於此次“挫折”, Bryan Johnson解釋道, 轉化點是嘗試新事物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你看看那些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技術, 那些影響最大的, 如火箭、互聯網、生物技術——它們都有一個從學術界到私營企業的轉變點, 而對於大部分的神經科學來講, 這一時機還沒到。 ”他說:“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時機, 一定要找到轉換發生的最佳時機。 ”

記憶體植入

但Bryan Johnson做這件事也並非一時心血來潮。 有報導稱, 從2013年以8億美元的價格將 Braintree 賣給 eBay 之後到現在, 39歲的Johnson向近200人問詢過該如何投資他的大筆財富。 在權衡之後,

他決定選擇 投資神經技術, 2016年8月, 他宣佈將創建Kernel並構建第一個人工神經用以增強人類智力。

Bryan Johnson

儘管Bryan Johnson的商業計畫非常模糊, 以至於被一個科學家稱之為“形而上學”。 可這並不妨礙Kernel的網站上貼有來自科學名人J.-Craig Venter和Tim O'Reilly的推薦, 支持他對於理解人類智力的“偉大”和“認真”的承諾。


而與大腦的接入依舊困難重重——電子器件刺激人體組織的作用會在一段時間後停止, 而且沒有人會只為了發送電子郵件而接受腦部手術。 更重要的是, 即使你能夠與大腦進行交流, 你也未必知道它在說些什麼。

“億萬富翁以非常樂觀的心態進入神經技術領域, 但他們可能忽略一些問題細節, 那就是我們遠沒有深刻地理解大腦”, 西北大學的神經科學家Konrad Kording對Bryan Johnson說, “但令人興奮的是, 進入神經技術領域可以讓你直面全宇宙中最有趣的問題, 同時也會帶來大量的財富, 何樂而不為呢?”

一旦全身心投入以後, Bryan Johnson就變成了一個傳教士(他的確做過)和一個充滿進取心的挨家挨戶推銷產品的推銷員(他的確也做過)。 而現在,由於他的技術投資行為,他也被賦予了“技術先知”的光環。

在矽谷舉行的2016年創業大會上,他頂著略顯淩亂的頭髮,穿著帶孔洞的T恤,發表了關於從史前到現在人類工具使用的演講,涵蓋領域極為廣泛,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通過生物學和人機結合技術可以人工創造出“人類”。

Kernel 的原始技術是一種記憶假體的技術,由南加州大學的Theodore Berger開發,他也曾是該公司的首席科學官。Theodore Berger的技術能記錄老鼠和猴子的記憶,將這些模式存儲在電腦晶片上,並將它們重新遞送到海馬體內。Berger說,有一個版本的設計,已在一些由於其他原因需接受腦部手術的人類患者身上得到測試。

但是在啟動Kernel僅僅6個月後,Theodore Berger 就與 Kernel分 道揚鑣。根據周圍人的說法,Theodore Berger的願景太複雜,在醫療上並不現實,而Johnson則希望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投資回報。“他們有一個新的方向,但我們仍在討論”,Theodore Berger說,“基本原因是它需要太長的時間。想法和真正去做還是不一樣的”。

正因如此,Bryan Johnson將Theodore Berger的工作總結為“非常有趣,但在商業上不可操作”。

大腦介面

到了2016年11月,Bryan Johnson又為他的公司探索了一個新的方向,他已經與一個來自劍橋的初創公司Kendall Research Systems的負責人Christian Wentz會面。據悉,該公司是從Edward Boyden的實驗室分離出來的,其主營業務是銷售用於記錄小鼠和其他動物神經元活動的設備(注:Boyden是麻省理工學院發明了分析腦組織新方法的教授)。

今年2月份,Bryan Johnson終於收購了Kendall Research Systems,由此帶來了一個新的團隊,包括Christian Wentz和腦介面領域的知名理論家Adam Marblestone,Marblestone也將順理成章地成為Kernel的首席科學家。他們兩位都是Boyden實驗室的前成員,而另外兩個Kernel科學家Caroline Moore-Kochlacs和Jake Bernstein也曾屬於該實驗室。

Bryan Johnson說,Kernel 現在將開發一個“通用人類電生理平臺”,它能靈活地測量來自許多神經元的電脈衝,同時也能夠刺激神經元,最終的目的是使用這樣的電子設備來治療一些重大疾病,如抑鬱症或阿爾茨海默病。“它是為臨床使用而設計”,他說,“我們是一家追求利潤的公司”。

Wentz說,作為收購的一部分,他和Bryan Johnson都同意在腦介面的研發上還需要投入更多力量。“關於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我們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他說,“這不是開玩笑,Kernel已經積累了多年,成敗在此一舉”。

有了這個支點,Bryan Johnson也得到了奧巴馬政府大腦計畫項目的支持,而其他幾家創業公司Paradromics和Cortera也在開發用於收集大腦信號的新硬體。作為政府大腦專案的一部分,國防研發機構DARPA說,它最近將會發佈簽署600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創建一個“高保真”的腦介面,來同時記錄從100萬神經元(當前的最高記錄是200),並一次刺激10萬個神經元。

“現在是神經科學從學術界轉換到更綜合的神經科學平臺的時候了。” Johnson說,使用這樣的技術將使一系列新應用得到開放和發展。

不過,Bryan Johnson拒絕描述Kernel與大腦連接的技術方法的細節,Boyden和Wentz也是如此。Wentz參與開發了用於高速讀取無線植入物所發射資料的電子設備。它從老鼠大腦收集的資訊流已經超過了筆記型電腦可以即時處理的信息量。

更複雜的閱讀和寫入大腦的方法被視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潛在方法。在Boyden對“大腦輔助處理器”概念的描述中,相關技術可以創建閉環系統,檢測某些大腦信號,例如與抑鬱相關的大腦信號,並且衝擊大腦以逆轉它們。另一個DARPA計畫資助的專案也處於早期階段,一些醫生正努力確定是否可以用這種方式治療嚴重的精神疾病。

Boyden說,Bryan Johnson的1億美元會使得他和他的學生們對企業家產生改觀。“之所以大量的神經技術來了又去,就是因為高昂的價格令許多人望而卻步。”他說,“發明是昂貴的,臨床工作也是昂貴的。這並不容易。而現在這裡有人願意把錢投入其中,這說明仍有人對此寄予希望”。

而現在,由於他的技術投資行為,他也被賦予了“技術先知”的光環。

在矽谷舉行的2016年創業大會上,他頂著略顯淩亂的頭髮,穿著帶孔洞的T恤,發表了關於從史前到現在人類工具使用的演講,涵蓋領域極為廣泛,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通過生物學和人機結合技術可以人工創造出“人類”。

Kernel 的原始技術是一種記憶假體的技術,由南加州大學的Theodore Berger開發,他也曾是該公司的首席科學官。Theodore Berger的技術能記錄老鼠和猴子的記憶,將這些模式存儲在電腦晶片上,並將它們重新遞送到海馬體內。Berger說,有一個版本的設計,已在一些由於其他原因需接受腦部手術的人類患者身上得到測試。

但是在啟動Kernel僅僅6個月後,Theodore Berger 就與 Kernel分 道揚鑣。根據周圍人的說法,Theodore Berger的願景太複雜,在醫療上並不現實,而Johnson則希望很快就可以看到他的投資回報。“他們有一個新的方向,但我們仍在討論”,Theodore Berger說,“基本原因是它需要太長的時間。想法和真正去做還是不一樣的”。

正因如此,Bryan Johnson將Theodore Berger的工作總結為“非常有趣,但在商業上不可操作”。

大腦介面

到了2016年11月,Bryan Johnson又為他的公司探索了一個新的方向,他已經與一個來自劍橋的初創公司Kendall Research Systems的負責人Christian Wentz會面。據悉,該公司是從Edward Boyden的實驗室分離出來的,其主營業務是銷售用於記錄小鼠和其他動物神經元活動的設備(注:Boyden是麻省理工學院發明了分析腦組織新方法的教授)。

今年2月份,Bryan Johnson終於收購了Kendall Research Systems,由此帶來了一個新的團隊,包括Christian Wentz和腦介面領域的知名理論家Adam Marblestone,Marblestone也將順理成章地成為Kernel的首席科學家。他們兩位都是Boyden實驗室的前成員,而另外兩個Kernel科學家Caroline Moore-Kochlacs和Jake Bernstein也曾屬於該實驗室。

Bryan Johnson說,Kernel 現在將開發一個“通用人類電生理平臺”,它能靈活地測量來自許多神經元的電脈衝,同時也能夠刺激神經元,最終的目的是使用這樣的電子設備來治療一些重大疾病,如抑鬱症或阿爾茨海默病。“它是為臨床使用而設計”,他說,“我們是一家追求利潤的公司”。

Wentz說,作為收購的一部分,他和Bryan Johnson都同意在腦介面的研發上還需要投入更多力量。“關於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我們有一個非常清醒的認識。”他說,“這不是開玩笑,Kernel已經積累了多年,成敗在此一舉”。

有了這個支點,Bryan Johnson也得到了奧巴馬政府大腦計畫項目的支持,而其他幾家創業公司Paradromics和Cortera也在開發用於收集大腦信號的新硬體。作為政府大腦專案的一部分,國防研發機構DARPA說,它最近將會發佈簽署6000萬美元的項目合同,創建一個“高保真”的腦介面,來同時記錄從100萬神經元(當前的最高記錄是200),並一次刺激10萬個神經元。

“現在是神經科學從學術界轉換到更綜合的神經科學平臺的時候了。” Johnson說,使用這樣的技術將使一系列新應用得到開放和發展。

不過,Bryan Johnson拒絕描述Kernel與大腦連接的技術方法的細節,Boyden和Wentz也是如此。Wentz參與開發了用於高速讀取無線植入物所發射資料的電子設備。它從老鼠大腦收集的資訊流已經超過了筆記型電腦可以即時處理的信息量。

更複雜的閱讀和寫入大腦的方法被視為治療精神疾病的潛在方法。在Boyden對“大腦輔助處理器”概念的描述中,相關技術可以創建閉環系統,檢測某些大腦信號,例如與抑鬱相關的大腦信號,並且衝擊大腦以逆轉它們。另一個DARPA計畫資助的專案也處於早期階段,一些醫生正努力確定是否可以用這種方式治療嚴重的精神疾病。

Boyden說,Bryan Johnson的1億美元會使得他和他的學生們對企業家產生改觀。“之所以大量的神經技術來了又去,就是因為高昂的價格令許多人望而卻步。”他說,“發明是昂貴的,臨床工作也是昂貴的。這並不容易。而現在這裡有人願意把錢投入其中,這說明仍有人對此寄予希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