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英劇《代班》:撕開職場媽媽的黑暗面

文/阿水

《代班》劇照

BBC的三集迷你劇《代班》(The Replacement)選擇了一個罕見的題材——職場女性懷孕後的遭遇。 形式是心理驚悚, 有屍體有精神病患,

懸疑和恐怖卻只是陪襯。

它真正探討的話題是:職場孕期女性的身份認同和疏離感;本屬私人的“懷孕”一事被置於他人視線內的隱私界線;對職場女性(尤其是佼佼者)來說, 工作、愛人、自己、孩子, 誰“應該”成為中心?決定了不要孩子的夫婦, 是否人到中年必然會有一方後悔?

艾倫·魯尼夫婦

故事發生在格拉斯哥的一間建築事務所。 艾倫·魯尼(莫文·克利斯蒂 飾)剛為公司拿下了一份2000萬英鎊的合同, 她將作為總設計師負責這個圖書館專案。 孰料與合同一起來的是她即將面臨的12個月產假。 待產期間, 能力強而謙遜的寶拉(薇琪·麥克盧爾 飾)將暫代她主理項目。

艾倫

寶拉

在全玻璃區隔的事務所內, 不同區域的人能清楚地看到對方, 卻聽不清彼此說了些什麼。 艾倫從一開始便對寶拉心生嫌隙, 儘管對方的能力不遜於她, 對她的准媽媽身份亦尊重愛護。

也許只是因為自己被搶了風頭, 也許是因為所有人都迅速接納並愛上了寶拉。 又或者, 曾因喪母接受心理治療的艾倫, 懷孕後再次精神狀態不穩, 而這次的情況更嚴重, 她成了別人眼中的“被害妄想症”患者。

《推動搖籃的手》海報

上世紀九十年代, “入侵者”題材的影片一度流行。

《推動搖籃的手》(The Hand That Rocks The Cradle, 1992)和《雙面女郎》(Single White Female, 1992)皆是如此。 尤其後者, 幼時失去雙胞胎姐妹的神秘女子與女主角成為室友, 內心懷著重塑一個雙胞胎姐妹的強烈願望而來, 與《代班》的故事動機非常相似。

《雙面女郎》劇照

從艾倫的角度來看, 寶拉是典型的“入侵者”。 她入侵了自己的領域,意欲替代她的工作、她在同事和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有替代她成為孩子母親的可能。

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入侵者”影片不同的是,艾倫和寶拉的戰爭曠日持久,且並非始終都劍拔弩張。艾倫從知曉懷孕、招聘寶拉,到老闆去世、與寶拉全面“開戰”,整個過程中,編劇/導演喬·阿希恩的著力點並不是“母獅互撕”,而是兩個彼此相似卻拒絕承認的女性(同為優秀建築師,同為母親,同樣有過精神類疾病史)之間充滿敵意,旁人卻能看到互相嘗試理解和賞識的複雜關係。

初接劇本時,女主角之一的莫文·克利斯蒂心中充滿疑惑:“劇本裡寫著‘這部劇探索了職場媽媽更為黑暗的一面’,當時我就炸了,什麼鬼,職場媽媽有什麼黑暗面?”

《代班》劇照

看完劇本,“職場媽媽”的黑暗面果然不假。她飾演的艾倫為了自己的位置、自尊和復仇置嬰兒于鎖掉的汽車中十分鐘而遭舉報,為了追查老闆的死因把照顧幼女的責任推到了丈夫和婆婆身上。

這些都有錯。尤其在一個從女性自懷孕開始,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態度都暴露於公眾目光中任由評判的社會(這點倒是東西方都很一致),一個女人有沒有因為懷孕而由衷地快樂發光,她有沒有對孩子盡心盡力,這些都是眾人的關注焦點。不僅如此,一個女性是否決定生孩子,決定何時生孩子,也難免成為哪怕毫不相干的人士的評判對象。

艾倫躲過寶拉摸她肚子感受胎動的手。

即使在注重隱私的英國,“善意”地摸摸孕期女性的肚子都不是禁忌。劇中艾倫厭惡地躲過寶拉摸她肚子感受胎動的手尤其令人難忘,這一幕亦成為二人“開戰”後歷數對方的“罪行”之一。

明明相似,卻無法理解;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得不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這才是艾倫和寶拉悲劇的核心。

在寶拉看來,艾倫最大的“罪”在於她不是一個好母親。她氣急敗壞地問艾倫:“你有沒有想過你生活的中心應該是誰?不是凱(死去的老闆),不是你,也不是我。”

艾倫因為自己的野心和私欲褻瀆了“母親”這個角色,這在寶拉看來是不可原諒的原罪。

寶拉對艾倫恨意的根源,則是自己被別人穿越隱私界線的刺探逼至絕境。

艾倫和寶拉相互充滿恨意。

《代班》最大的懸疑是:這兩個女人中究竟誰才是瘋子?是誰的幻想和執拗導致事情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問題的答案不出人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但比較遺憾的是,作為一部三集迷你劇,《代班》晚節不保,結尾坍塌成了漏洞頻出而皆大歡喜的肥皂劇。

好在兩位酷似劉嘉玲和吳君如的女主角的飆戲從頭至尾都很精彩。她們咬緊牙關、散發全部智慧光芒、咬緊對方的樣子酷似護崽的母獸,又比母獸多了自我意識以及自我實現的欲望。坍塌的結尾就當找茬遊戲好了,劇中人面臨的困境,卻每一個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她入侵了自己的領域,意欲替代她的工作、她在同事和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有替代她成為孩子母親的可能。

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入侵者”影片不同的是,艾倫和寶拉的戰爭曠日持久,且並非始終都劍拔弩張。艾倫從知曉懷孕、招聘寶拉,到老闆去世、與寶拉全面“開戰”,整個過程中,編劇/導演喬·阿希恩的著力點並不是“母獅互撕”,而是兩個彼此相似卻拒絕承認的女性(同為優秀建築師,同為母親,同樣有過精神類疾病史)之間充滿敵意,旁人卻能看到互相嘗試理解和賞識的複雜關係。

初接劇本時,女主角之一的莫文·克利斯蒂心中充滿疑惑:“劇本裡寫著‘這部劇探索了職場媽媽更為黑暗的一面’,當時我就炸了,什麼鬼,職場媽媽有什麼黑暗面?”

《代班》劇照

看完劇本,“職場媽媽”的黑暗面果然不假。她飾演的艾倫為了自己的位置、自尊和復仇置嬰兒于鎖掉的汽車中十分鐘而遭舉報,為了追查老闆的死因把照顧幼女的責任推到了丈夫和婆婆身上。

這些都有錯。尤其在一個從女性自懷孕開始,一舉一動、對孩子的態度都暴露於公眾目光中任由評判的社會(這點倒是東西方都很一致),一個女人有沒有因為懷孕而由衷地快樂發光,她有沒有對孩子盡心盡力,這些都是眾人的關注焦點。不僅如此,一個女性是否決定生孩子,決定何時生孩子,也難免成為哪怕毫不相干的人士的評判對象。

艾倫躲過寶拉摸她肚子感受胎動的手。

即使在注重隱私的英國,“善意”地摸摸孕期女性的肚子都不是禁忌。劇中艾倫厭惡地躲過寶拉摸她肚子感受胎動的手尤其令人難忘,這一幕亦成為二人“開戰”後歷數對方的“罪行”之一。

明明相似,卻無法理解;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得不暴露在所有人的目光下,這才是艾倫和寶拉悲劇的核心。

在寶拉看來,艾倫最大的“罪”在於她不是一個好母親。她氣急敗壞地問艾倫:“你有沒有想過你生活的中心應該是誰?不是凱(死去的老闆),不是你,也不是我。”

艾倫因為自己的野心和私欲褻瀆了“母親”這個角色,這在寶拉看來是不可原諒的原罪。

寶拉對艾倫恨意的根源,則是自己被別人穿越隱私界線的刺探逼至絕境。

艾倫和寶拉相互充滿恨意。

《代班》最大的懸疑是:這兩個女人中究竟誰才是瘋子?是誰的幻想和執拗導致事情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問題的答案不出人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但比較遺憾的是,作為一部三集迷你劇,《代班》晚節不保,結尾坍塌成了漏洞頻出而皆大歡喜的肥皂劇。

好在兩位酷似劉嘉玲和吳君如的女主角的飆戲從頭至尾都很精彩。她們咬緊牙關、散發全部智慧光芒、咬緊對方的樣子酷似護崽的母獸,又比母獸多了自我意識以及自我實現的欲望。坍塌的結尾就當找茬遊戲好了,劇中人面臨的困境,卻每一個都與你我息息相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