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警惕“數位貨幣”陷阱

比特幣火了, 最近更出現了一輪暴漲。 這也被一些詐騙分子利用, 成了坑騙消費者的新手段。

最近, 不少消費者被推銷各種所謂“數位貨幣”的產品, 一些產品甚至被冠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發行”名號, 一些經營者自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推廣團隊。 這些詐騙分子以高收益等誘惑消費者, 在買入前期, 消費者可能獲得一定的收益, 一旦時機成熟, 詐騙分子就會集中拋售, 購買的虛擬貨幣價格一落千丈, 大部分投資者都血本無歸。

比如, 此前海南某虛擬貨幣平臺自稱是“目前國家授權唯一一家合法的數位資產交易平臺”“經國家相關部門授權”,

並以“具有潛在的升值空間、可兌換各國法幣”等來吸引投資者。 目前, 該平臺已經跑路, 投資者損失巨大。

日前,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發佈風險提示:目前央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 所謂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可能涉及傳銷和詐騙。

央行在《關於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數字貨幣的風險提示》指出, 近期個別企業冒用央行名義, 將相關數位產品冠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發行”, 或是謊稱央行發行數位貨幣推廣團隊, 企圖欺騙公眾, 借機牟取暴利。 同時, 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 目前央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 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 無推廣團隊。

目前市場上所謂“數位貨幣”均非法定數位貨幣。

目前, 我國的法定貨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發行的人民幣。 央行提醒廣大公眾, 提高風險意識, 理性謹慎投資, 防範利益受損。

對於近期火爆的比特幣, 央行也反復強調和提示比特幣的風險。 早在2013年, 央行等部委共同印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強調比特幣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另一個鼓勵消費者投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說法是,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未來將成為法定貨幣, 將取代人們現在使用的紙幣。 對此,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李稻葵認為, 比特幣不可能成為法定貨幣。 未來的貨幣還是會由政府創造。

整個國家宏觀經濟的運行取決於貨幣存量及運行速度, 一定會有超級員警對貨幣進行管理, “這個超級員警就是政府”。

從2014年起, 我國央行已經成立了數位貨幣研究團隊, 正在研究數位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位貨幣的關鍵技術、數位貨幣發行流通環境等, 並將爭取早日推出央行實行的數位貨幣。

央行此前也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 指出比特幣具有沒有集中發行方、總量有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 更具有匿名性。 雖然有人把比特幣稱為“貨幣”, 但由於其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 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 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 從性質上看, 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 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

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業內專家也提醒投資者, 對於目前市場上熱炒的所謂數字貨幣要多留個心眼, 在投資前應全面瞭解所投產品的基本情況, 並對其市場現狀有清晰的認識。 同時, 投資者還應選擇正規管道, 不要被高收益蒙蔽, 面對超過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 需要保持理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