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北宋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蘇軾《赤壁賦》欣賞

赤壁賦(局部)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 一字和仲, 號東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 嘉祜二年(1057)進土。 他學識淵博, 文、詩、詞、書、畫皆有極高造詣, 是後人最喜愛的文學藝術家和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 蘇軾不僅是中國繪畫史上文入畫的宣導者, 也是北宋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蘇軾因元祜黨人案受牽連, 不僅《宣和書譜》等對他沒有記載, 而且書法作品也被大量毀去。 世傳蘇軾書法真跡有近30件, 早中期作品以《治平帖》為最, 帖後有明文徵明跋, 考為其30餘歲所作。 至中期, 名作較多, 如楷書《前赤壁賦》和《祭黃幾道文》;行書《杜甫榿木詩》、《黃州寒食詩》和《新歲展慶,

人來得書二帖》等都是中期的代表作。 蘇軾的楷書極少, 從《前赤壁賦》和《祭黃幾道文》二作可以看出, 書作與嚴謹的唐楷大相徑庭, 不僅字形多欹側而向左傾斜, 且筆法自然不拘、多帶行書意。 有人說他的書法, 腕著而筆臥, 故左秀而右枯。 黃庭堅為之辯白, 說這是以“翰林侍書之繩墨尺度”來看待蘇書。 也就是說, 蘇軾並不強調書法的嚴謹法度, 即便楷書也是如此。 從墨蹟上看, 蘇書並非“臥筆”, 不過是執筆稍偏下, 依然運筆中鋒, 故有筆圓韻勝之姿。 他的行書, 更是隨行大小, 肉豐骨勁, 拙中藏巧, 兼有顏真卿、楊凝式二家長處。

蘇軾晚年作品相對較少, 以《答謝民師帖》、《渡海帖》、《江上帖》等最知名。 其中《答謝民師》是給謝舉廉的手劄,

前部已缺損, 文載入《東坡集》, 是蘇軾表白個人文學創作見解的一篇重要文章, 書法老勁, 不似《黃州寒食詩》那樣變幻多端。 清代顧文彬跋中引用前人書評“東坡尺牘狎書, 姿態橫生, 不矜而妍, 不束而嚴, 不軼而豪”, 來稱讚此帖書法之妙。 蘇軾不計較書法的工拙、醜妍的得失, 在學術的創作上取得了最大的自由, 因而成為北宋的書法大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