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美日連鎖藥房對比:中國藥店連鎖率和集中度提升空間大,有望向日本發展

美國、日本連鎖藥店行業在規模程度、連鎖率以及集中度方面都處在較高水準。 美日連鎖藥店行業 的發展現狀, 可為我國連鎖藥店行業的發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參考, 尤其是日本也屬於沒有醫藥分業 傳統的國家, 其推行醫藥分開的措施和影響對中國的參考意義將會更大。

美國醫藥分開徹底, 醫院一般只設住院藥房而不設門診藥房, 門診病人取得醫生處方後直接到社會 藥店取藥。 參加各種醫療保險的患者, 在社會藥店也同樣可獲得保險公司對處方的支付, 這為美國 藥店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20 世紀 90 年代, 美國藥品零售競爭激烈, 單體藥店盈利能力下降。 在美國政府的積極推動下, 綜 合商場及超市也開始銷售藥品和相關產品, 加劇了單體藥店的競爭壓力。

因此, 藥品零售業掀起並 購浪潮, 具有良好管理能力和較強規模優勢的連鎖藥店成為行業的整合者, 市場占比逐漸增加。 至2010 年, 美國連鎖藥店數目占全部藥店的 55%, 營收占行業總營收的 74%。 美國連鎖藥店的競爭 力仍在不斷加強, 到 2016 年美國藥店的連鎖率已經提升到 62%。

美國藥店市場以 CVS、Walgreens 和 RiteAid 三家大型連鎖企業為主導。 2013 年三家企業銷售 額合計佔有美國連鎖零售藥店市場份額的 89%, 占所有藥店(連鎖+單體店)的份額達到 66%, 由於 CVS 新收購 Target 超市旗下藥店, Walgreens 也在進行對 RiteAid 的並購案, 預計成功之後, 僅 CVS 和 Walgreens 即可佔據美國連鎖藥店超過 95%的市場, 占所有藥店份額超過 70%。

而中 國 2015 年前 100 家企業銷售額僅占到藥店行業總規模的 29%, 集中度差距較大。

日本經歷漫長醫藥分業之路:提升醫師/藥師服務價值、醫保支付引導和藥品定價制度改革推動醫 藥分業基本實現。 據日本藥劑師協會(Japan Pharmacist Association,JPA)2015 年醫藥分業率 (由藥局配藥而非醫院配藥的比例)已經達到 70%,和 1989 年的 11.3%相比,26 年內提升了 58.7個百分點。具體而言,日本政府推進醫藥分業主要分為兩類收入,包括提升醫師/藥師服務價值和 價格以及壓低藥品流通環節費用,整體降低醫院和醫生從藥品獲利的動機,我們總結如下:

1) 提升醫師/藥師服務的價值和價格:包括設立處方費和處方調劑費,同時並大幅提高院外管道 配藥的處方費和調劑費,這使得醫生有較高動力將處方外流到院外,藥師也更願意在院外藥局 工作。此外,日本多次分步驟提升了患者的掛號費和診療報酬費(按報酬點數定),大幅提高 了醫生從醫療服務而不是從藥品處方中獲取收益的動力。

2) 降低藥價,壓低藥品流通環節費用:日本通過醫保藥品支付價格調整機制對藥品價格實施了卓 有成效的管控,其中對於藥品醫保支付價格的確定,日本主要採取藥價基準制度,即通過定期 市場調查(兩年一次)確定藥品價格的基準,然後加上一定的合理調整幅度(由 15%加價率 逐步下調為目前的 2%)得到調整後價格,該價格即為醫保支付價。每次調整藥價調整都導致 藥費支出呈現下滑,實現整體藥價逐步下滑。此外,由於日本政府不對藥品流通價格不做限制, 醫療機構和藥店基本都會以低於藥品基準價的價格從藥品批發商中採購藥品,通過結合藥品消 費量的加權平均調整,日本藥品市場供需雙方的價差從 1991 年的 23.1%下降至 2013 年的8.2%,目前基本藥價差基本保持在 8%左右。

日本更為市場化的藥妝店市場集中度更高,以處方調劑為主的調劑藥房則處於快速集中的進程之中。

目前日本調劑藥店數量約為 5.70 萬家,而藥妝店則有 1.75 萬家,而日本便利店也僅為 5.44 萬家, 日本藥店基本處於小型店林立的狀態。從調劑藥房的市場份額來看,2015 年最大的 10 家調劑藥 房的收入市場份額僅為 14%,目前仍是低壟斷格局,從調劑藥房數來看,日本近 70%調劑藥房為 單體店, 連鎖率仍然較低。

考慮到中國處方藥調劑市場基本集中於各大公立醫院,我們認為中國 的處方藥調劑市場集中度應比日本還低。但據厚生省和 Mac-advisory 調查顯示,2016 年日本有超 過 1000 家調劑藥房被並購,預示日本調劑藥房也正處於快速並購整合的進程之中,這主要是因為 日本政府持續下調藥價和藥房調劑報酬,導致單體調劑藥房經營收益准不下滑,因此連鎖藥店有望 更好地發揮規模優勢。

而從藥妝店的市場份額來看,2015 年日本 Top10 連鎖藥妝合計市場份額達 到 69.5%,遠超中國藥店行業(CR10=15.9%),而且日本藥妝店 CR10 是從 2010 年的 44.5%快速提升至 69.5%,是在中等集中度背景下的快速集中。由於中國的政策環境(藥價管制、醫保支 付標準、醫藥分開政策等)和日本更為接近,我們認為當前中國藥店(以 OTC 為主的銷售市場) 處於明顯低集中的行業環境下,未來向日本的方向發展是大概率事件。

總結:中國零售藥店有望沿日本發展路徑形成全國性+區域性多巨頭壟斷競爭的格局。和零售藥店 業態極發達的美國(連鎖率 62%,CR3>70%)和較發達的日本(藥妝店 CR10=69.5%)相比, 中國零售藥房仍處於市場格局較為分散的初級階段。

從行業政策的驅動來看,中國當前明確要推動 醫藥分家,未來也有望實施類似日本的“醫保支付標準”,同時中國政府也很難放棄對藥品、醫療 服務價格的管制(從直接管制轉為間接管制),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的藥店行業演化情況有望先沿 日本零售藥店的發展路徑發展,形成全國性+區域多龍頭(超過 10 家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壟斷 競爭的格局,要發展為美國 2-3 家巨型連鎖藥店寡頭壟斷的格局仍為時尚早。

樂晴智庫,行業深度研究

據日本藥劑師協會(Japan Pharmacist Association,JPA)2015 年醫藥分業率 (由藥局配藥而非醫院配藥的比例)已經達到 70%,和 1989 年的 11.3%相比,26 年內提升了 58.7個百分點。具體而言,日本政府推進醫藥分業主要分為兩類收入,包括提升醫師/藥師服務價值和 價格以及壓低藥品流通環節費用,整體降低醫院和醫生從藥品獲利的動機,我們總結如下:

1) 提升醫師/藥師服務的價值和價格:包括設立處方費和處方調劑費,同時並大幅提高院外管道 配藥的處方費和調劑費,這使得醫生有較高動力將處方外流到院外,藥師也更願意在院外藥局 工作。此外,日本多次分步驟提升了患者的掛號費和診療報酬費(按報酬點數定),大幅提高 了醫生從醫療服務而不是從藥品處方中獲取收益的動力。

2) 降低藥價,壓低藥品流通環節費用:日本通過醫保藥品支付價格調整機制對藥品價格實施了卓 有成效的管控,其中對於藥品醫保支付價格的確定,日本主要採取藥價基準制度,即通過定期 市場調查(兩年一次)確定藥品價格的基準,然後加上一定的合理調整幅度(由 15%加價率 逐步下調為目前的 2%)得到調整後價格,該價格即為醫保支付價。每次調整藥價調整都導致 藥費支出呈現下滑,實現整體藥價逐步下滑。此外,由於日本政府不對藥品流通價格不做限制, 醫療機構和藥店基本都會以低於藥品基準價的價格從藥品批發商中採購藥品,通過結合藥品消 費量的加權平均調整,日本藥品市場供需雙方的價差從 1991 年的 23.1%下降至 2013 年的8.2%,目前基本藥價差基本保持在 8%左右。

日本更為市場化的藥妝店市場集中度更高,以處方調劑為主的調劑藥房則處於快速集中的進程之中。

目前日本調劑藥店數量約為 5.70 萬家,而藥妝店則有 1.75 萬家,而日本便利店也僅為 5.44 萬家, 日本藥店基本處於小型店林立的狀態。從調劑藥房的市場份額來看,2015 年最大的 10 家調劑藥 房的收入市場份額僅為 14%,目前仍是低壟斷格局,從調劑藥房數來看,日本近 70%調劑藥房為 單體店, 連鎖率仍然較低。

考慮到中國處方藥調劑市場基本集中於各大公立醫院,我們認為中國 的處方藥調劑市場集中度應比日本還低。但據厚生省和 Mac-advisory 調查顯示,2016 年日本有超 過 1000 家調劑藥房被並購,預示日本調劑藥房也正處於快速並購整合的進程之中,這主要是因為 日本政府持續下調藥價和藥房調劑報酬,導致單體調劑藥房經營收益准不下滑,因此連鎖藥店有望 更好地發揮規模優勢。

而從藥妝店的市場份額來看,2015 年日本 Top10 連鎖藥妝合計市場份額達 到 69.5%,遠超中國藥店行業(CR10=15.9%),而且日本藥妝店 CR10 是從 2010 年的 44.5%快速提升至 69.5%,是在中等集中度背景下的快速集中。由於中國的政策環境(藥價管制、醫保支 付標準、醫藥分開政策等)和日本更為接近,我們認為當前中國藥店(以 OTC 為主的銷售市場) 處於明顯低集中的行業環境下,未來向日本的方向發展是大概率事件。

總結:中國零售藥店有望沿日本發展路徑形成全國性+區域性多巨頭壟斷競爭的格局。和零售藥店 業態極發達的美國(連鎖率 62%,CR3>70%)和較發達的日本(藥妝店 CR10=69.5%)相比, 中國零售藥房仍處於市場格局較為分散的初級階段。

從行業政策的驅動來看,中國當前明確要推動 醫藥分家,未來也有望實施類似日本的“醫保支付標準”,同時中國政府也很難放棄對藥品、醫療 服務價格的管制(從直接管制轉為間接管制),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的藥店行業演化情況有望先沿 日本零售藥店的發展路徑發展,形成全國性+區域多龍頭(超過 10 家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壟斷 競爭的格局,要發展為美國 2-3 家巨型連鎖藥店寡頭壟斷的格局仍為時尚早。

樂晴智庫,行業深度研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