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語十則,每一則都充滿了深意

1、學而時習之, 不亦悅乎?——《論語》

譯:學過的知識, 在適當的時候去複習它, 使自己對知識又有了新的認識, 這不是令人感到快樂的事嗎?

2、言之者無罪, 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 是沒有罪過的。 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 有錯就改正, 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 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 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 是“薄責於人”, 這樣的話, 就不會互相怨恨。

4、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論語》

譯:學了新的知識又常常溫習已學過的知識, 不斷地學習, 溫習, 學問和修養一定會很快得到提高, 這樣的人就可以成為老師了。

5、見善如不及, 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 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 見到好的事, 生怕遲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惡人、壞事, 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

要立刻離開, 避得遠遠的。

6、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 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 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 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 對他的缺點和不足, 我會引以為戒, 有則改之。

7、毋意, 毋必, 毋固,

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 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 不任性, 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 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 不自以為是, 與周圍的人群策群力, 共同完成任務。

8、君子坦蕩蕩, 小人長戚戚。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 思想上坦率潔淨, 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 小人心裡欲念太多, 心理負擔很重, 就常憂慮、擔心, 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 常是坐不定, 站不穩的樣子。

9、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 就虛心請教, 認真學習, 想辦法趕上他, 和他達到同一水準;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 就要冷靜反省, 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10、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 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 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亂, 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 小人卻相反, 總是“成人之惡, 不成人之美”。

猜你喜歡的文章:

馬雲的經典語錄

李嘉誠的經典名言

七個故事告訴你, 成功者的逆向思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