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代企業家王石謝幕!交棒郁亮,萬科還是那個萬科麼?

6月21日上午約8時, 王石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自己攀登珠峰時與鬱亮的合影, 配文中稱將退任萬科董事長, 接力棒會傳給鬱亮.

其實,

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 王石就表示, 他是萬科文化的守望者, 只要萬科文化能延續, 個人榮辱去留不重要。 如果郁亮能代替他成為董事長, 他可以辭職。 從王石的多次表態中似乎可推斷出, 此番功成身退, 早在王石的計畫之中。

萬科發佈公告稱, 收到深圳地鐵關於萬科下一屆董事會名單, 提議增加董事會換屆臨時提案, 擬提名郁亮、林茂德、肖民、陳賢軍、孫盛典、王文金、張旭為第十八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 提名康典、劉姝威、吳嘉甯、李強為第十八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 提名解凍、鄭英為萬科第九屆監事會非職工代表監事候選人。 萬科本屆董事會已通過這一決議。

如果沒有意外, 成立於1984年的萬科第一次完成領航人的交接。

王石落幕, 鬱亮上位。

舍與得

今天王石的主動讓賢, 不禁讓人回想起1988年, 王石主動放棄萬科股權時的情形。

萬科33年歷程中, 作為一家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企業, 其所有的悲欣、榮辱, 全系於股份制改造。

王石風輕雲淡地放棄了自己和高管團隊能夠獲得10%股權。

王石在自傳《道路與夢想:我與萬科20年》中這樣寫道:萬科股票是在1988年12月28日公開發行的。 1989年3月28日上午9點, 深圳會堂,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屆股東例會召開。

座無虛席。 回答股東提問。 一位股東站起來, 手握話筒:“請問王石先生, 您個人自己買了多少股票?”王石從西裝內側口袋裡掏出一張認股權證, 說:“我個人存款一共25000塊錢, 取出2萬塊錢買了萬科股票。 ”台下一片熱烈掌聲和叫好聲。

4100萬股的股份中, 萬科職工股應得的股票約500萬出頭。 這部分股票怎麼分配呢?按照市府辦公廳下發的股改檔, 這部分股票只能有10%允許量化到個人名下, 其餘的由集體持有。

他就這樣放棄了巨額財富, 讓萬科成為了公眾企業!

這件事足以讓他寫入中國企業的資本進化史, 也是日後大眾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至於他是失去的多, 還是得到的多, 這只有他本人知道, 當然, 所謂舍去與得到, 有很多維度去考量, 比如名聲、聲望、財富等等。

名與利

王石作為萬科的創始人, 如果沒有放棄萬科的股票,

從財富的角度來說, 以今天萬科的市值, 他應該是福布斯名人富豪榜、胡潤百富榜的長客, 而且肯定會位居前列。

歷史不能重來, 王石之所以放棄股票, 他在自傳中是這樣表達的:“我放棄的想法基於三點:

一、社會價值取向。 “不患寡, 患不均”是中國社會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 社會也向來有種仇富心態。個人突然有了錢,會把自己擺在一個極其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像我如此愛出風頭,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如果很有錢,弄不好會惹來殺身之禍。名利之間只能選擇一項,或默不出聲地賺錢,或兩袖清風實現一番事業。我選擇了後者。

二、討嫌暴發戶形象。少年時代閱讀了雨果、巴爾扎克、狄更斯、莎士比亞的作品,反感暴發戶。當發現自己可能成為這一類人時,自然採取回避。

三、家族沒有掌管財富的DNA。我祖籍安徽,但從來沒有回去過,股改過程中,專門翻閱了家鄉堂弟郵寄來的族譜,上溯20代,農民世家,沒有一代成為地主的,我沒有信心對錢財妥善處置,傳統農民有了錢做什麼呢?修祠堂,娶小老婆,賭博。

我放棄個人股份的想法也徵求了家人的意見。太太沒有反對,她本來就沒有指望王石發大財,半開玩笑地問我:“什麼時候能住上別墅?”

我回答:“別墅會有的,別墅太早住進去會不得安寧。”

我放棄了,管理層也放棄。而且,管理層提議:將職工股成立一個基金,只要在萬科的職員,新老都有享用權;由職工代表會產生出管理委員會的成員。資金用途:職員的福利,重點照顧1988年以前進入萬科的職員的福利;另外的用於回饋社會,做公益活動。”

用人

王石出身于軍人家庭,父親王輝,系新中國開國上將王震領導三五九旅時級別較高的下屬,母親是遊牧民族錫伯族,在往後,王石常將自己“野性的精神”歸因於此。

1984年9月,在深圳建設路1號,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建立開張,王石任經理,這也是萬科的前身,主要業務是從香港進貨,向內地倒賣攝像機、投影機等教學器材。

1987年12月1日,一場在深圳會堂舉行的國土有償使用權拍賣會進入了王石的視野,一家房地產公司以525萬元的最高價獲得了一塊8588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土地使用權的“第一拍”。

第二年,王石即親自到場舉牌,萬科以當時2000萬元的天價在深圳拍得威登別墅地塊,正式進入房地產行業。

但直至1991年,論體量,那時候的萬科在深圳本地都不算什麼亮眼企業,而卻吸引了諸多北大、清華、復旦的“高材生”,他們頗有情懷,不論專業出身,只要願意,在萬科均被一概錄取,而王石亦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指點江山”。

王石很放權,用人不疑,特別大膽,用誰,就把權力給你,這是王石身上特別突出的一個特點!

情懷

王石由於紅色家庭出身的原因,辦企業不僅僅是求財,而是有家國情懷在裡面,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

《萬科週刊》是王石的情懷體現之一,這個刊物是萬科的內部刊物,直至今日,它仍是萬科文化的最重要載體。

一位萬科的副總曾批判《萬科週刊》,認為“每天花這麼多錢,養這麼多文人、酸秀才管毛用!

王石立刻反彈,他認為,“一幫優秀的年輕人為了這份刊物嘔心瀝血,連續加班加點,為萬科掙得了巨大的榮譽和無形資產,你們身為老總,不但不支持,還說風涼話,我作為萬科的董事長、總經理,一定要在我職權範圍內給《萬科週刊》全力的支持”。

學習

一位跟隨過王石的下屬曾說,對技術管理、專業什麼的,王石都沒花什麼工夫,在起初,甚至都不算什麼有文化的人,。

但是他永遠都在汲取知識,他的家裡、車裡總會帶著書。他每天都會看上幾個小時書,他每天都在生長。

他的好學也影響到了企業,讓萬科成為學習型組織。

2003年,順馳狂人孫宏斌的當著王石的面說,要超越萬科的話,這讓王石很沒面子。

後來的順馳資金鏈斷裂了,萬科卻專門組織了一個討論群組,去研究順馳模式,研究順馳如何做到快周轉。

2004年的萬科,萬科做到一百億規模的時候,提出了千億計畫。做到千億之後,萬科又提出了萬億計畫。

萬科之所以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複合式增長,恰恰就是研究透了“快周轉”。

名聲

王石懂得如何用自身的“名”去影響萬科。

眾所周知,他熱愛登山家,他一路攀登,直至登山珠穆朗瑪峰,這些也造就了王石與萬科的“名”。

2017年2月份,在亞布力論壇上,他脫掉西裝與襯衫,僅穿一件汗衫展示肌肉,興奮地招呼工作人員鋪上墊子他要現場翻個跟頭,底下可是數百名中國企業家和官員。

他就是這樣敢於突破世俗窠臼,做出驚人之舉。

無疑,在今天,創始人的個人品牌和企業是捆綁在一起的,約伯斯和蘋果,馬斯克和特斯拉,馬化騰和騰訊,王石和萬科,萬科就是王石。創始人的個人魅力也會成為企業的精神內核,是傳遞給消費者的首要印象。

往小裡說,王石的個人名聲給萬科省去了不少廣告費,往大裡說,王石的名聲是萬科品牌的重要基石。

鬥爭

2015年,“野蠻人”姚振華敲門萬科,股權之爭愈演愈烈,局勢錯綜複雜。

王石曾當面告知姚老闆“你的信用不夠”,“萬科的管理團隊不歡迎你這樣的人當我們的大股東”。

這激怒了寶能系,甚至惹毛了潮汕財團。

2016年,王石與整個萬科都在不確切中前行,整個董事會甚至面臨被全部罷免的威脅。

這可能是萬科發展史上最艱難的一年。

王石手中的籌碼並不多,但他絕不妥協。

一個老男人在危機面前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挽著袖子一點點地解除當下的困難,他去拜會央企華潤,去各大金融、投資機構拜山頭,不遺餘力尋找白騎士。

當他一點點解除萬科困難的時候,似乎也是一點點把自己推出萬科董事會的時候。

2017年3月末,持續兩年的“萬科股權之爭”塵埃落定,華潤集團與恒大相繼出讓手中股權,深鐵集團坐穩第一大股東!

萬科回歸地方國資的懷抱,仍然是一家國有資本占大頭的公眾企業。

此時,王石即將離開董事長的位子,萬科的一個時代即將落幕!

33年前,王石隻身從廣州南下深圳,建立萬科;

33年後,66歲,他從萬科退出,孑然一身。

他的離去,難免令人唏噓。

從當初的放棄股權到生涯末期的對抗野蠻人,

他的奮鬥和鬥爭從未止息。

人們都說功成身退,留與後人評說,

他不是首富,

他把自己創立的企業分享給了更多人,

他對現代企業制度的追求,

他給萬科賦予的效率、學習、品牌、市場基因,

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失去價值的光芒。

他還年輕,即將開啟環保、登山、慈善的新旅程,

當然還有陪著他的小田田做紅燒肉。

他是傳奇,值得尊重。

王石先生,注客祝您越來越精彩!

社會也向來有種仇富心態。個人突然有了錢,會把自己擺在一個極其不利的地位,尤其是像我如此愛出風頭,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如果很有錢,弄不好會惹來殺身之禍。名利之間只能選擇一項,或默不出聲地賺錢,或兩袖清風實現一番事業。我選擇了後者。

二、討嫌暴發戶形象。少年時代閱讀了雨果、巴爾扎克、狄更斯、莎士比亞的作品,反感暴發戶。當發現自己可能成為這一類人時,自然採取回避。

三、家族沒有掌管財富的DNA。我祖籍安徽,但從來沒有回去過,股改過程中,專門翻閱了家鄉堂弟郵寄來的族譜,上溯20代,農民世家,沒有一代成為地主的,我沒有信心對錢財妥善處置,傳統農民有了錢做什麼呢?修祠堂,娶小老婆,賭博。

我放棄個人股份的想法也徵求了家人的意見。太太沒有反對,她本來就沒有指望王石發大財,半開玩笑地問我:“什麼時候能住上別墅?”

我回答:“別墅會有的,別墅太早住進去會不得安寧。”

我放棄了,管理層也放棄。而且,管理層提議:將職工股成立一個基金,只要在萬科的職員,新老都有享用權;由職工代表會產生出管理委員會的成員。資金用途:職員的福利,重點照顧1988年以前進入萬科的職員的福利;另外的用於回饋社會,做公益活動。”

用人

王石出身于軍人家庭,父親王輝,系新中國開國上將王震領導三五九旅時級別較高的下屬,母親是遊牧民族錫伯族,在往後,王石常將自己“野性的精神”歸因於此。

1984年9月,在深圳建設路1號,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建立開張,王石任經理,這也是萬科的前身,主要業務是從香港進貨,向內地倒賣攝像機、投影機等教學器材。

1987年12月1日,一場在深圳會堂舉行的國土有償使用權拍賣會進入了王石的視野,一家房地產公司以525萬元的最高價獲得了一塊8588平方米土地的使用權。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土地使用權的“第一拍”。

第二年,王石即親自到場舉牌,萬科以當時2000萬元的天價在深圳拍得威登別墅地塊,正式進入房地產行業。

但直至1991年,論體量,那時候的萬科在深圳本地都不算什麼亮眼企業,而卻吸引了諸多北大、清華、復旦的“高材生”,他們頗有情懷,不論專業出身,只要願意,在萬科均被一概錄取,而王石亦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指點江山”。

王石很放權,用人不疑,特別大膽,用誰,就把權力給你,這是王石身上特別突出的一個特點!

情懷

王石由於紅色家庭出身的原因,辦企業不僅僅是求財,而是有家國情懷在裡面,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

《萬科週刊》是王石的情懷體現之一,這個刊物是萬科的內部刊物,直至今日,它仍是萬科文化的最重要載體。

一位萬科的副總曾批判《萬科週刊》,認為“每天花這麼多錢,養這麼多文人、酸秀才管毛用!

王石立刻反彈,他認為,“一幫優秀的年輕人為了這份刊物嘔心瀝血,連續加班加點,為萬科掙得了巨大的榮譽和無形資產,你們身為老總,不但不支持,還說風涼話,我作為萬科的董事長、總經理,一定要在我職權範圍內給《萬科週刊》全力的支持”。

學習

一位跟隨過王石的下屬曾說,對技術管理、專業什麼的,王石都沒花什麼工夫,在起初,甚至都不算什麼有文化的人,。

但是他永遠都在汲取知識,他的家裡、車裡總會帶著書。他每天都會看上幾個小時書,他每天都在生長。

他的好學也影響到了企業,讓萬科成為學習型組織。

2003年,順馳狂人孫宏斌的當著王石的面說,要超越萬科的話,這讓王石很沒面子。

後來的順馳資金鏈斷裂了,萬科卻專門組織了一個討論群組,去研究順馳模式,研究順馳如何做到快周轉。

2004年的萬科,萬科做到一百億規模的時候,提出了千億計畫。做到千億之後,萬科又提出了萬億計畫。

萬科之所以能實現跨越式發展,複合式增長,恰恰就是研究透了“快周轉”。

名聲

王石懂得如何用自身的“名”去影響萬科。

眾所周知,他熱愛登山家,他一路攀登,直至登山珠穆朗瑪峰,這些也造就了王石與萬科的“名”。

2017年2月份,在亞布力論壇上,他脫掉西裝與襯衫,僅穿一件汗衫展示肌肉,興奮地招呼工作人員鋪上墊子他要現場翻個跟頭,底下可是數百名中國企業家和官員。

他就是這樣敢於突破世俗窠臼,做出驚人之舉。

無疑,在今天,創始人的個人品牌和企業是捆綁在一起的,約伯斯和蘋果,馬斯克和特斯拉,馬化騰和騰訊,王石和萬科,萬科就是王石。創始人的個人魅力也會成為企業的精神內核,是傳遞給消費者的首要印象。

往小裡說,王石的個人名聲給萬科省去了不少廣告費,往大裡說,王石的名聲是萬科品牌的重要基石。

鬥爭

2015年,“野蠻人”姚振華敲門萬科,股權之爭愈演愈烈,局勢錯綜複雜。

王石曾當面告知姚老闆“你的信用不夠”,“萬科的管理團隊不歡迎你這樣的人當我們的大股東”。

這激怒了寶能系,甚至惹毛了潮汕財團。

2016年,王石與整個萬科都在不確切中前行,整個董事會甚至面臨被全部罷免的威脅。

這可能是萬科發展史上最艱難的一年。

王石手中的籌碼並不多,但他絕不妥協。

一個老男人在危機面前爆發出驚人的能量,挽著袖子一點點地解除當下的困難,他去拜會央企華潤,去各大金融、投資機構拜山頭,不遺餘力尋找白騎士。

當他一點點解除萬科困難的時候,似乎也是一點點把自己推出萬科董事會的時候。

2017年3月末,持續兩年的“萬科股權之爭”塵埃落定,華潤集團與恒大相繼出讓手中股權,深鐵集團坐穩第一大股東!

萬科回歸地方國資的懷抱,仍然是一家國有資本占大頭的公眾企業。

此時,王石即將離開董事長的位子,萬科的一個時代即將落幕!

33年前,王石隻身從廣州南下深圳,建立萬科;

33年後,66歲,他從萬科退出,孑然一身。

他的離去,難免令人唏噓。

從當初的放棄股權到生涯末期的對抗野蠻人,

他的奮鬥和鬥爭從未止息。

人們都說功成身退,留與後人評說,

他不是首富,

他把自己創立的企業分享給了更多人,

他對現代企業制度的追求,

他給萬科賦予的效率、學習、品牌、市場基因,

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失去價值的光芒。

他還年輕,即將開啟環保、登山、慈善的新旅程,

當然還有陪著他的小田田做紅燒肉。

他是傳奇,值得尊重。

王石先生,注客祝您越來越精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