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信建投證券——醫藥生物行業:供給改革與終端重構

回顧2017年上半年,截止6月20日醫藥板塊跌幅為2.42%,略跑輸大盤,在28個申萬子行業中排名第14位。 相較小市值公司,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總體上漲勢頭強勁,龍頭效應顯著。

在醫藥子行業中,醫藥商業和中藥板塊表現相對較好,而化學原料藥、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則下跌超過10%。

國際比較:我們特別關注了海外主要市場與A股的白馬醫藥公司未來三年複合增速和估值的對比情況。 照市場的一致預期,我們認為目前A股的主流醫藥上市公司相對於增速而言,估值尚在合理區間內。

生產和分銷環節,政策將推動供給側進一步優化。

①一致性評價:要求仿製藥品在品質和療效上達到與原研藥品一致的水準,我們預計率先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有望在招標和醫保支付方面獲得政策傾斜,考慮評價成本、行業龍頭企業相對更有優勢;②新藥優先評審:鼓勵並支持創新藥、臨床急需及首仿等品種進入優先評審通道,強勢的研髮型企業強者恒強;③兩票制:縮短藥品流通環節,推動分銷環節行業集中度提升,“全國+區域龍頭”的壟斷格局進一步明確。

終端消費環節,我們預計整體比例將會重構。 ①分級診療:2017年進入關鍵執行年,就診人群逐步下移至基層,其中慢病人群會先行;②公立醫院改革:零差率使得醫院藥房在帳面上無法實現盈利,將漸進式推動處方外流;③醫保支付:國家支付進入瓶頸期,支付領域的精細化改革勢在必行;商業健康險崛起將推動高端醫療和用藥的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