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楚門的世界》:做傀儡,或做病態的現代人

在《楚門的世界》(1988年)的結尾, 當痛苦的楚門決心走出鏡頭, 走出17億人長達30年的窺視後, 導演淡定 地試圖挽留他:“人們都相信現實, 就這麼簡單。 ”

對於楚門來說, 他的現實和你我的一樣, 在屬於自己的美麗小島上無憂無慮地生活著,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 漸漸發現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巧合與不解:幾乎每一天都會在同一個地方碰見一對雙胞胎詢問他是否購買保險;妻 子與自己的談話總是顯得心不在焉;街道上的車輛、行人總是以一種同樣的頻率進行一些同樣的活動;陌生人興奮 地跑過來和他合影;早已死去的父親意外出現。 最終, 他發現自己的生活完全是虛構而出的。 桃源島只不過是一個 巨大的攝影棚, 自己見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群演員, 看到的事物都是道具, 日出日落都只是科技虛構出的場景。

經典的反烏托邦題材小說三部曲《一九八四》、《我們》與《美麗新世界》都有一個共同點——讓主人公生活 在一個被完全操縱和控制著的虛構世界裡。 《美麗新世界》中, 人物們是完美的存在, 他們都是最優等的人類, 那 個世界沒有貧窮、爭鬥、人心叵測——與出門在桃源島的生活一模一樣。

楚門在影片的最後試圖從海上離開桃源島, 但卻發現, 面前的大海與天空竟也是虛構出的。 影片的反烏托邦命 題在這是被提出——人究竟是該生活在真實世界還是虛構外的世界?什麼是真實的世界?什麼又是虛構的世界?桃 源島之外的世界, 很有可能更殘酷、虛偽,

它將人性攪拌後蒸騰, 讓所有人戴上面具, 將他們所在牢籠裡;而桃源 島本身就是一個牢籠, 每天都有幾千台攝影機對著它, 對於楚門來說, 每一個心情、每一個細節, 都盡在他人的掌 控之下。 用電影裡導演的話說:“桃源島一切都好, 外面的世界是病態的。 ”那麼, 你是更需要病態的自由, 還是 去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傀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