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哈利波特》20周年,曾靠政府救助寫書的她,如今身價超過女王

昨天是《哈利波特》系列故事誕生的20周年!

1997年的6月26日,

全世界第一本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正式發行,

時至今日, 《哈利波特》的故事已經被翻譯成79國語言,

在全世界發行了5億冊!

想必在這20年裡, 大家都有看過這部系列,

不管是書還是電影, 都成為了很多人童年的重要回憶。

在《哈利波特》誕生20周年這一天,

全世界的哈迷, 都通過各種方式,

來為這個魔法世界慶祝生日。

20年前, 那批最先讀到這個故事的孩子,

現在都已經為人父母, 而他們的孩子,

又成了這個故事的忠實讀者。

他們有的在自己的頭上畫上了哈利獨有的閃電標記。

有的帶著愛人, 穿著魔法學校的巫師袍,

來到了電影取景的地方拍攝紀念照。

有幾百個網友, 穿成哈利波特裡面的角色,聚在一起慶祝。

好萊塢報導者做了一組,

12名《哈利波特》電影演員“過去vs現在”對比照。

20年過去了,這個故事,仿佛仍然沒有畫下句點。

羅琳阿姨還在不停的創作中。

每當看到魔法師,拿到這根魔杖的那一刻起,

所有哈迷的心,也都踏上了這一段長達20年的魔法征程!

它將繼續影響著全世界的哈迷,

這個男孩的故事,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但是JK羅琳的成功之路,走得並不是這麼的容易。

誰也不會想到,當時沒有人看好的單親媽媽,

在愛丁堡一家小咖啡店裡寫出來的天馬行空的故事,

在20年後,成為了一個傳奇。

J·K·羅琳的真名叫作喬安·羅琳。

她誕生於1965年的夏天,英國瓜廖爾郡人。

小時候的羅琳相貌平平,剪著齊眉劉海,臉頰有著小雀斑。

愛學習又有點害羞,還有點野。

她從6歲起就喜歡寫作和講故事,妹妹黛安是她講故事的對象。

9歲時,家裡搬去了鄉下,房屋附近就是一片墓地。

這裡生長著神奇的生物,充滿神秘感,

使得年幼的羅琳對森林著了迷。

這些獨特的經歷日後成為她想像力的來源。

學生時期的羅琳和書中赫敏的角色頗為相似,

小羅琳只能把社交中積累的挫敗感發洩到學習中去,

“學霸”的頭銜反正讓她更受孤立。

報考大學時,羅林不顧父母反對,

毅然選擇了自己鍾愛的古典文學專業。

畢業後便遠離家鄉,隻身去葡萄牙當英語老師,

也在那裡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

那時的羅琳以為終於可以結束之前糟糕的人生,

卻沒想到考驗才真正開始。

婚後不久,羅琳的母親便去世了,

由於父親的阻撓,她連母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這也讓羅琳對父親積怨頗深,以至於斷絕聯繫好多年。

當你以為生活已經糟糕到極致的時候,

現實會告訴你,它還可以更糟!

生下女兒潔西嘉後,羅琳與丈夫的感情開始出現裂痕,

不堪家暴的羅琳最終選擇獨自帶著女兒回國生活。

由於沒有經濟來源,羅琳只能靠著領救濟金生活,

與女兒兩人棲身於愛丁堡一間沒有暖氣、老鼠成群的小公寓裡。

絕望的生活使她一度精神崩潰,只能接受心理治療。

墜入谷底的羅琳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終於,她決定做點什麼來改變現狀。

於是,她拿起了鋼筆,開始動手寫一個構思了很多年的故事。

由於沒人照顧女兒,羅琳便每天推著嬰兒車到咖啡館,

點一杯最便宜的咖啡,一寫就是一整天。

1995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手稿問世,

在被12家出版社拒之門外後,Bloomsbury出版社買走了它,

不過只預支了1500英鎊稿費,但這點錢並不足以養家。

1998年是羅琳時來運轉的一年,她處女作的版權在美國拍賣,

得到了10.5萬美元的報酬,她說當時激動得“差點死去”。

在她的小說中,很多情節和人物的靈感,

都源自童年時的生活經驗:

多次遷家、房屋旁的森林、她與父母的關係、遇到的人和事。

哈利住的那個樓梯暗間,

原型就來自她家樓梯下的儲藏間。

在《哈利·波特》中,教授鄧布利多和小天狼星的完美父親形象,

也是羅琳因童年父愛的缺失而刻意設定的。

《哈利·波特》系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羅琳希望改寫童年的嘗試。

哈利遭遇了一切困苦,依然願意去愛和相信,

這也是羅琳本人內心的選擇。

羅琳在故事的結局給了哈利一個家庭,也給了自己一個家庭。

她在2001年嫁給了麻醉學者尼爾·默里,並再育有兩個孩子。

她迎來了人生的黃金時期,

只用短短十年時間,就讓自己的身價趕超英國女王,

穩居作家財富榜首,贏得尊重的同時,還完成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對於大多數作家而言,寫作是種自我治癒,

是尋找這個世界意義所在、並為自己找到其中的位置的方式。

在2008年哈佛大學的演講中,羅琳回顧這段人生經歷,

談到了這一感受:

“為什麼我要談論失敗的好處呢?因為失敗意味著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我獲得了自由,因為雖然最害怕的事情已經發生,但我還活著。所以困境的谷底,成為我重建生活的堅實基礎。”

有記者提問:“如今這一切,是否得歸功於運氣?”

她並不否認:“有靈感就是運氣好。”

每種成功都離不開運氣,

不是每一位堅持初心創作的人,都能夠獲得像她這樣的成就。

但至少,一定會無愧於心。

穿成哈利波特裡面的角色,聚在一起慶祝。

好萊塢報導者做了一組,

12名《哈利波特》電影演員“過去vs現在”對比照。

20年過去了,這個故事,仿佛仍然沒有畫下句點。

羅琳阿姨還在不停的創作中。

每當看到魔法師,拿到這根魔杖的那一刻起,

所有哈迷的心,也都踏上了這一段長達20年的魔法征程!

它將繼續影響著全世界的哈迷,

這個男孩的故事,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但是JK羅琳的成功之路,走得並不是這麼的容易。

誰也不會想到,當時沒有人看好的單親媽媽,

在愛丁堡一家小咖啡店裡寫出來的天馬行空的故事,

在20年後,成為了一個傳奇。

J·K·羅琳的真名叫作喬安·羅琳。

她誕生於1965年的夏天,英國瓜廖爾郡人。

小時候的羅琳相貌平平,剪著齊眉劉海,臉頰有著小雀斑。

愛學習又有點害羞,還有點野。

她從6歲起就喜歡寫作和講故事,妹妹黛安是她講故事的對象。

9歲時,家裡搬去了鄉下,房屋附近就是一片墓地。

這裡生長著神奇的生物,充滿神秘感,

使得年幼的羅琳對森林著了迷。

這些獨特的經歷日後成為她想像力的來源。

學生時期的羅琳和書中赫敏的角色頗為相似,

小羅琳只能把社交中積累的挫敗感發洩到學習中去,

“學霸”的頭銜反正讓她更受孤立。

報考大學時,羅林不顧父母反對,

毅然選擇了自己鍾愛的古典文學專業。

畢業後便遠離家鄉,隻身去葡萄牙當英語老師,

也在那裡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

那時的羅琳以為終於可以結束之前糟糕的人生,

卻沒想到考驗才真正開始。

婚後不久,羅琳的母親便去世了,

由於父親的阻撓,她連母親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

這也讓羅琳對父親積怨頗深,以至於斷絕聯繫好多年。

當你以為生活已經糟糕到極致的時候,

現實會告訴你,它還可以更糟!

生下女兒潔西嘉後,羅琳與丈夫的感情開始出現裂痕,

不堪家暴的羅琳最終選擇獨自帶著女兒回國生活。

由於沒有經濟來源,羅琳只能靠著領救濟金生活,

與女兒兩人棲身於愛丁堡一間沒有暖氣、老鼠成群的小公寓裡。

絕望的生活使她一度精神崩潰,只能接受心理治療。

墜入谷底的羅琳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終於,她決定做點什麼來改變現狀。

於是,她拿起了鋼筆,開始動手寫一個構思了很多年的故事。

由於沒人照顧女兒,羅琳便每天推著嬰兒車到咖啡館,

點一杯最便宜的咖啡,一寫就是一整天。

1995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手稿問世,

在被12家出版社拒之門外後,Bloomsbury出版社買走了它,

不過只預支了1500英鎊稿費,但這點錢並不足以養家。

1998年是羅琳時來運轉的一年,她處女作的版權在美國拍賣,

得到了10.5萬美元的報酬,她說當時激動得“差點死去”。

在她的小說中,很多情節和人物的靈感,

都源自童年時的生活經驗:

多次遷家、房屋旁的森林、她與父母的關係、遇到的人和事。

哈利住的那個樓梯暗間,

原型就來自她家樓梯下的儲藏間。

在《哈利·波特》中,教授鄧布利多和小天狼星的完美父親形象,

也是羅琳因童年父愛的缺失而刻意設定的。

《哈利·波特》系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羅琳希望改寫童年的嘗試。

哈利遭遇了一切困苦,依然願意去愛和相信,

這也是羅琳本人內心的選擇。

羅琳在故事的結局給了哈利一個家庭,也給了自己一個家庭。

她在2001年嫁給了麻醉學者尼爾·默里,並再育有兩個孩子。

她迎來了人生的黃金時期,

只用短短十年時間,就讓自己的身價趕超英國女王,

穩居作家財富榜首,贏得尊重的同時,還完成了自己喜歡的工作。

對於大多數作家而言,寫作是種自我治癒,

是尋找這個世界意義所在、並為自己找到其中的位置的方式。

在2008年哈佛大學的演講中,羅琳回顧這段人生經歷,

談到了這一感受:

“為什麼我要談論失敗的好處呢?因為失敗意味著剝離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我獲得了自由,因為雖然最害怕的事情已經發生,但我還活著。所以困境的谷底,成為我重建生活的堅實基礎。”

有記者提問:“如今這一切,是否得歸功於運氣?”

她並不否認:“有靈感就是運氣好。”

每種成功都離不開運氣,

不是每一位堅持初心創作的人,都能夠獲得像她這樣的成就。

但至少,一定會無愧於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