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2017年手足口病高發季來了,如何讓寶寶不得病?

每年5-8月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 該病多發於少兒身上, 傳染性強, 影響範圍廣。 那麼, 該如何預防?打疫苗有用嗎?萬一得了如何處理呢?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2016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 2016年全國共報告各類法定傳染病發病超690萬例, 死亡18237人, 報告發病率為506.59/10萬, 報告死亡率為1.33/10萬。

資料顯示, 報告死亡數前3位的是: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和其他感染性腹瀉病, 占丙類傳染病報告死亡總數的98.51%。

手足口病什麼時候最容易爆發?

哪些人容易患病?

手足口病, 其實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所引起的常見多發傳染病, 患者以嬰幼兒為主。

孩子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患者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高發季節:5~8月

易感人群:5歲以下的兒童, 有重症的發生率。

重症高發年齡:大部分集中在3歲以下兒童, 1.5歲到3歲最多。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後有什麼表現?

該如何處理?

手足口病最大特點, 跟它疾病的名字相輔相成, 就是孩子的手、腳、口腔出現一些皰疹。

皰疹的特點:

疹子不疼、不癢、不紅、不破潰, 也不會留疤。

手部:皰疹集中在他的手心, 不會出現在手背, 手背的皰疹不是手足口。

腳部:皰疹也是這樣的, 都是出現在孩子的足底, 也不會出現在足背。

口腔:口腔的頰黏膜、唇黏膜會出現小的潰瘍、小的皰疹, 有痛感。

肛周:小一些的孩子, 肛周的皮膚也有可能出現皰疹。

輕度症狀怎麼處理?

輕症的表現:

輕症的手足口典型的表現就是手、腳、口腔處出現有特點的皰疹,

患兒發病時, 出現發熱的症狀, 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輕症如何處理?

如患兒感染輕症的手足口病, 無需太繁瑣的處理, 因為本身它是一個病毒性疾病, 有自限性, 是可以自愈的。

此時, 家長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護理, 比如孩子出現發燒症狀, 應儘快進行退燒處理;孩子食欲減退, 可能需要補液。

5~7天左右, 孩子的症狀逐漸減輕, 皰疹消失問題就不大了。

重度症狀怎麼處理?

重症的表現:

1. 確診手足口病以後, 高燒3天以上, 孩子體溫沒有下降的趨勢;

2. 確診手足口病以後, 孩子出現很明顯的、很嚴重的呼吸道症狀, 如咳嗽、氣喘、喘憋、呼吸困難等;

3. 確診手足口病以後, 孩子出現精神反應不好、打蔫兒、叫不醒, 甚至異常的興奮;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說頭疼, 頭暈, 不舒服, 有中樞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

重症如何處理?

一旦孩子確診手足口病後, 出現以上重症的表現, 一定要馬上送到醫院, 及時進行專業醫療處理, 以免貽誤病情。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傳染性,其傳播方式主要有:

1. 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

2.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

3. 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

預防手足口病,父母們該做些什麼?

1. 注意隔離患病幼兒

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供預防,為避免傳染,患病幼兒自發病起應隔離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進行傳播,因此,預防“病從口入“,加強日常用具消毒和隔離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 注意衛生:勤洗手、傢俱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應注意幼兒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只要掌握好個人衛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風、運動,病毒自然就會遠離你。 小兒的玩具應勤清洗,並在陽光充足處晾曬後才可給小兒玩弄。

3. 儘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儘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公園、商場等,避免交叉感染。

4. 預防手足口15字訣

“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有人說打了也沒法100%預防,真的嗎?

醫生建議: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來臨之前,及時地給位於高發年齡段的孩子接種疫苗。 疫苗接種後,會有一個產生抗體的時間,一般是2周到1個月,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種。

手足口病疫苗沒法100%預防,是真的嗎?

疫苗只是針對於重症手足口的預防,不是打了疫苗,就不得手足口了,很有可能接種了疫苗以後,還會感染手足口病,但只是預防了重症的發生。因此雖然沒法100%預防,但還是有打的意義的。

一旦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以觀察重症的情況為主,其它一些輕症的孩子,只需要進行居家的有效的護理,就可以了。

最後,再次請大家謹記15字防病口訣: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衣被”

以免貽誤病情。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手足口病有一定的傳染性,其傳播方式主要有:

1. 人群密切接觸是重要的傳播方式,兒童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感染。

2.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故與生病的患兒近距離接觸可造成感染。

3. 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發生感染。

預防手足口病,父母們該做些什麼?

1. 注意隔離患病幼兒

手足口病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供預防,為避免傳染,患病幼兒自發病起應隔離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進行傳播,因此,預防“病從口入“,加強日常用具消毒和隔離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2. 注意衛生:勤洗手、傢俱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節,應注意幼兒的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只要掌握好個人衛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風、運動,病毒自然就會遠離你。 小兒的玩具應勤清洗,並在陽光充足處晾曬後才可給小兒玩弄。

3. 儘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儘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如電影院、公園、商場等,避免交叉感染。

4. 預防手足口15字訣

“勤洗手、常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

手足口病疫苗要不要打?

有人說打了也沒法100%預防,真的嗎?

醫生建議:在手足口病高發季節來臨之前,及時地給位於高發年齡段的孩子接種疫苗。 疫苗接種後,會有一個產生抗體的時間,一般是2周到1個月,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種。

手足口病疫苗沒法100%預防,是真的嗎?

疫苗只是針對於重症手足口的預防,不是打了疫苗,就不得手足口了,很有可能接種了疫苗以後,還會感染手足口病,但只是預防了重症的發生。因此雖然沒法100%預防,但還是有打的意義的。

一旦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以觀察重症的情況為主,其它一些輕症的孩子,只需要進行居家的有效的護理,就可以了。

最後,再次請大家謹記15字防病口訣:

“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衣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