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喜劇的博弈:為創造出沒人見過的搞笑招式而活

「當我們從小生長起來的時候, 身邊有一些淘氣的和可愛的, 說包袱說得大家都笑的那些特別會說的人, 他們怎麼都沒有成為喜劇演員呢?」朱慧對《人物》記者反問道,

「你說你長大想當喜劇演員, 那你初中畢業以後幹嘛去?你說說看, 是不是去北京找郭德綱啊?那還有其他路嗎?」

「那叫曲藝之路。 」盛開在一旁搭腔。 「那你能考大學喜劇專業嗎?沒有。 」朱慧接著說, 「像我兒子, 我覺得他挺逗的, 他也不適合去讀書, 我說你去當喜劇演員吧。 那我也想, 我是他媽, 他當喜劇演員, 他到哪兒去當?他考什麼學校?」

「橫空出世」

《笑傲江湖》的導演又來電話了, 讓盧鑫到上海的基地。 「我說我不去, 不去……前兩次都沒讓我去, 一點信兒都不給, 不尊重人。 」西安燥熱的夏季並未因這通電話使年輕的相聲演員盧鑫更加好過。 電話那頭向他保證「一定行」, 如果沒選上會自掏腰包支付他的機票和食宿費用。

這檔東方衛視打造的大型喜劇選秀節目, 在2016年的夏季進入第三季準備階段, 在前兩季海選中淪為炮灰的盧鑫這次終於翻上了獎池表面。 「發個一分鐘視頻就讓我倆去了」, 盧鑫暗自思忖著「這次是不是有黑幕啊?」到了才知道, 「鬧半天根本就沒選上。 」

製作團隊中的導演馬文瀚將手中唯一的「大保薦」名額給了盧鑫。 這位元曾經的陝西等6省市區域的海選負責人, 在劇場裡看到盧鑫的表演時, 發現這是一個肢體上非常有感染力的相聲演員, 非但不會刻意模仿一些老先生的派頭, 還能把一些地域或文化性的內容使用相聲技法融入表演當中, 馬文瀚覺得這很高級。

但在第一季, 這個初入喜劇界的年輕團隊認為電視觀眾並不愛聽相聲,

所以給盧鑫錄了個小品視頻回去。 在團隊系統機制不成熟與視頻品質不清晰的多重漏洞作用下, 沒能在每天回傳的1000個選手資料中捕捉住盧鑫——第三季冠軍, 似乎顯得理所應當。

2013年7月,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一紙「限唱令」將朱慧團隊已錄製半程的一檔歌唱類選秀節目逼停。 執掌過《加油!好男兒》、《舞林大會》以及《中國達人秀》等多檔選秀類節目的80後製片人朱慧, 帶領著東方衛視第一支獨立製作人團隊, 調轉船頭, 將選秀開進喜劇界。

相中喜劇這塊蛋糕的不止朱慧一個團隊。 2014年《笑傲江湖》開播前, 已有14檔同類喜劇在各大衛視開播, 因此, 那一年被稱為「電視喜劇元年」。 但隨後兩年穿越迷霧存留下來的也不過幾檔。

對新領域的開拓遠非想像中簡單。 即便將10年的歌唱、達人類選秀節目經驗完整複製, 也無法填補在喜劇創作上的千瘡百孔。 現實與經驗主義間的差異在此過程中被不斷放大。

搭台海選的傳統選秀模式在喜劇上根本走不通。 「上去的人他根本演不了喜劇, 他不是《達人秀》, 我鼻子牽大車, 我能上去給你看, 喜劇無素人。 」與朱慧搭檔多年的《笑聲傳奇》身上一個點, 他所說的內容是相對流行、時尚、當下發生的, 所以我們給他定了一個位, 叫相聲新勢力。 」能抓住選手身上的喜劇點並將其最大限度地放大, 是朱慧團隊認證的一個規律及核心競爭力之一。

「電視上畢竟跟園子裡不一樣。 電視上可能不能什麼都記住,

我們必須把他最能讓觀眾記住和最有特點的標籤挑出來, 然後讓他一遍一遍地強化這些標籤。 」馬文瀚告訴《人物》記者。

朱慧早就意識到, 喜劇是嚴絲合縫的, 要編創, 而不像其他電視節目只需完成相應的舞臺包裝及攝錄過程即可。 「應該說找到了人只找到了30%, 還有70%是要原創的這麼一個節目。 」

《笑傲江湖》第一季結束後, 朱慧團隊搜羅了全世界所有的喜劇節目, 總結關鍵內容, 「可能是梁子, 可能是包袱類型, 可能是適合於哪些人演, 可能是它段子的段位、打分, 還有就是很多未來可以搜索的關鍵字。 」朱慧把這個庫稱為團隊內部Bible, 人手一份。 他們開始武裝自己, 學習全部的喜劇樣態, 練就看一眼選手的表演便能從腦中檢索出屬於哪一類別的功力。 賈冰曾在一個職場段子中扮演一個老總,在應聘者進來和出去那一個瞬間,他的個人表演有著比別人更張揚的反轉,「純粹的韓國式喜劇,AB面反轉邏輯。」盛開接過話茬「你像程野、丫蛋上一次曲線值不良性,它基本上會跌。會觀眾游離,就是覺得不好看,調台,這個叫不成立。」朱慧對《人物》記者解釋道。

理科出身的朱慧喜歡做理論分析。《笑傲江湖》前兩季,每期都會請50名區域、年齡、階層不同的觀眾到單向玻璃房內做笑點測試。連做了26次後,朱慧已經可以對照段子內容自己做收視率曲線圖。「在喜劇節目當中的煽情,一定調頭,就是收視率出現調頭。」朱慧告訴《人物》記者,「看喜劇的觀眾主要受眾的目的是開心,他不希望被說教,所以只要你硬推音樂,馬上調頭。」

這條畫在心裡的曲線在此時便成為對選手作品提出改善意見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對接盧鑫、玉浩的導演陳希萌看來,「不成立」就等於沒覺睡,回去要連夜改作品。「真的特別痛苦,那時候快瘋了真的是。」

這樣的審核每週都會有2到3次,而作品所處各階段參差不齊,因為要根據細節修改來定第二次複審時間。拖的時間長了,自然耽誤錄製。

盧鑫、玉浩剛經歷這個過程時會罵「三字經」。「基本上半個月我倆晚上沒有睡著過覺,就是晚上,喝啤酒,硬催讓自己睡都睡不著,就是那個壓力已經到頂了,突然覺得,我的天。」

曾經在內審前,陳希萌會「非常非常慌張」,因為審演員就等於審自己。當盧鑫、玉浩表演時,陳希萌手裡開著本,眼睛瞄著詞,準備好提詞的同時,發現哪些包袱該響沒響,她便瞟向導演們,看看怎麼回事兒。

場下的朱慧早已對一個看了5遍以上的節目失去了興趣,但也難免假笑,「你不給他這個笑,他演不下去,太痛苦。」朱慧知道喜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演員的成功與否是在瞬間知道的,「這對每一個喜劇演員,以此為生的人來說,是一種很恐怖的狀態。就是你一邊在考試,一邊旁邊跟你說你0分啊,你0分,你不要做了,你0分。」

去年底,陳希萌與朱慧達成共識,盧鑫、玉浩這種創新型相聲少審一輪,初審落地後,直接到相聲園子裡去軋場聽觀眾反響後參加終審。陳希萌的慶倖程度就像自己多出了一條活路。到真正錄製前,盧鑫、玉浩的作品已經至少在園子裡軋了三遍。

馬文瀚覺得這永遠都是一個對抗的工作,「因為有時候做藝術的,他可能會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創作裡面,但是有時候就會因為這樣走一些偏路嘛,我們其實是為了杜絕這樣一些現象,還要去規避一些電視上不可以觸及的一些東西。」而他最怕的還是被打擊後的盧鑫、玉浩沒了創作激情。在最新一期的《笑聲傳奇》中,他們複賽的段子已經被推翻了兩版,播出的已經到了第三版。「非常嚴,特別是有些年輕的編導剛進來的呢,基本就是審一次非常崩潰了。」馬文瀚告訴《人物》記者。

朱慧一向清楚「歌聽老歌,喜劇看新喜劇」,經過前兩季積澱,觀眾的笑點也在升高,「喜劇不就是博弈嘛,我再出乎你意料。」與盧鑫、玉浩同期的選手「閃電姐」李靜的喜劇特點是語速很慢,段子極其難編,「邏輯也有,梁子也有,往往『啪』跳進去,發現不行,死路一條,跳出來,換一個梁子,『啪』跳進去,死路一條,跳出來。跳進去10條路不止。」

後來朱慧發現,必須在生命發生危險的緊急狀況下,「閃電姐」的慢才會成為笑點,「小齜牙是沒用的,我們要極致笑點。」朱慧擺了下手,錄製現場外電視螢幕的光打在她臉上,「喜劇這個東西的極致追求啊,是對於這個行業的唯一出路,就是說沒有隨隨便便就可以搞笑的喜劇。」

5月17日下午,高曉攀在蘇州電視臺的《笑聲傳奇》錄影棚中彩排,中途他自由發揮跑到了兩個PK台的中間位置,因超區被盛開叫回指定位置。舞臺上人與人之間的表演空間在哪、背景板做多大、鏡頭的第一個切割點在哪兒……朱慧團隊有一套自己的工業化標準。這是她保證喜劇落地必然性的手段,她要讓自己在拿到原材料的時候能做出一盤好菜。

第三季《笑傲江湖》年度總冠軍盧鑫、玉浩

喜劇新規則

打在盧鑫、玉浩頭頂的燈光沒有滅,盧鑫愣了一秒,「哎?奇跡耶。」回過頭,469票,他們擊敗了463票的「世界舞王」黃景行,摘得《笑傲江湖》第三季桂冠。

盧鑫、玉浩,是朱慧「喜劇工廠」中打磨出的一對精品。從西安相聲園子裡攢底到登上東方、湖南等各地方衛視春晚舞臺,並收到央視春晚邀約,兩人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身價翻漲近百倍,晉升為喜劇圈內的新銳笑匠。

在喜劇界老面孔疲於奔命、新面孔無法破土之時,朱慧和她的團隊攪動著圈內的陳舊法則。將沒有師承、從草根舞臺上尋來的人,用自己的喜劇理論拼裝成個性化標籤明顯的喜劇新勢力送上電視螢幕。沒有後臺和強大家庭背景的盧鑫、玉浩因此借力走出了在西安登臺近10年的小劇場。

此外,《笑傲江湖》第一季總冠軍孫建宏,第二季總冠軍劉亮、白鴿,人氣極高的默劇選手葉逢春、馬朋都曾收到過央視春晚的邀請。朱慧團隊打造出的喜劇素人似乎已成為央視春晚的新人笑星儲備庫。

做《笑傲江湖》3年間,朱慧團隊共為421位素人選手,創作出了619個喜劇材藝。選手雖與朱慧的團隊間並無合約牽制,但朱慧知道他們也很難遠離自己的團隊,「因為內容上的支撐是要我們對他們進行整體把控。」朱慧很清楚,「所有的喜劇人都不是單槍匹馬的。」

從最初,朱慧就把這套喜劇體系的核心競爭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導演團隊手上。花費大量時間到全國搜尋可登臺的喜劇素人,發現他們身上的喜劇點以及做出相應創作,看似對選手進行的包裝其實更多是對自己團隊能力的增長和加持,這也給朱慧團隊在喜劇界造就了較高的競爭壁壘。

像是被注入了一針喜劇的興奮劑,朱慧一提到相關領域話題便滔滔不絕,好似整個中國甚至世界的喜劇圖景都已在她面前展開。

在中國建立一種類似于韓國的喜劇生態是朱慧夢寐以求的事。韓國的小孩從小可以有當喜劇演員的夢想,有專門教授喜劇的學校,包括喜劇編劇或導演等,可以有集編導演于一體的以搞笑和喜劇為職業的職業喜劇人,成為全民熱愛與尊重的「Gag man」。

「當我們從小生長起來的時候,身邊有一些淘氣的和可愛的,說包袱說得大家都笑的那些特別會說的人,他們怎麼都沒有成為喜劇演員呢?」朱慧對《人物》記者反問道,「你說你長大想當喜劇演員,那你初中畢業以後幹嘛去?你說說看,是不是去北京找郭德綱啊?那還有其他路嗎?」

「那叫曲藝之路。」盛開在一旁搭腔。「那你能考大學喜劇專業嗎?沒有。」朱慧接著說,「像我兒子,我覺得他挺逗的,他也不適合去讀書,我說你去當喜劇演員吧。那我也想,我是他媽,他當喜劇演員,他到哪兒去當?他考什麼學校?」

朱慧團隊在力捧喜劇界的新人,希望他們能有出頭之日,成為有高收入、高尊重度的喜劇演員。通過這種終端的電視節目刺激,促進全民對於喜劇整個產業鏈的認同,在前端開設真正的喜劇的培訓學校,讓真正熱愛喜劇的人有的放矢。

「未來就應該這樣,是一條正常的路,是一條觀眾可見的路,可觸摸的,就行了。」周遭出現一陣雜音,朱慧匆匆走進排練廳進行又一次的大審。

賈冰曾在一個職場段子中扮演一個老總,在應聘者進來和出去那一個瞬間,他的個人表演有著比別人更張揚的反轉,「純粹的韓國式喜劇,AB面反轉邏輯。」盛開接過話茬「你像程野、丫蛋上一次曲線值不良性,它基本上會跌。會觀眾游離,就是覺得不好看,調台,這個叫不成立。」朱慧對《人物》記者解釋道。

理科出身的朱慧喜歡做理論分析。《笑傲江湖》前兩季,每期都會請50名區域、年齡、階層不同的觀眾到單向玻璃房內做笑點測試。連做了26次後,朱慧已經可以對照段子內容自己做收視率曲線圖。「在喜劇節目當中的煽情,一定調頭,就是收視率出現調頭。」朱慧告訴《人物》記者,「看喜劇的觀眾主要受眾的目的是開心,他不希望被說教,所以只要你硬推音樂,馬上調頭。」

這條畫在心裡的曲線在此時便成為對選手作品提出改善意見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對接盧鑫、玉浩的導演陳希萌看來,「不成立」就等於沒覺睡,回去要連夜改作品。「真的特別痛苦,那時候快瘋了真的是。」

這樣的審核每週都會有2到3次,而作品所處各階段參差不齊,因為要根據細節修改來定第二次複審時間。拖的時間長了,自然耽誤錄製。

盧鑫、玉浩剛經歷這個過程時會罵「三字經」。「基本上半個月我倆晚上沒有睡著過覺,就是晚上,喝啤酒,硬催讓自己睡都睡不著,就是那個壓力已經到頂了,突然覺得,我的天。」

曾經在內審前,陳希萌會「非常非常慌張」,因為審演員就等於審自己。當盧鑫、玉浩表演時,陳希萌手裡開著本,眼睛瞄著詞,準備好提詞的同時,發現哪些包袱該響沒響,她便瞟向導演們,看看怎麼回事兒。

場下的朱慧早已對一個看了5遍以上的節目失去了興趣,但也難免假笑,「你不給他這個笑,他演不下去,太痛苦。」朱慧知道喜劇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演員的成功與否是在瞬間知道的,「這對每一個喜劇演員,以此為生的人來說,是一種很恐怖的狀態。就是你一邊在考試,一邊旁邊跟你說你0分啊,你0分,你不要做了,你0分。」

去年底,陳希萌與朱慧達成共識,盧鑫、玉浩這種創新型相聲少審一輪,初審落地後,直接到相聲園子裡去軋場聽觀眾反響後參加終審。陳希萌的慶倖程度就像自己多出了一條活路。到真正錄製前,盧鑫、玉浩的作品已經至少在園子裡軋了三遍。

馬文瀚覺得這永遠都是一個對抗的工作,「因為有時候做藝術的,他可能會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創作裡面,但是有時候就會因為這樣走一些偏路嘛,我們其實是為了杜絕這樣一些現象,還要去規避一些電視上不可以觸及的一些東西。」而他最怕的還是被打擊後的盧鑫、玉浩沒了創作激情。在最新一期的《笑聲傳奇》中,他們複賽的段子已經被推翻了兩版,播出的已經到了第三版。「非常嚴,特別是有些年輕的編導剛進來的呢,基本就是審一次非常崩潰了。」馬文瀚告訴《人物》記者。

朱慧一向清楚「歌聽老歌,喜劇看新喜劇」,經過前兩季積澱,觀眾的笑點也在升高,「喜劇不就是博弈嘛,我再出乎你意料。」與盧鑫、玉浩同期的選手「閃電姐」李靜的喜劇特點是語速很慢,段子極其難編,「邏輯也有,梁子也有,往往『啪』跳進去,發現不行,死路一條,跳出來,換一個梁子,『啪』跳進去,死路一條,跳出來。跳進去10條路不止。」

後來朱慧發現,必須在生命發生危險的緊急狀況下,「閃電姐」的慢才會成為笑點,「小齜牙是沒用的,我們要極致笑點。」朱慧擺了下手,錄製現場外電視螢幕的光打在她臉上,「喜劇這個東西的極致追求啊,是對於這個行業的唯一出路,就是說沒有隨隨便便就可以搞笑的喜劇。」

5月17日下午,高曉攀在蘇州電視臺的《笑聲傳奇》錄影棚中彩排,中途他自由發揮跑到了兩個PK台的中間位置,因超區被盛開叫回指定位置。舞臺上人與人之間的表演空間在哪、背景板做多大、鏡頭的第一個切割點在哪兒……朱慧團隊有一套自己的工業化標準。這是她保證喜劇落地必然性的手段,她要讓自己在拿到原材料的時候能做出一盤好菜。

第三季《笑傲江湖》年度總冠軍盧鑫、玉浩

喜劇新規則

打在盧鑫、玉浩頭頂的燈光沒有滅,盧鑫愣了一秒,「哎?奇跡耶。」回過頭,469票,他們擊敗了463票的「世界舞王」黃景行,摘得《笑傲江湖》第三季桂冠。

盧鑫、玉浩,是朱慧「喜劇工廠」中打磨出的一對精品。從西安相聲園子裡攢底到登上東方、湖南等各地方衛視春晚舞臺,並收到央視春晚邀約,兩人只用了不到半年時間,身價翻漲近百倍,晉升為喜劇圈內的新銳笑匠。

在喜劇界老面孔疲於奔命、新面孔無法破土之時,朱慧和她的團隊攪動著圈內的陳舊法則。將沒有師承、從草根舞臺上尋來的人,用自己的喜劇理論拼裝成個性化標籤明顯的喜劇新勢力送上電視螢幕。沒有後臺和強大家庭背景的盧鑫、玉浩因此借力走出了在西安登臺近10年的小劇場。

此外,《笑傲江湖》第一季總冠軍孫建宏,第二季總冠軍劉亮、白鴿,人氣極高的默劇選手葉逢春、馬朋都曾收到過央視春晚的邀請。朱慧團隊打造出的喜劇素人似乎已成為央視春晚的新人笑星儲備庫。

做《笑傲江湖》3年間,朱慧團隊共為421位素人選手,創作出了619個喜劇材藝。選手雖與朱慧的團隊間並無合約牽制,但朱慧知道他們也很難遠離自己的團隊,「因為內容上的支撐是要我們對他們進行整體把控。」朱慧很清楚,「所有的喜劇人都不是單槍匹馬的。」

從最初,朱慧就把這套喜劇體系的核心競爭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導演團隊手上。花費大量時間到全國搜尋可登臺的喜劇素人,發現他們身上的喜劇點以及做出相應創作,看似對選手進行的包裝其實更多是對自己團隊能力的增長和加持,這也給朱慧團隊在喜劇界造就了較高的競爭壁壘。

像是被注入了一針喜劇的興奮劑,朱慧一提到相關領域話題便滔滔不絕,好似整個中國甚至世界的喜劇圖景都已在她面前展開。

在中國建立一種類似于韓國的喜劇生態是朱慧夢寐以求的事。韓國的小孩從小可以有當喜劇演員的夢想,有專門教授喜劇的學校,包括喜劇編劇或導演等,可以有集編導演于一體的以搞笑和喜劇為職業的職業喜劇人,成為全民熱愛與尊重的「Gag man」。

「當我們從小生長起來的時候,身邊有一些淘氣的和可愛的,說包袱說得大家都笑的那些特別會說的人,他們怎麼都沒有成為喜劇演員呢?」朱慧對《人物》記者反問道,「你說你長大想當喜劇演員,那你初中畢業以後幹嘛去?你說說看,是不是去北京找郭德綱啊?那還有其他路嗎?」

「那叫曲藝之路。」盛開在一旁搭腔。「那你能考大學喜劇專業嗎?沒有。」朱慧接著說,「像我兒子,我覺得他挺逗的,他也不適合去讀書,我說你去當喜劇演員吧。那我也想,我是他媽,他當喜劇演員,他到哪兒去當?他考什麼學校?」

朱慧團隊在力捧喜劇界的新人,希望他們能有出頭之日,成為有高收入、高尊重度的喜劇演員。通過這種終端的電視節目刺激,促進全民對於喜劇整個產業鏈的認同,在前端開設真正的喜劇的培訓學校,讓真正熱愛喜劇的人有的放矢。

「未來就應該這樣,是一條正常的路,是一條觀眾可見的路,可觸摸的,就行了。」周遭出現一陣雜音,朱慧匆匆走進排練廳進行又一次的大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