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法藝術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 譜名文濤, 幼名成蹊, 學名廣侯, 字息霜, 別號漱筒。 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 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 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 後剃度為僧, 法名演音, 號弘一, 晚號晚晴老人, 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 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 在多個領域, 開創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

他的書法藝術“朴拙圓滿, 渾若天成”, 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上榮耀。

他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

所創作的《送別歌》, 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 成為經典名曲。

他也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

卓越的藝術造詣, 先後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 過午不食, 精研律學, 弘揚佛法, 普渡眾生出苦海, 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他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是中國絢麗至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

1、弘一法師早期的魏碑書法

《臨龍門造像》

弘一法師早期魏碑書法, 學龍門造像方筆一路, 鋒芒外露。

2、弘一法師出家後書風轉化時期的作品

弘一法師是沿著北碑的路子學書法的,出家後融入了佛教文化;所以,雖仍是碑體,但筆下減少了銳利、淩厲之氣。1923年,弘一法師得到印光法師的勸導:“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於是,他決心根據寫經的要求改弦易幟,轉變書風,他汲取了晉唐小楷的營養,書風開始轉變。

弘一法師說“以寫字來說,也是要非思量分別,才可以寫的好的”,“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在於從學佛法中的來得來。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才能達到最上乘的地步。”又說,“若學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麼字也會有一分的進步,能十分的去學佛法,寫字也可以十分的進步”;“我想了又想,覺得要寫好字,還是要多多地練習,多多地看碑,多看帖才對,那自然可以學得好了”。顯然,他出家後的書法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字。

3、沒有鋒芒的成熟的弘一體

成熟的“弘一體”都,筆劃韌健,潤枯合宜;結體修長,收放自如;章法平實,散淡無態。所示境界,誠如弘一法師致馬冬涵書信中自述,“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乃是“疏朗、恬靜”類書法中難以逾越的峰頂。

馬一浮認為弘一法師書法“晚歲離塵,刊落鋒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葉聖陶在《弘一法師的書法》中概括為“蘊藉有味”;弘一法師自謂“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成熟的弘一體和八大山人的書法一樣,是書法藝術與佛法的融合體,外形木訥,鋒芒內斂,沒有絲毫火氣,用筆結構不媚俗,不討巧,是真正的充滿禪意的書法。

臨終絕筆。

弘一法師是沿著北碑的路子學書法的,出家後融入了佛教文化;所以,雖仍是碑體,但筆下減少了銳利、淩厲之氣。1923年,弘一法師得到印光法師的勸導:“寫經,宜如進士寫策,一筆不容苟簡,其體必須依正式體”。於是,他決心根據寫經的要求改弦易幟,轉變書風,他汲取了晉唐小楷的營養,書風開始轉變。

弘一法師說“以寫字來說,也是要非思量分別,才可以寫的好的”,“我覺得最上乘的字或最上乘的藝術,在於從學佛法中的來得來。要從佛法中研究出來,才能達到最上乘的地步。”又說,“若學佛法有一分的深入,那麼字也會有一分的進步,能十分的去學佛法,寫字也可以十分的進步”;“我想了又想,覺得要寫好字,還是要多多地練習,多多地看碑,多看帖才對,那自然可以學得好了”。顯然,他出家後的書法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字。

3、沒有鋒芒的成熟的弘一體

成熟的“弘一體”都,筆劃韌健,潤枯合宜;結體修長,收放自如;章法平實,散淡無態。所示境界,誠如弘一法師致馬冬涵書信中自述,“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乃是“疏朗、恬靜”類書法中難以逾越的峰頂。

馬一浮認為弘一法師書法“晚歲離塵,刊落鋒穎,乃一味恬靜,在書家當為逸品”;葉聖陶在《弘一法師的書法》中概括為“蘊藉有味”;弘一法師自謂“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成熟的弘一體和八大山人的書法一樣,是書法藝術與佛法的融合體,外形木訥,鋒芒內斂,沒有絲毫火氣,用筆結構不媚俗,不討巧,是真正的充滿禪意的書法。

臨終絕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