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銀行應考回籠流動性 基金大舉拋債應對委外贖回

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實習記者 劉藝文

金融去杆杠成為市場運行主邏輯已有一段時間, 相關監管部門似乎對二季度以來一系列去杠杆舉措的效果感到滿意。 央行副行長易綱日前表示, 金融去杠杆已有初步結果。

而5月份中債登和央行公佈的相關債市資料, 似乎為上述表態做了印證——銀行委外的主要承接方——基金類投資者在5月淨減持了3261億債券, 減持幅度創歷史新高。 分析人士稱, 主要原因或許與銀行委外不輸血有關, 即在6月末的監管大考前提前贖回且到期不續。

按照中債登官網資訊, 基金類投資者含證券基金、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險產品、信託計畫、基金特定組合、券商資管計畫等。

基金大幅減持債券

中債登與上清所日前公佈了5月份債券託管情況。 證券時報記者將兩者的託管資料匯總後發現, 基金類投資者5月份共減持3000多億債券, 為歷年來減持幅度最大的一次。

就具體的主要減持債券種類看, 基金類投資者分別減持了同業存單2353億、超短融955.21億、企業債203億、中票419億。 此外, 基金類投資者5月小幅增持了利率債, 分別增持國債211億、農發債250億、國開債217億。 減的多增的少, 基金類投資者在5月共計減持債券3261.06億。

中信證券研究團隊將這個減持幅度量化為 “縮表幅度2.4%”, 並總結如下原因:6月中下旬是原定監管自查報告提交期限,

部分銀行為了應對監管檢查, 或在5月份增加委外贖回;此外, 6月底同時迎來新一輪MPA資產負債表, 或許能找到一些線索。

統計資料顯示, 5月份“對其他金融機構債權”科目環比減少了4190.55億, 為2016年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社科院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和一位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對非銀債權主要包括貸款(即拆借)、委外、通道等。

業內人士分析, 央行公佈的5月金融資料顯示, 對非銀的貸款環比減少626億元。 也就是說, 下降的4000多億對非銀債權裡有626億可以確認性質, 是對非銀機構的貸款。 除此以外下降的3564.55億, 無法找到準確口徑計算委外的比例, 但一個站得住腳的邏輯是——至少說明銀行正在收回自己的流動性。 而仔細分析央行公佈的5月信貸收支表資料,

能進一步瞭解銀行中哪個金主“抽血”幅度最大。

五大國有銀行、郵儲銀行和國開行的信貸收支表顯示, 這幾家大行5月份向其他銀行拆借或存放的資金為-1095.42億, 這表明大行5月份向其他銀行回籠了千億的資金。 而值得一提的是, 5月份幾家大行還從央行獲得了較低成本資金達789億。 而在中小行的信貸收支表上, 通過拆借或存放收集到的大行等資金出借方的淨額是-3185.61億。 也就是說, 中小行上月向債主們歸還了3000多億的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 中小銀行贖回委外有跡可循:中小行信貸收支表中的“股權及其他投資”科目顯示, 5月份該科目餘額下降了5096.6億——即中小銀行回籠了5096.6億資金。

“從目前來看,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銀行間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過這種狀況能否持續還有待以後觀察。 ”中銀國際首席宏觀分析師朱啟兵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