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杭州樓市看似平穩,卻暗流洶湧!托關係、付全款、綁車位,買套新房不容易

過去的這半年, 是樓市政策頻出的半年。

3月2日, 富陽、大江東被納入限購範圍, 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兩套, 非本地戶籍居民繳納社保要求進一步提高。 3月28日, 限購再升級, 本市戶籍成年單身(含離異)人士限購一套。 “認房又認貸”全面實行, 名下有房或有貸款記錄的, 均執行二套房信貸政策, 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

這一系列的新政及政府調控一定程度上的確打壓了樓市, 抑制了投資客近乎瘋狂的炒房行為。 不過, 看似平穩的樓市卻暗流洶湧。

透明售房網資料顯示, 截至6月28日, 上半年杭州市區(含蕭山、余杭、富陽)新房成交量為79526套, 同比去年上半年的101498套下降了21.6%。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顯示, 杭州住宅價格環比上月下降0.3%, 而在這之前, 杭州也創造了幾個月零漲幅的記錄。

看似量跌價穩, 但現在的資料很難對杭州樓市的真實情況做出判斷和分析。

目前市區庫存可售為94933套, 其中住宅39157套, 按上半年的去化速度, 消化商品房顯性庫存只需要7個多月。 而據不完全統計, 實際上仍有8000多套已經成交的房源沒有完成網簽, 嚴格意義上實際庫存要少得多。

對於房價的控制, 也刺激了逐利之心, 一些熱門新盤一房難求。 托關係買房成為常態, 甚至在托到關係的基礎上需要一次性付清全款, 才能買到某些熱門樓盤的房源。 炒號、賣號重現江湖, 個別樓盤的一個房號甚至叫出了三五十萬的高價。

而從去年以來就屢禁不止的搭售車位現象, 今年變得更加嚴重。 市中心的中高端項目, 與房子捆綁銷售的車位可以賣到60萬~70萬元, 即使是在近郊的一些板塊, 車位也已經賣到了20萬~30萬元。

先買車位後買房, 這種手段讓房企變相地實現了漲價的目的。

不限購的酒店式公寓和商鋪, 在過去的半年裡賣得風生水起。 尤其是酒店式公寓, 量漲價升, 被限購政策擋在門外的外地投資客, 成了這類產品的主要購買力。

托關係、付全款、綁車位,

買套新房變得越來越難

過去半年裡, 頻頻出臺的調控政策以及市場行情的不斷變化, 讓陶先生一度因害怕房價下跌而變得猶豫, 又害怕失去購房資格而恐慌, 輾轉半年, 最終還是沒買到心儀的房子。 他感歎:“如今買套房比登天還難。 ”政策調控初期, 他害怕高位接盤, 心想等等看。 這一等, 卻一直沒有等到房價下跌, 相反, 卻因為新出臺的政策, 首付從三成變為六成。

他看中的樓盤越來越難買, 不托關係根本買不到, 甚至需要全款付清才能保證一個名額。

李先生的買房經歷同樣坎坷, 作為杭州本地人, 名下無房無貸, 看中了未來科技城某樓盤的他, 已經備好三成首付款, 卻被開發商告知必須要付六成首付才能買。

相比之下, 魏先生就要幸運得多, 但卻也遲遲不能網簽而需要多付出一些購房成本。 他迅速挑中心儀樓盤, 幾天時間內就簽訂線下合同並交了定金。 然而, 就在他等待網簽的時候, 很多銀行的貸款利率折扣都取消了, 對魏先生來說如果能早早網簽, 就能省下十幾萬元的利息錢。

梁小姐買房的時間是在今年3月, 有一種現象開始氾濫:搭售車位。 梁小姐買房時置業顧問明確告訴她, 要買房必須和車位一起買, 車位價格也相當高。 最終, 她以40萬元的價格購入了一個車位並順利買到了房, 對於這種捆綁銷售的行為, 她顯得很無奈:“不願意多花這些車位錢, 連房子都買不到。 ”

行銷總也頭疼,

最怕接到托關係買房的電話

買房難,開發商也未必輕鬆。如何妥善安排好“關係戶”是上半年許多行銷總頭疼的事。

今年上半年政策頻出,不少樓盤忙著梳理自己的客戶,生怕客戶流失。然而,紅盤、熱盤的行銷總們卻穩坐釣魚臺,靜待客戶上門。事實上,這些熱門樓盤從去年開始,就已經供不應求,儘管有客戶因為政策失去購房資格,但剩下的購房者也足以消化掉這些房源。

“每天上班最怕接到托關係來買房的電話,因為太多所以根本安排不過來。還有些是領導托過來的關係,還不能得罪。”某熱門樓盤行銷總無奈地表示,供需失衡的情況下,購房者開始動用自己的人脈和關係,“通常來說,每個人都會托好幾層關係,托的關係權力越大,與我們關係越緊密,買到概率越大。”

這位元行銷總告訴記者,去年年末的時候,打電話是來要折扣的,但今年清一色都是來要號子,只求能買到房。“熱門樓盤都是關係戶,早就已經落位落好,能買到就不錯了。”項目雖然好賣,身為行銷總的她卻也十分煩惱。

刺激了投資者,

誤傷了剛需

為有效打擊投資客的炒房行為,並穩定整個房地產市場,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與土地、新房、貸款相關的多條政策。與這些政策同步的還有,預售證申領進度放緩、各樓盤調整備案價格受限、購房者網簽進度緩慢,種種限制之下,卻無形中導致了供需關係的進一步失衡。

由於價格受限,為了利潤最大化,一些房企甘冒風險,去打一些擦邊球,比如捆綁高價車位銷售,實現變相漲價。

這種失衡,讓購房者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房價還將繼續上漲,而自己沒能趕上這班列車,帶著恐慌心態,有人為一個房號額外付出幾十萬元,有人為了一個名額找朋友、托關係。

不論是搭售車位還是買號、買名額,看似是房企與購房者之間,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行為,實則是在賣方市場下,購房者們不得不做出的妥協。投資者是否被打擊到並不確定,但真正想要買房自住的購房者確實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買房難,開發商也未必輕鬆。如何妥善安排好“關係戶”是上半年許多行銷總頭疼的事。

今年上半年政策頻出,不少樓盤忙著梳理自己的客戶,生怕客戶流失。然而,紅盤、熱盤的行銷總們卻穩坐釣魚臺,靜待客戶上門。事實上,這些熱門樓盤從去年開始,就已經供不應求,儘管有客戶因為政策失去購房資格,但剩下的購房者也足以消化掉這些房源。

“每天上班最怕接到托關係來買房的電話,因為太多所以根本安排不過來。還有些是領導托過來的關係,還不能得罪。”某熱門樓盤行銷總無奈地表示,供需失衡的情況下,購房者開始動用自己的人脈和關係,“通常來說,每個人都會托好幾層關係,托的關係權力越大,與我們關係越緊密,買到概率越大。”

這位元行銷總告訴記者,去年年末的時候,打電話是來要折扣的,但今年清一色都是來要號子,只求能買到房。“熱門樓盤都是關係戶,早就已經落位落好,能買到就不錯了。”項目雖然好賣,身為行銷總的她卻也十分煩惱。

刺激了投資者,

誤傷了剛需

為有效打擊投資客的炒房行為,並穩定整個房地產市場,有關部門陸續出臺了與土地、新房、貸款相關的多條政策。與這些政策同步的還有,預售證申領進度放緩、各樓盤調整備案價格受限、購房者網簽進度緩慢,種種限制之下,卻無形中導致了供需關係的進一步失衡。

由於價格受限,為了利潤最大化,一些房企甘冒風險,去打一些擦邊球,比如捆綁高價車位銷售,實現變相漲價。

這種失衡,讓購房者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房價還將繼續上漲,而自己沒能趕上這班列車,帶著恐慌心態,有人為一個房號額外付出幾十萬元,有人為了一個名額找朋友、托關係。

不論是搭售車位還是買號、買名額,看似是房企與購房者之間,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行為,實則是在賣方市場下,購房者們不得不做出的妥協。投資者是否被打擊到並不確定,但真正想要買房自住的購房者確實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