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錢克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推進“雙向開放”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推進新一輪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雙向開放”——錢克明常委的發言

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 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深入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 還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

一是國內營商環境須進一步優化。 企業經營成本快速上升, 制約民營企業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問題還沒很好解決。 據世界銀行《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 在190多個經濟體中, 中國營商環境排名第78位, 不僅與亞洲“四小龍”有很大差距, 比墨西哥、秘魯、智利也要落後20多位。 雖然這一判斷不一定很科學, 但也足以引起高度重視。

二是市場准入水準須進一步提高。 首先是外資准入方面還存在一些限制, 如金融、電信、教育、醫療等服務領域, 與加入世貿組織時的開放水準相比無明顯提高。 由於內外綜合因素影響, “十二五”期間我國吸收外資年均增長僅34%,

低於全球5%的增速, 2016年進一步降至14%, 今年形勢仍不樂觀。 其次是進口限制仍偏多, 進出口發展不平衡, 順差長期偏高, 境外消費持續升溫。

三是“走出去”面臨新挑戰。 近年來, 以“新自由主義”為共同思想基礎的全球化出現分野, 美國要求“公平貿易”, 歐盟主張“對等開放”, 新興國家尚未形成共識, 廣大發展中國家缺乏話語權, 國際經貿規則面臨變革。 全球民粹主義上升, 保護主義抬頭, 恐怖主義氾濫, 我國面臨貿易戰和對外投資的風險增加。

面對這些問題和挑戰, 我們要落實好中央決策部署, 堅定不移地推進新一輪更深層次更高水準的“雙向開放”, 建議從三個方面著力推進:

一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深入推動“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

加快流通現代化建設, 切實降低企業稅費、物流及制度性成本。 拓展自貿試驗區壓力測試的廣度和深度, 加快成熟經驗的複製推廣, 加強改革的系統集成。 對標國際高標準, 推出一批“標誌性”開放新舉措,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加強環境、勞工權益、競爭政策、智慧財產權等立法執法工作。 儘快頒佈《外國投資法》和全國版本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 建立統一高效的內外資法律法規體系。

二是“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將“引進來”的成果與“補短板”的需求相結合。 加大新一輪高水準招商引資力度, 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

增加瓶頸技術裝備、稀缺資源及部分優質消費品的進口, 加大服務出口支援力度, 改善貿易平衡。 科學把握外匯儲備管理與對外投資關係, 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大方向, 引導企業通過對外投資獲取技術、資源、品牌、市場, 培育一批參與國際競爭的新主體。 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區域發展戰略, 統籌佈局、協調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 打造一批支撐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形成以我為主的區域價值鏈和全球供應鏈, 進一步完善“雙向開放”戰略佈局。

三是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新秩序。 秉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用為目標”的全球經濟治理觀,

兼收並蓄“自由貿易”“公平貿易”“對等開放”等主張, 積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周密謀劃新體制、審慎推出新規則, 儘量緩和地緣衝突、降低戰略損耗。 建議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功召開為契機,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由雙邊向多邊拓展、由專案建設向規則制定和機制建設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