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與其為《變5》買單,還不如看《華爾街》投資漲姿勢!

這幾天, 《變形金剛5》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 短短4天票房就近9億!

但相比之下, 口碑卻差強人意...有人吐槽說, “一堆廢銅爛鐵炸了十年”。

也有更多人感慨, 故事好口碑好不浪費時間不浪費錢的影票哪裡去了?

老虎君坐著時光機, “穿越”30年, 找到了一部劇情與口碑俱佳的片子——1987年的電影《華爾街》, 今日與君共用。

《華爾街 Wall Street 》(1987)電影在豆瓣評分

故事的主人公巴德, 是剛剛畢業還需要償還助學貸款的股票經紀人,

儘管滿腔理想, 卻入不敷出, 掙扎在華爾街的底層——每個人都能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精心的策劃後, 他如願見到了在股市翻雲覆雨叱吒風雲的大亨蓋葛, 並通過給蓋葛提供消息, 獲取了蓋葛的青睞, 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金錢、美女、豪宅, 巴德獲取了他渴望的一切。

巴德在蓋葛的引誘下模糊了道德底線, 通過自己的父親、同學、同事等一切可能的機會刺探消息, 並將內幕消息提供給蓋葛, 幫助蓋葛掙錢。

故事的高潮在於, 在收購巴德父親工作的藍星航空公司的過程中, 貪婪的蓋葛利用了巴德, 違背當初的諾言準備解散並賣掉航空公司, 這與良知尚存的巴德發生了衝突。

於是巴德反戈一擊, 聯合蓋葛的對手,

用蓋葛教給他的操盤策略擊敗了蓋葛, 挽救了藍星航空, 但最終因為從事違法的股票內線交易而入獄。

這部電影不僅生動地演繹了貪婪與正義的博弈、深刻地探究了人性的黑白兩面, 也詳盡地展示了金融大鱷在資本市場上的一些運作規則、股票交易中的盈利手段。

瞭解這些規則, 相信對我們的日常投資操作, 也會有所啟發。 是以整理如下:

一、擅長資本運作的人, 很多具有“工程師+賭徒”式的人格模式, 專業素養、超人的直覺和運營天賦集一身

如巴德, 他向蓋葛推薦收購藍星的原因如下:

1、目前藍星股價過低

2、藍星表現不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工會薪酬佔用成本過高, 可想辦法說服工會降低薪酬。

3、藍星有一個超額養老基金, 這提高了公司資信, 以後貸款方便。

由於藍星符合蓋葛的需求, 蓋葛接受巴德的建議後, 與巴德一起說服工會接受蓋葛控股, 並承諾蓋葛將為藍星提供管理改善計畫。

PS:如何選擇優質股是很多人經常亟需解決的問題, 巴德的思路其實就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比如目標股票的市價, 比如運營情況、發展規劃等消息面分析;技術可看軟體, 但消息面恐怕就需要“四通八達”的可靠資源、人脈、資訊管道, 加上個人的洞察分析了。

二、追逐利潤是資本運作和一切投資的本性

1、蓋葛瞞著工會請求銀行貸款收購藍星, 並承諾收購完成後將在一年內償還銀行貸款, 通過拆解變賣藍星的大部分資產來達成。

2、清算完畢後, 藍星股票價值=(清算收入-銀行本息)+(養老金-遣散費)+剩下公司實體的盈利預期。 對於蓋葛, 在運作完成後, 藍星的股價將由10元升至30元, 通過此次資本運作蓋葛至少可收入七千萬美元。

三、市場情緒變化的背後,有時來自普通人難以看見的力量“博弈”

有時候一支股票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可能來自人為操縱。如巴德,在最後的反戈階段,也正是通過有策略的操盤,才扭敗為贏,造成了藍星股價的巨大波動。具體如下:

1、讓工會採取怠工措施,導致藍星股價不被看好

2、引入Whitman來收購藍星,踐行巴德最初的設想

操作手法:

1、讓一批帳戶從18元開始炒高藍星,使蓋葛認為收購消息洩露,打消蓋葛低價悄悄收購藍星的計畫,使蓋葛加緊收購。

2、蓋葛大舉收購之後,讓工會跟蓋葛表達怠工計畫,使蓋葛認為最終股價無法達到30元而急於鎖住當前利潤,把手中的股票全都放出去。與此同時,巴德讓手中帳戶全部拋售藍星,沒有人接手蓋葛的大量股票,藍星股價一下子就跌了。

3、Whitman悄悄收購蓋葛拋出的股份,開始先少量的買,並不會影響股價的下跌,直到跌到他認為合理的位置(16元),然後一口氣吃掉蓋葛的地盤。

結局:蓋葛在這次股票交易戰爭中失利,Whitman成為藍星航空新的負責人,並推行巴德的計畫,解救藍星的困境。

最後,整部電影,感觸最深的是,就是關於如何得到這件事。越來越認同亦舒所說,我們必須拿我們所擁有的,去交換我們所沒有的。當你想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有時候就首先需要滿足別人需求才可。雖殘酷,但亦真實。

PS:任何一種高明的理財投資都需要對市場有深入的理解。對非專業人士而言,接觸資源有限,也難以找到有效的途徑瞭解市場。所以我們需要一些輔助學習,比如書籍、經典案例、或者是類似本文這類金融題材的電影等。

今後老虎君會不定時分享一些此類電影。如果大家有興趣,有喜歡的金融類書籍、電影,有所感悟,也歡迎給老虎君推薦、分享。

三、市場情緒變化的背後,有時來自普通人難以看見的力量“博弈”

有時候一支股票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可能來自人為操縱。如巴德,在最後的反戈階段,也正是通過有策略的操盤,才扭敗為贏,造成了藍星股價的巨大波動。具體如下:

1、讓工會採取怠工措施,導致藍星股價不被看好

2、引入Whitman來收購藍星,踐行巴德最初的設想

操作手法:

1、讓一批帳戶從18元開始炒高藍星,使蓋葛認為收購消息洩露,打消蓋葛低價悄悄收購藍星的計畫,使蓋葛加緊收購。

2、蓋葛大舉收購之後,讓工會跟蓋葛表達怠工計畫,使蓋葛認為最終股價無法達到30元而急於鎖住當前利潤,把手中的股票全都放出去。與此同時,巴德讓手中帳戶全部拋售藍星,沒有人接手蓋葛的大量股票,藍星股價一下子就跌了。

3、Whitman悄悄收購蓋葛拋出的股份,開始先少量的買,並不會影響股價的下跌,直到跌到他認為合理的位置(16元),然後一口氣吃掉蓋葛的地盤。

結局:蓋葛在這次股票交易戰爭中失利,Whitman成為藍星航空新的負責人,並推行巴德的計畫,解救藍星的困境。

最後,整部電影,感觸最深的是,就是關於如何得到這件事。越來越認同亦舒所說,我們必須拿我們所擁有的,去交換我們所沒有的。當你想從別人那裡得到什麼,有時候就首先需要滿足別人需求才可。雖殘酷,但亦真實。

PS:任何一種高明的理財投資都需要對市場有深入的理解。對非專業人士而言,接觸資源有限,也難以找到有效的途徑瞭解市場。所以我們需要一些輔助學習,比如書籍、經典案例、或者是類似本文這類金融題材的電影等。

今後老虎君會不定時分享一些此類電影。如果大家有興趣,有喜歡的金融類書籍、電影,有所感悟,也歡迎給老虎君推薦、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